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黃委會的派出機構,負責黃河流域8省(區)近7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預防監督、管理工作和黃河上中游6省(區)4200km黃河幹流及2400km主要支流的水行政、水資源及河道的管理工作。同時,作為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和晉陝蒙接壤地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負責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和晉陝蒙接壤地區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 建局時間:1980年
  • 建設重點: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
  • 有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
相關背景,歷史沿革,發展前景,

相關背景

自1980年建局以來,以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開展了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流域治理規劃、外資項目實施與管理、預防監督、河道水政水資源管理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普查及水沙動態監測等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成果報告和基礎數據資料,為國家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我局下轄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監督局和西峰、天水、綏德三個水土保持治理監督局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臨潼療養院等5個局屬單位,下設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黃河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黃河水土保持工程監理公司、黃河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局、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普查及監測項目辦公室、規劃設計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直屬上中游水政監察總隊、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屬水土保持監督支隊等8個職能機構和機關12個職能處室。全局現有職工1200多人,其中局機關350人。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有全國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資料最豐富的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基地;有8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47項成果獲省部(委)級科技進步獎,50多項成果獲地市級以上獎勵。出版不同級別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論文集50餘冊。參加國內外有關學術會議交流的學術論文100多篇。在各類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1250多篇,編印水土保持科研成果與各類正式出版物近300萬字。其中在小流域綜合治理、梯田建設、壩系建設、砒砂岩地區沙棘植被建設、外資項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是通過全面系統研究黃土高原地區的環境、資源、經濟和社會等綜合問題,先後參與和主持完成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專項治理規劃》、《黃河流域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近期實施規劃》等一系列全國規劃及黃河上中游地區一系列水土保持中長期規劃,多沙粗沙區專項治理規劃,支流及區域性水資源、水利工程、河道整治、綜合監測評價規劃以及大型礦區、大型水利工程綠化美化規劃;主持或參與編制了水利部有關水土保持方面的行業技術規範、規程與標準。局屬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都持有水利部頒發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甲級資格證書》和《水利工程設計乙級資格證書》,有能力承接大中小流域水土保持規劃,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及中小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任務。為我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規範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深入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科學研究與技術示範,積極開展水土保持治溝骨幹工程建設試點,研究有關重大技術問題,增強工程措施整體功能,提高綜合效益。深入開展經濟植物的引進與開發利用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經濟效益,調動了民眾治理荒山荒坡的積極性。