黃皮葉(中藥材)

黃皮葉(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皮葉是一種栽培的常用中草藥,正品為芸香科植物黃皮的葉。又名黃皮果樹葉。此外,黃皮果(果實的中藥名)、黃皮果核、黃皮核(種子的中藥名)、黃皮根(根的中藥名)也入藥。黃皮葉的原植物為常綠小喬木,通常高3-5米。根粗壯,堅硬。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皮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 :芸香科 Rutaceae
  • :黃皮屬 Clausena
  • :黃皮 C. lansium
簡介,原植物,分布範圍,顯微鑑別,藥材鑑別,栽培技術,採集加工,化學成分,

簡介

異名:黃皮果樹葉。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黃皮Clausenalansium(Lour.)$keels。

原植物

黃皮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米。幼枝、花軸、葉軸、葉柄及嫩葉下面脈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叢狀短毛及長毛,有香味。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柄長4~ 8毫米:小葉片5~13,頂端1枚最大,向下逐漸變小,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 13厘米,寬2.5~6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不對稱,邊淺波狀或具淺鈍齒,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枝擴展,多花;萼片5,廣卵形,花瓣5,白色,匙形,長不超過5毫米,開放時反展;雄蕊10,長短互間:子房上位,5室,密被毛。漿果球形、扁圓形,長1.2~ 3厘米,談黃色至暗黃色,密被毛。子綠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海南各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呈扁方形或長方形,被角,五小;卜長成細胞較小,有多數氣孔及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海綿組織含多數草酸鈣簇晶及少數方晶。主脈維管束周韌式,中柱鞘纖維束淡黃色。斷續排列成環狀。葉肉組織中有大型分泌細胞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本品為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13片,多皺縮,破碎,黃綠色至深綠色,完整者呈闊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密布細小半透明油點及疏柔毛,長4-13cm,寬2-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兩側不對稱,葉全緣戒淺波狀至淺圓齒狀,略反卷,葉脈於葉面凹下,於背面凸起,柄被短柔毛,長2-4mm,質脆。氣香,味微苦卒。

栽培技術

和石灰質壤土栽培。用種子或壓條繁殖。廣州7~8月采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去膠質,按3寸距離點播,覆土3~4分,10餘天出苗,待苗高4~5寸時移栽。壓條是在春季2月選2~3年生枝條,於基部用刀剝去寬約1寸的皮層一環,3-4天后傷口乾燥,以稻草混合水稻土泥漿包紮成球,待新根露出泥球外時,選無風陰天將苗鋸下,進行假植,並搭棚遮蔭,發芽後揭除蔭棚。明年3月定植。

採集加工

全年采根、葉;果熟時摘下,曬乾,或收集種子(核),曬乾備用。

化學成分

葉含3個香豆精類成分:indicolac—tone、anisolactone、2”,3’Lepoxynisolactone。
近年來又從黃皮葉中分得一種具有降SGPT活性的新的醯胺類化合物——黃皮醯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