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歷

黃帝歷

《黃帝歷》是中國傳統曆法,與《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顓頊曆》合稱古六歷。大量歷史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後統一天下後命人所制定的曆法。黃帝誕辰相傳是農曆三月初三,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黃帝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相傳曆法元年始於黃帝登基之日起算起。黃帝紀年影響深遠,農曆、道教曆法均始於黃帝紀年為元年,為中國傳統曆法開始之年,史稱開元,至今是開元4716年比西方曆法元年早2697年,用開元年份減去2697就是西元的年份,例如,今年是中國傳統曆法(農曆)開元4716-2697=西元2019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紀元(中國傳統曆法的開始紀年)
  • 外文名:kaiyuan
  • 別稱:開元(農曆開元)
  • 地位:中國傳統曆法
簡介,紀元,

簡介

隨著國人對國學的認識,中國傳統曆法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民國時期,我國開始採用西方曆法作為紀年曆法,且一直使用至今,而傳統的曆法曾幾度出現在中央辯論會議上,但最後還是落選了,現今我國曆法紀年使用以西元紀年為主農曆為輔的紀年法,但近些年,關於我國恢復使用農曆紀年的提案也屢見不鮮,農曆傳承著中國的5000年文明,憑藉的龐大的生命力,正換髮著新的生機,早在滿清末期革命派就曾提議使用黃帝紀元。黃帝歷原歷規則佚失,從一些古籍上約知一些:《黃帝歷》是一種陰陽合曆以建子之月(北斗斗柄指子,包含冬至之月)為一年開始。開觀象授時之起點,創製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成六十乾支),表達陰陽五行,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根據天干地支相互配合60年一輪迴,也就所謂的一甲子,中國曆朝歷代的曆法幾乎都沿襲這種曆法基礎一直傳承至今,也就是今天的農曆,黃帝紀元影響深遠是我國傳統的曆法紀元,黃帝是華夏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天皇時代
天皇 其年歲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姓望,名獲,字子潤,號曰天靈,以木德王,兄弟一十三人,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其時地殼未盡堅固,屢屢遭逢劫火,天皇始制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十乾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胖、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洲獻。
地皇時代
地皇 兄弟各一萬八千餘年
姓岳名鏗,字子元,以火德王。兄弟共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山,以火紀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為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一月為冬至。
九頭紀
人皇 兄弟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又稱泰皇氏,姓愷,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龍身,生於刑馬提地之國,以土德王天下。兄弟九人,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勢,裁度為九州島島,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
五龍紀
皇伯角皇仲征皇叔商皇季羽皇少宮五姓同期 俱駕龍,故號曰五龍氏,乘雲車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嶺,布五嶽。
攝提紀
五十九姓
合雒紀
三姓 教穴居乘蜚鹿以理。
連通紀
六姓 乘蜚麟以理。
敘命紀
四姓 駕六龍而治。
循蜚紀
二十二氏 皆穴居之世,巨靈句強譙明涿光鉤陳黃神巨神黎靈大騩鬼隗弇茲泰逢冉相善盈大敦靈陽巫常泰壹空桑祁民綨帝次民
因提紀
十三氏 傳68世

辰放 傳4世古初之人卉服蔽體,至辰放氏時多陰風,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風霜,綯發乇首以去靈雨,而民從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教民搴木茹皮束髪潤首

