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濟雲

黃濟雲

(1930 — ) 黃濟雲,四川宜賓人, 1930 年 5 月生。自幼學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直到國小畢業。愛文學和研習舊體詩文和書法。 1950 年在職工夜校讀兩年國中一年級英語和數理, 1952 年考入江安中學高中, 1955 年考入貴州農學院, 1959 年畢業工作後仍不斷地練習書法。先後在省農機研究所,貴州半導體廠工作直到 1975 年。 1979 年參加全國民眾書法競賽中獲一等獎,《書法》雜誌專文評曰:“別具一格,運筆輕靈,結構活潑,得清雅秀麗之趣”。 1982 年在貴州業餘書法學校、貴州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 1987 年起調貴州老年大學任書法專職教師,編寫了《書法教程》上中下三冊。現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貴州省書協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貴州分校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濟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書法家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簡介,書法傳承與創新的經典,

簡介

數十年潛心於書法藝術,擅多種字,尤精三種:一是夾鐘、趙及隸、篆韻味之小字,一是從魏碑體轉化而成,回腕懸筆而書,間魏碑、隸篆的新碑體,一是顯雄強、厚重的大字。先後在宜賓、昆明、南京、北京、深圳作個人書法展,展出 17 種字型,包括甲骨、大篆、小篆、隸書、碑帖、顏、柳、歐、趙、章草、今草、王右軍行書、趙之謙行書及劉石庵行書及雙鉤。所書大楷、小楷廣為書界同行稱道。宜賓老書法家劉伯元贊曰:“卜辭竹簡併師承,更法鐘王妙入神,溯自涪溪靈秀氣,西南半壁有承人”。雲南老書法家施菊軒贊曰:“黔中有來客,書法各體兼,吮毫風格秀,人品亦謙謙”。
1994 年被聘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黃濟雲
中間為黃老中間為黃老

