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短尾猴

黃山短尾猴

黃山短尾猴(學名:Macaca thibetana huangshanensis)是藏酋猴亞種之一,屬靈長類動物,是猴科中較大的一種。四肢粗壯,體態高大,肌肉豐滿,兩眼炯炯有神。成年猴一般體重15千克左右,最大者達34千克。它們蓄著山羊鬍,長眉短尾,面大腮圓,身披深褐色長毛,色彩純正,有似金絲,故又稱金絲猴。又因其尾短不過6厘米,好像被人用刀砍斷了似的,名短尾猴、斷尾猴。

黃山短尾猴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猴類,分布於中國黃山風景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猴谷珍聞,

形態特徵

黃山短尾猴一般體長為50-82厘米,體重15千克左右,最重記錄為33.5千克。體形渾圓憨實,顏面寬闊,身體及四肢粗壯,尾很短,僅為體長的十分之一,其長度僅5厘米,成年猴兩頰和頦下的鬚毛像兜腮鬍子,且其唇下的頦須暗褐色,而周邊棕白色呈層次分明的半月形。成年雄猴顏面近似青灰色,雌猴為暗紅肉色,幼年個體不分雌雄均為淡肉色。成年雌猴在交配期外陰漲紅。體毛長而密,成年猴毛長8-12厘米,其毛色在幼年為淡褐色,以後逐漸變深,至成年為深褐色,但胸腹部及四肢內測較淡,呈淡棕褐色;肩部、頸部和背部的毛較為粗糙。胼胝的周圍裸露無毛。頭頂毛亦長,但不由正中向兩邊分開。成年猴的眉毛多呈棕黃色,老年猴面部出現白毛,常伸向鼻側。其頭頂褐色顯著。

棲息環境

原始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地帶、落葉闊葉林以及中山針闊混交林。棲息高度在黃山為600米-1600米(最高峰1860米),主要利用常綠闊葉林帶和常綠與落葉混交林帶這兩個林帶。在其棲息地中有山溪水源和懸崖陡壁,供猴群喝水和夜間睡眠。棲息林帶的植被以山毛櫸科植物為主,其果實和葉是短尾猴的主要食物,特別是果實,在秋季和大部分冬季被廣泛食用。

生活習性

黃山短尾猴除採食或嬉戲追逐時上樹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活動。群居,受驚時,迅速結隊從地面逃跑,但逃距不遠。具彎竹壘柴習性。棲息於黃山密林之中,經常成群活動在峰林峽谷之間,攀峰登崖,如履平地,來時浩浩蕩蕩,漫山遍野,去時無影無蹤,不知所向,被人們稱為黃山上的精靈。令遊人目不暇接。喜多岩石的疏林山坡。比較畏懼寒冷,晝行性、樹棲的動物。除採食和夜宿多在樹上外,白天大多在地面或矮樹上活動。常在小河溝中翻石扒撈落在溪溝中的枯枝爛葉以尋找昆蟲、草葉等作為食物。喜歡群居,每個群體的數量為10-30隻不等。與中國其他獼猴類比較,地棲性更強,特別在受驚後多沿地面逃竄。黃山短尾猴遊蕩路線常較固定,在河邊、竹林中運動時,常呈一定順序,可在地上形成猴路。
喜群居,每群個體約30-80隻不等,成年猴不甚活潑,飽食後常將頰囊中貯存的食物翻回口中慢慢咀嚼,或互相理毛,冬天喜歡依偎在石壁上曬太陽,第1順位雄猴即猴王有時爬在高樹上搖晃枝頭。幼猴十分愛動,攀抓樹枝互相打鬧幾無休止,常見4~5隻幼猴吊成一串然後再由下而上翻回橫枝。夜間坐在石壁上分成幾個小堆擠在一起睡眠,幼猴多夾在大堆的中間,猴王和第1順位雌猴在一起,但猴王和第2、3順位雄猴常分堆睡眠。夏季(6-8月)分散在幾棵相鄰的大樹上睡眠,以適應炎熱的氣候。猴群在一處活動幾天后,便在巢區內漫遊,遷移時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壓隊,仔猴吊在母猴腹下,響聲小,速度快,日活動距離為1-2千米,夏季最長,秋季居次,春、冬季大致相等,在一處滯留天數為1-5天不等。受氣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響,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
已知食用植物約60種,冬季常見採食青岡櫟、小葉青岡、柃木、石斑木、連蕊茶、甜櫧、馬銀花、青栲的樹葉、樹皮和樹芽,或拔取藨草(俗名龍鬚草)嚼食其莖的基部,早春見猴群大口抓食毛山櫻花(櫻桃花)和薄葉灰木(山桂花)的花。在黃山連續8年的野外研究中,未見短尾猴捕食蛙、小鳥和鳥卵,迄今所知短尾猴幾乎全為素食。覓食在全天的活動中占有相當的比重,據在黃山對一群猴(從1992年11月12日至14日自7點到18點)掃描取樣統計,覓食占全天總活動(含休息、各種行為)時間的44.5%,由此可見一斑。其食物主要為植物的鮮枝嫩葉、花芽、野果、竹筍、竹葉以及小型動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黃山風景區西南部,為三十六巨峰之雲門、桃花、浮丘三峰夾抱形成的峽谷。黃山野生猴谷坐落在黃山風景區西南部浮溪峽谷內,因谷中生活著中國特有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山短尾猴,野生猴谷由此得名,享有黃山天然動物園之譽。