蜀山 傳6世即杜宇

魁傀 傳6世

混沌 傳7世

東戸 傳17世

皇栗 傳7世離光

啟統 傳3世

吉夷 傳4世

兒遽 傳1世

希韋 傳4世又稱豬韋

有巢 傳2世又作大巢氏,尊號巢皇,教民棲木而巢,以避禽獸之害,又刻木結繩以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攣領著兜冒以賁體,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瘞之。傳說有巢氏執政後,遷都於北方聖地石樓山,石樓山就在今山西呂梁市興縣東北,當時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個洞,他就居住在山洞裡處理政務。所以後世人便把石樓山稱作有巢氏的皇都。
燧人氏 黃帝紀元前···-3347年(···-基督紀元前7724)傳4世黃帝紀元前3626年,燧人氏立天齊建木。(基督紀元前8003)
襌通紀
伏羲朝 黃帝紀元前3347-前632年(基督紀元前7724-前5009)77世2716年
炎帝神農氏 黃帝紀元前655-前389-前15年(基督紀元前5032-前4766-前4392)9世267年,8世374年後於前389年與魁隗氏合併共8世374年
炎帝魁隗氏 黃帝紀元前631-前389-前15年(基督紀元前5008-前4766-前4392)6世243年,8世374年後於前389年與神農氏合併共8世374年
倉帝史皇氏 黃帝紀元前260-前151年(基督紀元前4637-前4528)5世109年
前151年北方的軒轅氏向外擴張,入侵倉頡氏的統治區域,倉頡五世無力抵抗,率族人投降了軒轅氏。旋即去帝號,答應每年向軒轅氏進獻糧食和財物。後來軒轅氏稱帝,建立黃帝軒轅氏政權,倉頡氏的後人被封為典史官,負責記錄和整理歷史典籍。
九黎蚩尤氏 黃帝紀元前83-至96年(基督紀元前4460-前4281)7世179年
九黎蚩尤氏政權於三任帝蚩尤時與黃帝軒轅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經過十幾年的征戰,軒轅氏和神農氏聯合擊敗了蚩尤氏,並將蚩尤殘忍地殺死。這場戰爭便是中國遠古歷史上著名的涿鹿、阪泉之戰。蚩尤族雖然兵敗,但並不屈服於黃帝政權,仍與黃帝族展開頑強的鬥爭,直至七任帝姜蚺才歸附黃帝政權。
疏仡紀
黃帝政權 黃帝紀元前15-326年(基督紀元前4392-前4051年)15世341年
黃帝紀元前15年,己酉年,黃帝殺蚩尤,王天下,黃帝開國,三月三泰山封禪(基督紀元前4392年)
黃帝紀元元年,1月15日甲子年甲子月辛卯日,作《調歷》(基督紀元前4377年)
黃帝紀元3年,1月22日丙寅年己酉朔旦冬至,迎日推策(基督紀元前4375年)
黃帝紀元13年,8月8日丙子年七月庚申,鳳鳥至(基督紀元前4365年)
黃帝紀元32年,4月26日乙未年仲春乙卯日,黃帝奏《鹹池》(基督紀元前4346年)
黃帝紀元37年,8月16日庚子年八月十六甲戍日,黃帝辭世(基督紀元前4341年)
西元前4050年,東夷少昊氏攻占中原地區,黃帝族被迫回歸北方,讓出了帝位。黃帝軒轅氏政權結束,代之而興的是少昊金天氏政權。
少昊金天氏 黃帝紀元327-586年(基督紀元前4050-前3791年)7世260年
587年少昊金天氏政權末任帝清陽(匠敬)禪位給外甥顓聆,少昊金天氏政權宣告結束。顓聆即位後,改稱顓頊,建立顓頊高陽氏政權,歷史進入顓頊高陽氏政權時期。
顓頊高陽氏 黃帝紀元587-996年(基督紀元前3790-前3381年)16世410年
黃帝紀元597年,顓頊朝統一四川(基督紀元前3780年)。顓頊高陽氏政權後期,因大洪水的逼迫,全族遷往黃河以北的太行山和燕山及東北高地的平原,氏族衰落,失去了對中原地區的控制,於1029年(基督紀元前3348年)被帝嚳高辛氏政權所取代。顓頊政權此後淪落為北方夷國。
帝嚳高辛氏 黃帝紀元997-1577年(基督紀元前3380年-前2799年)21世580年
1578年帝嚳高辛氏最後一帝巴加死後,中原各大氏族推舉青陽氏的姜角為帝,建立帝摯青陽氏政權。帝嚳高辛氏政權宣告結束。
帝摯青陽氏 黃帝紀元1578-2019年(基督紀元前2799-前2358年)17世442年
2020年帝摯青陽氏政權最後一任帝姜匡二禪位於異母弟姜堯,姜堯改國號為唐,建立帝堯陶唐氏政權。帝摯青陽氏政權的統治宣告結束。
帝堯陶唐氏 黃帝紀元2020-2240年(基督紀元前2357-前2135年)6世221年
2241年帝堯陶唐氏政權最後一任帝姜密去世,虞舜竊取了帝位,改國號為虞,建立帝帝舜有虞氏政權。帝堯陶唐氏政權的統治宣告結束。
帝舜有虞氏 黃帝紀元2241-2273年(基督紀元前2136-前2104年)2世34年
2274年帝舜有虞氏政權最後一任帝王美叔去世,姒禹繼承了帝位,改國號為夏。

