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炭疽病

黃瓜炭疽病

黃瓜炭疽病近年來發生不斷趨重,是由引進的種子帶菌所造成的。春秋兩季均有發生,防治難度較大,對生產影響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炭疽病
  • 主要危害作物:黃瓜
  • 主要為害部位:葉子
  • 防治農藥:百菌清甲硫·乙霉威
症狀,病原,發病特點,發病規律,發病條件,防治方案,

症狀

黃瓜炭疽病從幼苗到成株皆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橢圓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黃色點狀膠質物;成葉染病,病斑近圓形,直徑4---18毫米,灰褐色至紅褐色,嚴重時,葉片乾枯;莖蔓與葉柄染病,病斑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嚴重時病斑連線,繞莖一周,植株枯死;瓜條染病,病斑近圓形,初為淡綠色,後成黃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紅色粘稠物,後期開裂。
黃瓜炭疽病

病原

黃瓜炭疽病是半知菌亞門真菌,葫蘆科刺盤孢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或擬菌核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發病特點

病菌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盤,並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病菌藉助風雨、灌溉水、農事操作等傳播,引起再侵染。種子調運可造成遠距離傳播。田間發病適溫在20~27℃,病菌最適生長溫度24℃,空氣相對濕度大於95%,葉片有露珠時有利於發病,適宜的溫濕度潛育期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護地光照不足、通風不及時的瓜地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炭疽病多在保護地栽培中發生,發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

發病規律

該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附著在種子表面,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高溫、高濕是炭疽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22—27℃時最適宜病菌生長,相對濕度87%—98%最適宜侵染髮病。病菌可隨雨水傳播,溫室大棚如果通風不良、悶熱、早上葉片結露葉水最易侵染流行。露地栽培在春末夏初的多雨季節病情嚴重,但溫度高於30℃,相對濕度低於60%時病勢發展緩慢。植株衰弱、田間積水過多、氮肥施用過多等都有利於該病發生。

發病條件

黃瓜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和擬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越冬,菌絲體也可潛伏在種皮內越冬。冬季溫室也為病原菌越冬提供了重要場所。翌年春季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後的菌絲體和擬菌核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通過種子調運可造成病害的遠距離傳播,未經消毒的種子播種後,病菌可直接侵染子葉,引發病害。寄主發病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藉助雨水、灌溉水、農事活動和昆蟲進行傳播,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2~27℃,病菌生長適溫24℃,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長。發病最適溫為24℃,潛育期3天。低溫、高濕適合本病的發生,溫度高於30℃,相對濕度低於60%,病勢發展緩慢。氣溫在22~24℃,相對濕度95%以上,葉面有露珠時易發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護地內光照不足,通風排濕不及時,均可誘發此病。

防治方案

(1) 選用抗病品種。如津研4號、早青2號、中農1101、夏豐1號。此外。中農5號、夏青2號較耐病。採用無病種子,做到從無病瓜上留神,對生產用種以 50-51℃溫水浸種20分鐘,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鐘,清水沖洗乾淨後催芽。
(2)實行3年以上輪作,對苗床應選用無病土或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減少初侵染源。採用地膜覆蓋可減少病菌傳播機會,減輕為害;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在棚室進行生態防治,即進行通風排濕,使棚內濕度保持在70%以下,減少葉面結露和吐水。田間操作。除病滅蟲,綁蔓、採收均應在露水落乾後進行,減少人為傳播蔓延。
黃瓜炭疽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