大力推廣套用科技成果與先進技術,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技術含量,促進了水保措施規模效益的形成。水土流失規律及水土保持措施減水減沙效益研究為治黃重大決策提供了基礎資料和基本理論,為治黃決策和巨觀指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水土保持綜合措施研究方面,先後開展了水墜法築壩技術研究;坡耕地的改造和利用技術研究;造林立地條件類型劃分研究;水土保持灌木研究;抗旱造林技術研究;水保林配置研究,沙地飛播造林種草試驗;山地果園豐產技術研究;沙棘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研究;優良牧草引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等;從理論和實踐上基本解決了壩系最佳化設計與施工、運用與管護,坡耕地改造利用與增產,林草植被適地適樹等技術難題。
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為快速治理黃土高原、振興經濟提供了系統模式和示範樣板。經過五期164條試點流域和兩個綜合治理開發試點縣的全面推廣與示範,在黃土高原已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為單元,以縣域為單位,以大流域為骨幹,生物與工程措施同步,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立體開發,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綜合防護體系,用試點的成果和經驗極大地推動了整箇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截止2001年底,黃土高原地區累計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19.05萬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幹工程1500多座,每年減少入黃泥沙3億噸。建設川壩地670多萬公頃,營造水土保持生態林1170萬公頃。其中近5年間,共完成綜合治理面積6.25萬平方公里,建設治溝骨幹工程658座,淤地壩380餘座。治理速度為八五期間的10—15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治溝骨幹工程和壩系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試驗、示範和推廣,已經證明成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大重要措施,被當地政府和民眾所廣泛接受。到目前由中央投資已在黃土高原地區建成的骨幹壩1500座,另有3萬多座小型淤地壩已形成了壩系。這些工程措施不僅有效地減少了入黃泥沙,而且還蓄水造田,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按照規劃未來12年內黃土高原將會再建成6000座骨幹壩,必將對治黃事業產生重要的支撐作用。
沙棘-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佼佼者,被譽為黃土高原治理特別是砒砂岩地區治理的突破口,之所以異軍突起,也無不傾注廣大水保科技人員的心血,從選種、引種、育種到實驗、推廣,都體現了科學技術的作用。目前,沙棘資源建設已經成為黃土高原水保建設的一個單獨建設項目,被廣泛重視和大面積推廣。
水土保持預防監督方面,自《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通過廣泛宣傳,健全機構,完善法規,抓好“三權”,查處大案要案等手段,經過試點示範,重點突破,全面啟動,完善提高,已呈現出了“強化國策意識,準確法制觀念,建立執法機構,出台配套法規,全面開展執法”的新局面。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了黃河中游地區各級監督機構舉辦大型宣傳活動2500多次,出動宣傳車15000餘輛,張貼宣傳標語6萬多條,製作固定宣傳標語牌8000多塊,發放宣傳材料6萬餘份,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宣傳1000多次。已建立監督執法機構339個,占應建機構的90%。配備專職監督檢查員2875人,兼職監督檢查員7000多人,持證上崗4700多人。開展並驗收的140個執法試點縣都成立了執法領導小組,落實了各部門的職責。有30個縣的監督部門和法院、公安部門開展了聯合執法。七省(區)都正式出台了“實施《水土保持法》辦法”、“補償費、防治費計征標準和使用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規和執法文書。先後共查處各類水保違法案件6553起,收繳水土流失防治費2742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5353萬元。共審批大、中、小型開發建設項目水保方案報告書(表)12500個,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建設項目36個。

歷史沿革

1946年,冀魯豫解放區行政公署成立冀魯豫解放區黃河水利委員會,渤海解放區行政公署成立山東省河務局。
1948年,華北人民政府水利委員會成立河南第一修防處。
1949年6月,華北、中原、華東三大解放區成立三大區統一的治河機構——黃河水利委員會。7月1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開封城隍廟街開始辦公。8月,成立平原黃河河務局。
1950年1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改為流域機構,所有山東、河南、平原三省治河機構統受黃河水利委員會領導。會機關設秘書、人事、供給、工務、計畫、測驗六處,負責黃河全流域的治理和開發工作。政務院任命王化云為主任,並於1951年1月7日在開封召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大會。