紀元

封建紀
夏王朝 黃帝紀元2274-2702年(基督紀元前2103-前1673年)17世429年
2429-2469后羿和寒浞相繼奪取夏,夏國失國四十年)
2447年,夏朝統一巴蜀(基督紀元前1930年)
商王朝 黃帝紀元2703-3330年(基督紀元前1674-前1047年)31世628年
西周 黃帝紀元3331-3606年(基督紀元前1046-前771年)13世276年
黃帝紀元3331年,周武王元年:繼三皇、五帝時代和夏、商兩朝之後,周朝立。(.基督紀元前1046年)。黃帝紀元3335年,周成王元年:周公姬旦攝政,開「成康之治」。周朝時,華夏文化愈加完善,其中,禮、樂、射、御、書、數稱「六藝」,詩(《詩經》)、書(《尚書》)、禮(《周禮》)、易(《周易》)、樂(《樂經》)、春秋稱「六經」。周公制禮作樂,提出「敬德保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而此人本思想、「敬天愛民」之義,為後世「立國根本」,「制度可變,方法可變,而此立國之根本不可變。」(.基督紀元前1042年)。
黃帝紀元3536年,周厲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市民自發起來驅逐、流放暴君厲王,史稱「國人暴動」,隨後實行共和執政。(基督紀元前841年)。
東周 黃帝紀元3607-4121年(基督紀元前770年-前256年)25世515年
黃帝紀元3607年,周平王元年:周朝京師自鎬京遷洛邑,西周進入東周,又稱「春秋戰國」。諸侯國以強吞弱,西周早期約兩千個華夏諸侯方國,到春秋初期僅存一百二十餘個,戰國初期更少至十餘個,「併吞小弱,大抵以其國地為縣,置縣而特命官,」封建制漸進化為郡縣制。(基督紀元前770年)。
黃帝紀元3721年,周惠王二十一年:齊桓公率諸侯國聯軍以尊王名義強迫楚國簽訂召陵之盟,為會盟霸主之始。(基督紀元前656年)。
黃帝紀元3773年,周定王三年:老子誕生。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並被後來的道教尊為「道祖」。(.基督紀元前604年)。
黃帝紀元3826年,周靈王二十一年:孔子誕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後世大家有評說,現代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柳翼謀:「儒家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西方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孔子是「人類的立法者」,奠定了人類心法。近代思想家梁啓超:以儒家思想拯救陷入物質紛爭之世界,養成人類精神之向上,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基督紀元前551年)。
黃帝紀元3898年,周敬王四十一年:孔子去世。(基督紀元前479年)。
黃帝紀元3901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元王元年:敬王姬匄卒,元王姬仁繼位,由春秋漸入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爭戰,發生了許多著名戰役,如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也出現出了許多名將和兵法家,如孫武、孫臏、伍子胥、吳起、白起、廉頗、王翦、李牧、樂毅、趙奢、蒙恬、田單、龐涓等。春秋戰國是社會變革和思想萌發的大時代,學術上有「百家爭鳴」之說,各領域湧現出了許多前賢先哲,如管仲、鄧析、列禦寇、左丘明、鬼谷子、蘇秦、張儀、惠施、慎到、鄒衍、許行、莊周、墨翟、楊朱、韓非、李斯、李悝、商鞅、呂不韋、申不害、公孫龍、尸子、屈原、扁鵲、魯班、俞伯牙,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思想文化。(基督紀元前476年)。
黃帝紀元3974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禮秩序愈加崩壞。(基督紀元前403年)
黃帝紀元4005年,周烈王四年:孟子誕生。孟子被稱為「亞聖」,即僅次於孔子的聖人。儒家學說又稱「孔孟之道」。(基督紀元前372年)
黃帝紀元4064年,周赧王二年:荀子誕生。荀子與孟子並稱「孟荀」。(基督紀元前313年)
黃帝紀元4121年,周赧王五十九:赧王駕崩,秦遷九鼎,占王畿,滅東周。(基督紀元前256年)
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4122)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4089),史家以秦王紀年。