繁殖方式

壽命大約為20年左右。每年7月至翌年2月為交配期,但交配高峰集中在8-11月,懷孕期為6個月,產仔期在1~4月,以4月居多,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因此產仔方式為產仔節律型。雌猴性成熟年齡為5-6歲,可連續2-3年產仔,每胎產1仔。
7-12歲為雌猴的最佳生育年齡。仔猴在半年後逐漸離開母猴獨立活動。雄性個體7歲左右達到性成熟後離開母群而進入鄰近群,同時也有外群雄猴單個地遷入本地群,有時幾隻雄猴同時遷入本地群,這可能是從外群分群而來。遷入本地群的個體其順位高低決定於體力狀況,1991年冬曾見遷入9隻,其中1隻成年雄猴爭當了猴王,但翌年3月又帶領4隻離群,這種換群現象減少了近親繁殖,加強了基因交換,對種的生存適應是十分有利。

亞種分化

黃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亞種之一。

種群現狀

黃山猴共有12群,每群多到40-70隻,它們棲息於高山密林之中,經常成群活動在峰林峽谷之間,攀峰登崖,如履平地,來時浩浩蕩蕩,漫山遍野,去時無影無蹤,不知所向。1990年,黃山風景區和寨西村共同建成了黃山浮溪天然猴園觀賞區,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浮溪野生猴谷。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漸危
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II(CITES- appendix II)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猴谷珍聞

黃山猴谷也稱黃山浮溪猴谷,裡面竹海、茶園、小溪、瀑布、石灘、野生動植物等等眾多,是中國大學生物界的著名野外實習基地,黃山猴谷在黃山眾多大峽谷里是最長的一條,從湯口的205國道到峽谷最裡面的雲門峰的距離是15公里。源自黃山36大峰之一的雲門峰及溫泉桃花峰上分別流下兩條小溪,在猴谷最里的一個村莊匯成一條相對大一點的小溪(浮溪)一直流向下游的千島湖。
座落山風景區西南部,為三十六巨峰之雲門、桃花、浮丘三峰夾抱形成的峽谷。谷中生活著中國特有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山短尾猴,野生猴谷由此得名,享有黃山天然動物園之譽。
猴谷顧名思義裡面有猴子,這是黃山最出名的只有黃山山脈才有的短尾猴,這種猴子體型很大,據說大的超過50公斤,已經和猩猩的塊頭不相上下了,這裡珍禽異獸繁多,植被物種豐富,故又被稱之為華東地區物種基因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曾先後兩次來猴谷考察和採集資料。野生猴谷已成為中、日、美三國科學家聯合研究短尾猴的基地,日本NHK及TBS電視台曾專門來此拍攝《動物世界》專題片。
2010年5月8日,一隻剛產下不久的小猴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小憩。當日,安徽黃山風景區野生猴谷的猴媽媽抱著剛產下一個月(30天)時間的小猴引領出來遊山玩水、練習走路爬樹和覓食。據了解,黃山風景區野生猴谷現有雄雌黃山短尾猴103隻,2010年4月7日以來先後已分娩產下小猴仔17隻。經過猴媽媽1個月來的精心細緻的料理撫養,17隻小猴身體健康,活潑可愛,它們已基本能夠獨立覓食生存,走路爬樹自如。黃山短尾猴被國家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野生動物,屬國家二級保護。黃山短尾猴繁殖成功,填補了中國短尾猴野生繁殖的空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