1950年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將設在西安的黃河上游工程處擴建為西北黃河工程局,同月,在武陟建立引黃濟衛工程處。6月,成立黃河防汛總指揮部,受中央防汛總指揮部領導,黃河水利委員會設黃河防汛辦公室,為黃河防汛總指揮部的辦事機關,下游三省均設防汛指揮部。
1952年11月,平原黃河河務局隨同平原省建制一同撤銷。
1953年底,黃河水利委員會從開封遷至鄭州金水河路,並建立黃河醫院,改工務處為河防處。
1954年,在北京成立黃河規劃委員會。10月,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測量總隊。
1955年1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水土保持處。
1956年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改河務處為工務處,撤銷計畫處、測驗處和測量總隊,設立水利部黃河勘測設計院,並將泥沙研究所改為水利科學研究所。4月,將水文科擴建為水文處。此時黃河水利委員會所屬二級機構有:山東黃河河務局、河南黃河河務局、西北黃河工程局、勘測設計院。
1958年2月,水利部黃河勘測設計院改名為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院。10月,山東黃河河務局與山東省水利廳合併,至1962年8月,山東黃河河務局回歸黃河水利委員會。
1960年11月,成立三門峽水庫管理局,1962年6月撤銷。
1960年9月,河南黃河河務局併入河南省水利廳,至1962年1月,河南黃河河務局回歸黃河水利委員會。
1961年1月,撤銷西北黃河工程局。
1962年,黃河防汛總指揮部改由豫魯陝晉四省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黃河水利委員會。
1963年1月,撤銷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院,該院所屬的規劃設計處、測繪處、地質處歸黃河水利委員會直接領導。6月,建立金堤河治理局,7月,改名為金堤河工程管理局,次年3月,又將該局撤銷,建立張莊閘管理所。
1964年6月,恢復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院。8月,在西安成立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將天水、西峰、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劃歸該委員會領導。
1967年1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革命委員會成立,下設政工組、生產組、辦事組。
1968年8月,由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四省(區)及黃河水利委員會、西北電業管理局共同組成黃河上中游水量調度委員會。
1969年11月,黃河水利委員會革命委員會機關人員分散下放,成立規劃大隊。
1971年9月,成立黃河治理領導小組,不久,隨著治河機構的逐漸恢復,該小組無形撤銷。
1972年3月,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及其下屬各修防處、段下放給河南、山東省,實行以地方為主的雙重領導。
1973年,各治河管理機構逐漸恢復至“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建制,黃河水利委員會革命委員會機關也恢復了“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處室。
1975年6月,建立黃河水源保護辦公室。
1977年2月,設立通信總站,下設三門峽、洛陽、陸渾、鄭州四個通信站。4月,開始籌建三門峽水庫管理局。
1978年1月,水利電力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革命委員會名稱恢復為水利電力部黃河水利委員會。2月,河南、山東黃河河務局及其所屬修防處、段仍改屬黃河水利委員會建制。同年,恢復勘測設計院,同時改名為勘測規劃設計院,天水、西峰、綏德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回歸黃河水利委員會領導。
1980年4月,水文處改為水文局,與水源保護辦公室合署辦公。5月,在西安建立黃河中游治理局,恢復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與黃河中游治理局合署辦公。10月,建立故縣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處。
1981年,中共黃河水利委員會政治部機構設定為:辦公室、組織處、宣教處、老幹部處。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部門設定為:辦公室、科學技術辦公室、工務處、計畫財務處、物資供應處、企業管理處、行政處、保衛處、勞動工資處、水土保持處。所屬二級機構有:山東黃河河務局、河南黃河河務局、勘測規劃設計院、水文局、黃河水源保護辦公室、黃河中游治理局、水利科學研究所、黃河醫院、通信總站、黃河水利學校、黃河水利技工學校、黃河幹部學校、黃委會中學、張莊閘管理所、故縣水利樞紐工程管理處以及天水、西峰、綏德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
1982年3月,成立黃河職工大學。9月,水利電力部將豫北水利土壤改良試驗站移交黃河水利委員會,改名引黃灌溉試驗站。同年,成立黃河小北幹流河務局。
1983年3月,成立黃河志總編輯室。4月,成立治理黃河檔案館。7月,成立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下設電廠、大壩工程分局、庫區治理分局。8月,黃河水利委員會調整機構,機關職能處室設:辦公室、科學技術辦公室、工務處、水土保持處、財務處、物資供應處、行政衛生處、勞動工資處、教育處、保衛處、政治部、組織處、老幹部處、宣傳處。