集權紀
秦朝 黃帝紀元4156-4168年(基督紀元前221年-前209年)2世13年
秦王政26年庚午(4156)完成統一,稱始皇帝。
黃帝紀元4156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大國,統一中國,始稱「皇帝」。秦繼西周之後重新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車軌等,以中央統一、公民平等的郡縣政治制度代替周朝以前的封建階級自治制度。秦代「焚書坑儒」,以愚民之術謀求社會安定。秦朝雖短,但「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漢政多沿秦法,故有「秦漢」合稱。(基督紀元前221年)。
黃帝紀元4168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大澤起義,為我國平民革命之始。「秦以前,創業開國者多聖哲;秦以後,起事革命者多盜賊。盜賊無賴之徒,成則為帝王,固不識治國御世之道;敗則肆焚掠,尤不解保護文化之誼」;秦後各朝衰世,或因土地兼併貧無立錐,或因政府腐壞苛政當道,常常引發革命暴動,給社會帶來嚴重破壞。家天下皇家政治模式,雖可收中央一統、破官僚利益集團害民禍國之效,但君主總有衰代,臣、將總會出野心家,因而不可永續,改朝換代成為常態;惟君主立憲、治權歸民,是解決之道;雖古代中國民治發達,且平民可通過讀書選舉致仕,但縣郡以上,或曰官府系統,治權出自帝,不出自民;仁君為維護穩定,安撫人眾,實行均田,限制買賣,重農抑商,壓抑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暴主則壓榨百姓,或苛待官吏,為維護皇家皇位而嚴防重刑。(基督紀元前209年)。
西漢 黃帝紀元4171-4402年(基督紀元前206年-24年)14世232年
新朝:4386--4402共17年,建都:長安。王莽,始建國,l5年。
東漢 黃帝紀元4403-4597年(基督紀元25年-220年)12世195年
黃帝紀元4403年,建武元年:赤眉、綠林軍滅新朝,漢光武帝劉秀復漢朝定都洛陽,進入東漢,創「光武中興」。(基督紀元25年)。
黃帝紀元4435年,漢明帝劉莊即位,開「明章之治」。(基督紀元57年)。
三國魏朝 黃帝紀元4597-4642年(基督紀元220年-265年)5世46年
黃帝紀元4597年,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巾起義以後漢朝式微,曹操次子曹丕迫漢獻帝劉協禪位,建魏。(基督紀元220年)。
三國蜀漢 黃帝紀元4598-4640年(基督紀元221年-263年)2世43年
黃帝紀元4598年,章武元年:劉備在益州稱帝,復號漢,史稱「蜀漢」。(基督紀元772年,西元221年);
黃帝紀元4640年,炎興元年:魏滅蜀漢。(基督紀元814年,西元263年)
三國東吳 黃帝紀元4599-4657年(基督紀元222年-280年)4世59年
黃帝紀元4599年,黃龍元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旋都建業,國號吳,史稱「東吳」,形成三國鼎立。(基督紀元222年).
西晉 黃帝紀元4643-4693年(基督紀元265年-316年)4世51年
黃帝紀元4643年,泰始元年:司馬炎廢魏元帝稱帝,建立晉朝。(基督紀元265年)。
黃帝紀元4658年,太康元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基督紀元280年)
東晉 黃帝紀元4644-4796年(基督紀元317年-419年)11世103年
黃帝紀元4694年,建武元年:八王之亂後遭受五胡亂華,中原衣冠南渡,晉元帝司馬睿即位,都建康,由西晉入東晉。北方則有五胡十六國,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為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此外還有冉魏、西燕等。前秦統括北方後,攻東晉,淝水之戰被謝石、謝玄打敗,不久瓦解,北方分為多個小國,隨後北魏再統北方,魏孝文帝實行改革,學習華夏文化禮教,於是民族融合而消止種族殘酷爭戰。(基督紀元317年)。
南朝宋 黃帝紀元4797-4855年(基督紀元420年-478年)8世59年
黃帝紀元4797年,元熙二年:宋武帝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國號宋,史稱「劉宋」。(基督紀元420年)。