書法傳承與創新的經典

——記著名書法家黃濟雲先生
丁芝萍 ( 來源:宜賓書畫網)黃濟雲小傳:中國書協會員、原貴州省書協顧問、現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員、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貴州分會副會長。1930年出生於四川宜賓貴州農學院畢業任職於貴州農機研究所、貴州農業幹部管理學院;1987年調貴州老年大學教授書法。1979年《書法》雜誌社舉辦的首屆全國民眾書法競賽榮獲一等獎。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第二屆書展、國際書展、國際臨書展。他編寫的《行草技法》一書,於1989年由貴州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從八十年代起,先後在宜賓、昆明、貴陽、南京、北京、深圳等城市舉辦個人書展。展出甲骨、大篆、小篆、隸書、魏碑、顏、歐、趙楷書、王羲之行書、章草、今草、狂草以及先生本人的大楷、行書、小楷,雙鉤等不下17種字型。2009年6月為迎接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個展,展出近年來創作的書法精品約三百件。
黃濟雲
黃濟雲,又名黃豐和,1930年5月出生於四川宜賓市。九姊妹,六男三女,濟雲占四。父親開玻璃鋪,號名“鑫盛祥”,開在中山街。幼時受父親影響,即對書法有著特殊的感情。7歲學字,父親開始便教他苦習小楷。用先生現在的話說,那其實是不正規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即使在那警報頻頻的日子,他都不忘練字,足見其對書法的痴情。1945年,先生剛滿16歲,因父親經營不當,陷入困境,為濟家貧,經人介紹,在宜賓市中山公園“容真”照相館當徒工,學徒之暇亦不廢臨池。解放初,先生已是弱冠青年,為了放開眼界開拓胸襟,他曾自帶乾糧,長途跋涉,來到四川樂山烏龍寺賞析古碑,天黑寺內不能住宿,他只好孤單一人到山下涼亭過夜,待天亮再去拜讀。五十年代初期,先生憑藉自學所積累的一些文化知識,進入江安中學高中部讀書;1955年考入貴州農學院,大學畢業後任職於貴州農機研究所、貴州農業幹部管理學院;1987年調貴州老年大學教授書法。“小楷是先生諸多書體中的一門絕技,最為亮麗耀眼。他早年以趙孟頫小楷為範本,直到七十年代,一次偶然機會,在一個碑帖收藏家那裡買到一批歷代名碑名帖,他如獲至寶,從中領悟到了書法世界的博大精深。從那時起,遂轉習大楷,轉而再寫小楷,漸得其神韻,對藝術理解也更為深刻,認為趙字小楷用筆過於單一,結體平正無奇,並非自己所追求的方向,決心上溯鐘繇,遂悉心臨摹不輟,其小楷功力又見長進。 同時,先生對王獻之小楷玉版十三行,宋克小楷《七姬權厝志》等反覆練習揣摩領悟,以為已用,從而小楷格調再上一層。
黃濟雲
眼界的提升,心胸的拓展,使先生認識到臨帖只是一種手段,領略大自然千姿百態,才是顯現書法藝術的真諦所在。每當發現雀飛魚躍的優美動態,均有所悟,先生謂現在所書小楷比起二十多年前獲獎作品又有所提高。
先生的碑體書法亦能自出機抒。他認為欲深諳書道,必以魏碑為基礎。要學好魏碑,其要點:一是樸質無華,使其用筆富有內涵,點畫富有質感,自能耐人尋味;二是骨氣洞達,體態開張,力量貫穿於毫端,自然大氣而不散漫。但如何跳出古人框架,書中有我,卻很難。先生曾嘆道:“魏碑出新不易!”一次研究古人書論時,從米芾對古人要“巧取豪奪”及“八面出鋒”之語頓獲大悟,認為古代各體書法的精彩筆法,絕妙結體,都可借用,以達舉一反三之效。多年來,經過苦心研究,辛勤實踐,將所學到的竹簡、篆籀筆法滲入其中,取其古人神髓,別具新意,終於獲得大成。1979年《書法》雜誌社舉辦的首屆全國民眾書法競賽,黃濟雲先生的一紙四尺小楷,以其典雅秀麗、空靈飄逸的風貌,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屆、第二屆書展、國際書展、國際臨書展。他編寫的《行草技法》一書,於1989年由貴州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從八十年代起,先後在宜賓、昆明、貴陽、南京、北京、深圳等城市舉辦個人書展。展出甲骨、大篆、小篆、隸書、魏碑、顏、歐、趙楷書、王羲之行書、章草、今草、狂草以及先生本人的大楷、行書、小楷,雙鉤等不下17種字型。”(摘錄《書法》2002年四期,陳培華著文《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有專家稱黃濟雲的“大字楷書及行書極其厚重、雄強、剛勁、涵蓄,是幾十年研究朱熹大字及龔晴皋書法和自己的體會變化而來的。”濟雲先生的碑體如他自述“用魏碑的架勢、隸書的質量、篆書的韻味,名曰‘盤松體’。”2009年6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個展。這次北京個展具有特殊意義,一是迎接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大慶,二是黃老今年八十壽慶。展出近年來創作的書法精品246件,作品不少八尺、六尺,四、三尺就更多了。給人印象:大氣磅礴。來自中央文史館、北京文史館、中國哲學史學會、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等文化界、書畫界的專家學者參加了開幕式。與會嘉賓認為:“這次書展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中國書法傳統精神和價值的再發現。”“傳統的創造性神韻對當代書法的創新發展具有‘經典’價值。”
書法展書法展
先生亦喜詩詞,近十餘年對詩詞研習和創作有很大興趣。曾受昆明旅遊部門邀請在昆明大觀樓公園書寫售字,可據顧客身份、年齡、特徵即興賦詩(詞)並書。先生於2003年已出版一本自書詩的個集。
2009年10月16日,黃濟雲先生從貴陽飛往成都,開始他返川省親之行,在成都、宜賓、瀘州等地探親會友。宜賓的老同學、書法界的朋友紛紛設宴為黃濟雲先生接風;宜賓日報、宜賓晚報、宜賓零距離網路等媒體非常關注並採訪報導。多年沒回家鄉了,黃老為家鄉城鄉巨大的變化而欣喜,尤其讚嘆正興建中的世界級第四大水利工程向家壩水電站。還去市中區大觀樓再見他一生傾慕揣摹不輟的“大觀樓”三字。黃老說,兒時他就喜歡去大觀樓欣賞“大觀樓”三字,高懸於大觀樓第三層東檐三個巨大的楷書“大觀樓”,沉雄、厚重、典雅,心追手摹幾十年終悟得朱熹書藝的精神。我們重溫了黃老1983年回到家鄉宜賓,在翠屏山翠屏書院舉辦個人書展的情形,希望黃老能再回家鄉舉辦書展。我們聆聽了黃老筆耕幾十年以其對傳統的經驗體會,他認為,學書要學“黃鐘大呂”,不可學“街頭小調”,不能把傳統的“奇正相生”之說僅僅以實踐獵奇誤之,要從根本上分清“歧路”並不是對“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多樣性”的確解。黃老性謙沖、平易,談吐平和,深入淺出,我們受益匪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