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堤晚眺

黃河大堤晚眺

《黃河大堤晚眺》是革命詩人李求實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人以筆作代,用他那犀利的文字,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切中時弊的分析,向各種反動思想和錯誤言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詩人以凌空而起的浪濤來比喻這場激烈的鬥爭,表達了他無畏的勇氣和自己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堅定的革命信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河大堤晚眺
  • 作者:李求實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黃河大堤晚眺①
大河經百徙②,
故道尚微茫。
白葦連崗蔓③,
金沙捲地黃。
壯觀惟疊浪,
鄉思在遐方④。
筆陣凌空起,
桑乾渤海旁。

注釋譯文

①眺:遠望。
②徙:遷移。
③蔓:蔓延,滋長。
④遐方:遠方。

作品鑑賞

第一句,詩人由黃河歷史起筆,“大河經百徙”寫出了千百年來黃河婉蜒曲折,河道幾經改變的歷史狀況。然後收筆至黃河的今天,“故道尚微茫”。儘管黃河幾經遷徙,但原來的河道仍隱約可見。這裡雖然沒有一句寫到黃河的氣勢,然而我們卻從其‘尚微茫”的故道上看出了其洶湧咆哮,奔流不息的龐大氣勢。也正是因其有如此之大氣,使這條古老的河流才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
如果說第一句是詩人眺望的遠景,第二句詩人的目光便漸漸移近。詩中先以靜筆來描繪了黃河岸邊蔓延連綿的枯葦,以動筆為近景添上了一片風沙飛卷,塵土漫揚的肅殺背景。第三、第四句詩人則在單純的眺望里引人了自己的感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徵。當面對洶湧奔騰的河水時,無數英雄志士無不為其雄渾的氣勢所感染。所以詩人發出了“壯觀惟疊浪”的感嘆,使詩意突然起勢,我們似乎感受到了驚濤翻滾,浪花飛濺的壯觀氣勢。而後一句,卻又陡然收筆,停在了“鄉思在遇方”之上,洶湧的河水使詩人思鄉的憂緒被驅到了遠方。兩句詩一急一緩,情緒變化急劇,舒緩相濟,盡情地抒發了革命者無私無畏的革命情懷。
最後兩句是前一句詩意的引申和呼應。當時中國文化界各種意識形態間的鬥爭異常激烈。

作者簡介

李求實(1903~1931)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主編《中國青年》。著有《革命歌集》、《小品文雜感集》等。1931年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龍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