朝代更跌,相繼有宋、齊、梁、陳,史稱「南朝」。北方則先為北魏,後北魏分東魏、西魏,再後東魏北齊代,西魏北周代,史稱「北朝」。南朝北朝合稱「南北朝」。南朝與魏、晉,或與東晉、東吳,合成「六朝」。這一時期,由釋迦牟尼創建的佛教自印度傳入以後開始盛行。中國人脫離初民之迷信最早,「唐、虞、三代之聖哲,專以人事言天道,即殷人尚鬼,有似於宗教性質,然其祭祀仍專重人鬼,無宗教家荒誕之說。」「後之立國者,於政治教育不能盡饜人望,又無宗教以資其維繫,則人心之饑渴,乃甚於原有宗教之國家。戰國以來,神仙方士之說,因之以盛,而其效不可睹。要其為術,足以惑下愚而不足以啟上智。」到了漢末,張道陵創五斗米道,道教誕生。佛教當時流入中國,正合於中國人心渴仰宗教之潮流。後漢之季,由樸學而趨清談,漢末魏際,便開清談,清談所標,皆為玄理,南北朝時,玄學益盛。玄佛理論,多有相通,佛道相辯,促成佛教中國化,形成儒釋道合一的中國文化。科技方面,南北朝時期的賈思勰、酈道元、何承天、祖沖之、葛洪、陶弘景等人都各有成就。
南朝齊 黃帝紀元4856-4878年(基督紀元479年-501年)7世23年
南朝梁 黃帝紀元4879-4933年(基督紀元502年-556年)4世55年
南朝陳 黃帝紀元4934-4964年(基督紀元557年-587年)5世31年
北朝北魏 黃帝紀元4763-4910年(基督紀元386年-533年)14世148年
北朝東魏 黃帝紀元4911-4926年(基督紀元534年-549年)1世16年
北朝西魏 黃帝紀元4912-4933年(基督紀元535年-556年)3世22年
北朝北齊 黃帝紀元4927-4954年(基督紀元550年-577年)6世28年
北朝北周 黃帝紀元4934-4957年(基督紀元557年-580年)5世24年
隋朝 黃帝紀元4958-4994年(基督紀元581年-617年)3世37年
黃帝紀元4958年,開皇元年:隋文帝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都長安,並逐步統一中國。隋制兼納南北,並開始實行科舉制。(基督紀元581年)。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中國南北分裂200多年的局面。隋文帝楊堅中止北周北齊時期胡化逆流,復漢姓,推行漢化,為後來唐宋漢文化大發展奠定基礎。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唐朝 黃帝紀元4995-5284年(基督紀元618年-907年)24世290年
黃帝紀元4995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逼隋恭帝禪位,建立唐朝。唐多沿隋制。「自秦以降,田皆民有,民得買賣,」土地兼併造成貧富懸殊為人詬病,北魏復古采周制,實行均田,隋唐沿之,計口分田。魏晉九品中正制以來形成的士族門閥,唐朝仍然盛行,至唐末五代,契丹、女真等族人闖入中原大肆破壞文化的同時,亦虜高門世家為奴,崇尚望族之風遂消。唐朝創造了經濟、社會繁榮,學術文化上,在天文、地理、算學、醫藥、音樂等方面都建樹,更是文學、美術的盛世,與漢朝有「漢唐」並稱。(基督紀元618年),其鼎盛時期的西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
黃帝紀元5003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開「貞觀之治」。(基督紀元626年)。
黃帝紀元5067年,載初元年:武太后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周,史稱「武周」。(基督紀元690年)。
黃帝紀元5089年,太極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開「開元之治」。(基督紀元712年)。
黃帝紀元5122年,天寶十四年: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基督紀元755年)。
五代後梁 黃帝紀元5284-5300年(基督紀元907—923年)2世17年
黃帝紀元5284年,天佑四年:梁取代唐,之後為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為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基督紀元907年)
五代後唐 黃帝紀元5298-5313年(基督紀元921—936)4世15年
五代後晉 黃帝紀元5313-5324年(基督紀元936—947)2世11年
五代後漢 黃帝紀元5324-5327年(基督紀元947—950)2世3年
五代後周 黃帝紀元5328-5337年(基督紀元951—960)3世10年