1985年3月,設立黃河小北幹流山西管理局和黃河小北幹流陝西管理局,隸屬於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庫區治理分局。5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審計處。
1986年3月,成立綜合經營辦公室。6月,成立防汛自動化測報中心。
1987年6月,成立機關生活服務部。9月,撤銷政治部,同時建立基層政治工作辦公室;同月,成立宣傳出版中心和綜合經營資金調度中心。
1988年3月,天水、西峰、綏德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轉交黃河中游治理局領導。5月,撤銷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庫區治理分局,所屬的黃河小北幹流山西管理局和陝西管理局改歸黃河水利委員會直接領導。
1988年6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水政處。
1989年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物資站,保留物資處的牌子。3月,成立金堤河管理局籌備組。同月成立監察室。4月,成立房地產辦公室;將治理黃河檔案館與技術情報站合併。
1989年6月,黃河水利委員會升為副部級機構。
1990年8月,黃河水利委員會調整機構。委機關設副局級職能局(辦)10個:辦公室、河務局(防汛辦公室)、水政水資源局、農村水利水土保持局、水利水電局、人事勞動局、計畫財務局、科教外事局、審計局、監察局。委屬二級機構事業單位,正局級7個:山東黃河河務局、河南黃河河務局、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水文局、水資源保護局、金堤河管理局、勘測規劃設計院;副局級6個:黃河河口管理局、水利科學研究所、綜合經營管理局、機關事務管理局、黃河中心醫院、故縣水利樞紐管理局;下屬處級單位12個:通信總站、防汛自動化測報中心、黃河檔案情報中心、宣傳出版中心、引黃灌溉局、物資處(站)、黃河職工療養院、黃河志總編輯室、黃河報、黃河水利學校、黃河水利技工學校、子弟中學。企業單位下局級2個: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副局級單位2個:中原黃河工程技術開發公司、黃河水利實業開發總公司;處級單位2個:黃河興利公司、勞動服務公司。
同年10月,山東、河南黃河河務局所屬的修防處、修防段更名為河務局。
1990年11月,成立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12月,設立北京接待聯絡處。
1991年4月,黃河水利科學研究所更名為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1992年3月,成立移民辦公室並籌設老幹部局。7月,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變更隸屬於水利部。8月,黃委水文局將所屬的5個水文總站更名為××黃河水文水資源局。9月,成立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監督局(副局級),由黃河上中游管理局代管。
1993年3月,防汛自動化測報中心併入河務局(防汛辦公室);物資處(站)轉為物資公司。
1994年3月,黃委機關各部門設10個職能局、辦;直屬二級機構事業單位34個,其中正局級單位7個,副局級單位10個,正處級單位15個,科級單位2個,企業單位10個。4月,防汛自動化測報計算中心從河務局劃出,為黃直屬二級單位。5月,勘測規劃設計院更名為黃河水利委員會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6月,故縣水利樞紐管理局劃歸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管理。7月成立黃河水利出版社。11月,黃委會通信總站更名為通信管理局。12月,黃委成立黃河開發集團總公司籌備領導小組;同月,黃河小北幹流山西管理局和黃河小北幹流陝西管理局分別更名為黃河水利委員會山西運城黃河河務局和黃河水利水利委員會陝西渭南黃河河務局,兩局所屬的修防段更名並升格為××縣(市)黃河河務局。
1995年3月,黃委所屬各公司統歸黃河開發(集團)總公司籌備小組管理。
1996年2月,黃委會農村水利水土保持局更名為水土保持局。3月,成立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小浪底工程設計分院;山西運城黃河河務局、陝西渭南黃河河務局分別更名為黃河小北幹流山西河務局、黃河小北幹流陝西河務局。9月,黃委成立水利部黃河計量檢定中心。10月,故縣水利樞紐管理局歸黃委直接管理。11月,成立黑河流域管理局籌備組。
1997年1月,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人力資源開發中心。3月,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黃委人事勞動局更名為人事勞動教育局,科教外事局更名為科技外事局。
1998年2月,黃河報社劃歸宣傳出版中心管理;山東水文水資源局(山東水資源保護局)和三門峽庫區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三門峽庫區水資源保護局)劃歸黃委水文局和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共同管理。5月,洛陽市黃河河務局更名為豫西地區黃河河務局,同時濟源市黃河河務局成建制劃歸豫西地區河務局。7月,撤銷黃河水利學校、黃河職工大學,成立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撤銷黃河開發(集團)總公司籌備領導小組。10月,成立黃河防汛搶險技術研究所,由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和黃委河務局共同管理。