遼朝 黃帝紀元5284-5502年(基督紀元907年-1125年)9世218年
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於唐末乘中原之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於5284年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聲勢浩大不同凡響。5293年(遼神冊元年),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契丹國,建年號為神冊。
大理 黃帝紀元5314-5630年(基督紀元937年-1253年)23世317年
北宋 黃帝紀元5337-5503年(基督紀元960—1126)9世167年
黃帝紀元5337年,建隆元年: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建立宋朝,都開封。「有宋一代,武功不競,而學術特昌,」尤其自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而至於朱熹的理學,不僅在知識哲學和人文思想方面達到巔峰,而且其在天地宇宙、自然科學方面的思考探索也有創見。此外,還出現了沈括、畢升、蘇頌、賈憲、曾公亮、秦九韶、朱世傑、楊輝等科技人物。宋代文學及書畫與唐代比肩,宋詞與唐詩並稱,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澈、蘇軾、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漢後唐際,盤坐漸改坐椅;唐後宋際,騎馬漸改坐轎,女子開始流行纏足,遂致弱風。宋時手工業和商業都有很大的發展,並出現了紙幣。(基督紀元960年)。
黃帝紀元5445年,熙寧元年:王安石變法。因改革分歧,朝廷分為新黨、舊黨兩派,為中國政黨政治之始。宋時政黨,與近代西方政黨最大的不同,在於士大夫黨人以道義為根本,以民生、國計、公義為出發點,而非站在固有經濟等集群立場為私利己祿所驅使,黨派之爭純為政見之爭,因政見差別而析為黨,黨人黨爭之中,若認識改變,則改過從新,以「今日之我攻昨史書日之我」,改換黨派,而很多官員並無明顯黨屬。因而宋時誕生的中國政黨模式雛形,為後世中國以及世界的一項寶貴政治遺產。(基督紀元1068年)。
南宋 黃帝紀元5504-5656年(基督紀元1127—1279)9世153年
黃帝紀元5504年,建炎元年:宋高宗趙構即位,後遷都臨安,由北宋入南宋。北宋時遼國攻宋並曾簽訂澶淵之盟,金國滅遼後攻宋並發生皇家宗室被虜的靖康之難,南宋時繼續受到金的進攻。三年以後,岳飛在建康大破金兀朮,乘勝北伐。(基督紀元1127年)
西夏 黃帝紀元5409-5604年(基督紀元1032年-1227年)10世195年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於西元1032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金朝 黃帝紀元5492-5611年(基督紀元1115年-1234年)10世119年
黃帝紀元5492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建國號大金,定都會寧。金於5502年滅遼,滅遼後,金國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即位,並於5504年滅北宋。
元朝 黃帝紀元5583-5744年(基督紀元1206-1367年)22世161年
5583年(金泰和六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大蒙古國)建立。5648年(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5595年蒙古滅西遼,5604年滅西夏,5611年滅金國,5623年招降吐蕃,5630年滅大理,5653年滅南宋,5656年消滅南宋殘餘勢力,元朝最終統一中國。
黃帝紀元5648年,鹹淳七年,至元八年:繼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六十餘年及耶律楚材繼續輔佐的元太宗窩闊台繼位四十餘年後,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稱帝,建立元朝。此時,蒙古兵已經征服了歐亞許多地區,包括中國的西遼、西夏、金等和中亞、西亞以及南亞、東歐的部分地區,並繼續進攻南宋。四年後,遺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篇章的文天祥開始招募義軍抗元。(基督紀元1271年)。
黃帝紀元5656年,祥興二年,至元十六年:陸秀夫背負宋幼主趙昺投海殉國,南宋亡,元朝統一全國。元朝實行種族分等統治,蒙古人享有特權,並引入色目人輔助統治。穆罕默德創建的伊斯蘭教隨穆斯林色目人的進入而擴張。佛教特別喇嘛教即藏傳佛教影響擴大,並成為蒙古人的信仰。元朝繼宋朝之後,海陸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中國和中西亞、歐洲的交流擴大,不少中國科技成果在這一時期傳入西方。(基督紀元1279年)。
明朝 黃帝紀元5745-6021年(基督紀元1368—1644)17世277年
黃帝紀元5745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進行北伐,明軍攻占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北遁。
黃帝紀元5745年,洪武元年:在借白蓮教起義的紅巾軍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攻破元大都,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明朝繼宋元之後繼續發展,資本市場經濟發達,社會空前繁榮,科技日益進步。文化思想上,合理學、禪學而別開心性之學,造就了王陽明、陳獻章、湛若水、王廷相、王守仁、王艮、李贄、王夫之、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等大哲。明中後期開始和西方學術界發生了較多交流,當時主要以耶穌傳教士為中介,一方面,西方最新學術傳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文化逐漸傳入歐洲,推動西方萌發思想啟蒙運動、打破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權從而進入近代文明社會。(基督紀元1368年)。
黃帝紀元5782年,永樂三年:鄭和開始七下西洋,繼宋元以來把海上貿易和海洋事業推進到高潮。後來倭寇海盜之患嚴重,加之倚仗據考占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規模和自有的內部大市場,明朝加強海防海禁,海外貿易萎靡;在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倭以後,又招安鄭芝龍,海軍力量加強以後在東南海域對包括歐洲武裝搶劫商隊在內的海盜進行打擊,海上貿易秩序逐漸好轉;而在同一時期,西方列強則開始在全球各地貿易、掠奪、奴役、屠殺、殖民和擴張。(基督紀元1405年)。
黃帝紀元5798年,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京師自南京於北京。(基督紀元1421年)。
黃帝紀元5801年,永樂二十二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開「仁宣之治」。(基督紀元1424年)。
黃帝紀元5864年,成化二十三年:明孝宗朱佑樘登基,創「弘治中興」。孝宗皇后張氏來自民間,無嬪妃;明中以後為示皇室與百姓萬民血脈相通,選後特求平民。(基督紀元1487年)。
黃帝紀元5950年,萬曆元年:明神宗朱翊鈞任命張居正為內閣首輔實行改革,以後黨爭紛起。(基督紀元1573年)。
清朝 黃帝紀元5993-6288年(基督紀元1616—1911)12世295年
5993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6013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6021年基本統一全國。
黃帝紀元6021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建立大順。崇禎皇帝自縊。弘光帝朱由嵩在留都南京即位,史稱「南明」。吳三桂聯合清軍打敗李自成,多爾袞迎順治入關,清太宗皇太極稱帝建清八年後清世祖順治帝定都北京。清朝多沿明制。清初因強迫漢人剃髮留辮髮生了江陰屠城、嘉定三屠等事件。清代滿人據有特權,各地建有專供滿人居住的滿城,但到清中後期,滿人愈加漢化。(基督紀元1644年)。