1999年1月,成立山東、河南水政監察總隊;成立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遙感普查及監測項目辦公室。2月,成立黃河水量調度管理局(籌)。4月,引黃灌溉局劃歸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管理;黃河有線電視台、黃河志總編室、黃河博物館劃歸宣傳出版中心管理。10月,成立水文水政監察支隊。
2000年2月,故縣水利樞紐管理局劃歸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管理。3月,成立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西峰治理監督局、綏德治理監督局,分別與天水、西峰、綏德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合署辦公。6月,成立水資源保護水政監察支隊。8月,成立黑河水政監察總隊。9月,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青海分院。10月,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引黃灌溉局更名為水資源利用及節水工程技術研究所。
2001年3月,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成立黃河水土保持環境監測中心。9月,黃委成立招投標管理中心;成立供水局籌備組。11月,成立黃河水利工程交易中心;成立水政監察總隊,與水政水資源局合署辦公。
2002年,黃委進行機構調整。信息中心與通信管理局合併;機關服務局更名為黃河服務中心;宣傳出版中心更名為新聞宣傳出版中心。成立經濟發展管理局、機關服務處。撤銷金堤河管理局。
2003年3月,河南河務局河南黃河勘測工程處劃入水文局。4月,成立南水北調工程領導小組。5月,水資源保護水政監察支隊調整為水資源保護水政監察總隊。6月,成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辦公室。9月,成立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2008年2月,成立黃河老年大學。8月,財務局增設基建財務處。8月,黃河中心醫院設立感染防治部。
2009年3月,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規劃科技處更名為規劃保護處。12月,黃委機關增設安全監督局;直屬單位黨委更名為直屬機關黨委;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升格為正局級;黃河小北幹流山西河務局、陝西河務局更名為山西黃河河務局和陝西黃河河務局,並同時升格為副局級;黃河服務中心(機關服務局)更名為機關服務局(黃河服務中心)。
2010年3月,濱州黃河河務局張肖堂黃河管理處更名為濱州黃河河務局濱開黃河河務局,並升格為副處級;濮陽黃河河務局滑縣滯洪管理局更名為濮陽黃河河務局滑縣黃河河務局,並升格為副處級。

發展前景

實施科學管理,引進高新技術,有效地推動了黃土高原的治理與開發。水土保持不僅在治理上需要科學技術,而且在管理上也需要科學技術。不但要實施科學管理,而且還要引進國際先進管理技術手段,與國際接軌。我們在國際合作研究方面,先後成功地引進了中法、中加、世界銀行貸款等國際合作項目,不僅取得了顯著成績,而且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自立項以來,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注重引進、吸收和套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在項目實施、管理、投資運行、提高工程建設科技含量和整體效益方面,創下了像陝西省延河流域等一批“國際旗幟工程”,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世界銀行的高度評價。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貸款項目早日上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新技術愈來愈來多地在水土保持規劃和科研工作中得到套用。系統工程理論、遙感技術、計算機套用、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壩系最佳化設計、水土流失規律研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預測等工作中普遍採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使水土保持基礎工作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
在治理和生產實踐中引進和利用高新技術,則有效地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含量。世行項目先後引進GIS地理信息系統、COSTAB和FARMOD計算機軟體、項目監理、監測評價等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沙棘UNDP項目成功引進全光噴霧、無性系繁殖技術,為新品種的選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現代化苗圃建設,為黃土高原生態農業建設提供了優質的種苗基地。“948”項目的植物引種、衛星遙感生態農業動態監測系統等國際先進農業技術的成功引進和運用,將會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目前,在國內合作研究方面,我局承擔了多項黃河流域國家“八五”、“九五”重點攻關課題或項目;在國際合作研究方面,先後承擔了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法、中加、中日等國際合作項目,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我局的水土保持事業早日與國際接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