黃帝紀元6038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明昭宗朱由榔被俘而死,南明亡。鄭成功在台灣打敗並驅逐荷蘭殖民者,進行抗清復明活動,二十二年後澎湖海戰明鄭軍敗於清軍,清朝統一全國。康熙即位,開「康乾盛世」。清繼宋元明之後,農業、工商業繼續發展。康熙認識到西方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的衝突和對中國的危害,以禮儀之爭把天主教傳教士逐出境外,但同時實行的海禁,卻妨礙了我國商人逐利於全球,並阻礙了中國與正在發生工業革命而突飛猛進的歐洲進行學習、交流和競賽,造成了中國相對迅速衰落。(基督紀元1661年)。
黃帝紀元6062年,康熙二十四年,俄國向我國北方擴張引發雅克薩之戰,四年之後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基督紀元1685年)。
黃帝紀元6217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來年戰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被割讓給英國;此後我國頻遭列強侵略並被迫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法新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密約》等條約。隨後,中華世界或者說東亞地區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下和平交流的國際關係逐漸被西方以強凌弱、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取代。歐美的商品、資本、商人、傳教士也以堅船利炮為後盾湧入中國。(基督紀元1840年)。
黃帝紀元6227年,道光三十年:天平天國暴動。(基督紀元1850年)。
黃帝紀元6228年,鹹豐元年:捻黨起義。(基督紀元1851年)。
黃帝紀元6238年,鹹豐十一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開始進行學習西洋近代科技實業的洋務運動。(基督紀元1861年)。
黃帝紀元6272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爆發,次年戰敗簽訂《馬關條約》,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等被割讓給日本。因日本獨占遼東半島激怒了在東北享有特權並企圖霸占東北的俄國以及其他希望利益均沾的列強,列強施壓,俄國並聯合德國、法國做出軍事威脅姿態,日本不得不放棄占有而後清政府以白銀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光緒二十四年俄國以「租借」名義霸占東北主要港口旅順和大連。(基督紀元1895年)。
黃帝紀元6275年,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實行戊戌變法。(基督紀元1898年)。
黃帝紀元6277年,光緒二十六年:以扶保中華、驅逐洋人洋教滲透侵略勢力為目的的帶有迷信色彩的義和團激進暴力民族運動爆發,遭到八國聯軍血腥絞殺,北京被占,清廷外逃入陝,次年簽訂《辛丑條約》。(基督紀元1900年)。
黃帝紀元6279年,光緒二十八年:在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榮祿、奕劻、袁世凱等人推動籌劃下,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實行新政,主要借鑑日本進行革新。(基督紀元1902年)。
黃帝紀元6281年,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以我國東北為戰場。(基督紀元1904年)。
黃帝紀元6282年,光緒三十一年:推行君主立憲。中國同盟會成立,孫文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基督紀元1905年)。
黃帝紀元6289年,宣統三年: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隨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實行民主共和制,孫中山被推為臨時大總統,旋清遜帝溥儀退位,民國遷都北京,袁世凱任大總統,史稱「北洋政府」。袁世凱四年後稱帝,隨後陷入地方軍閥割據混戰,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軍政府發起「護法戰爭」。(基督紀元19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