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祠

黃公祠位於鎮海澥浦鎮十七房村一個廟基頭的村,黃公祠屋脊高聳,設計奇特,陽面“雙龍搶珠”,陰面“龍鳳吉祥”。祠前一片翠綠,四周小河流水。從旁門進入,這是一座前後兩進,五開間,高架梁硬歇山頂的建築,主體建築有大殿,坐落北端,殿正中懸掛宋理宗趙昀聖旨匾額一方,匾額上書136個宋體正楷字,上方有玉璽御章,邊上原有8條木製鍍金的“金龍戲球”浮雕,已被竊賊撬走,只能隱約看到浮雕影痕。 從北端的大殿到南面的門樓,須穿過中間的戲台(原毀現重新修建),戲台東西兩側為看樓。門樓正門朝南,並鑲嵌抱鼓石一對,氣勢雄偉。正門外是一座石板鋪就的庭院,左右各放置石雕石獅一尊及旗桿石一座,插旗的竿子依然屹立風中。庭院外便橫著流水無聲的小河,河上架著兩座橋,分別取名為“長安橋”和“永豐橋”,寓意當地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祈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公祠
  • 地理位置:鎮海澥浦鎮十七房村
  • 紀念人物:黃恕
  • 建築年代:宋朝
歷史沿革,紀念人物,

歷史沿革

黃公祠於1346年因水災遷移至廟戴村,1528年遷回廟基頭,1792年重修,1919年擴建,1995年村民自籌資金修復,2000年被鎮海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區級文物保護點。此次修復,鄭生根發起籌集善款,也是順民眾之心,從2007年底開始整體規劃修復,2009年農曆四月初八(即黃恕殉職之日)對外開放。

紀念人物

黃公祠是為了紀念一個叫黃恕的湖北人。南宋淳祐年間,“和尚塘”(今貴駟至十七房一帶)經常決堤,導致海潮湧入,桑田盡毀,百姓深受其害。黃恕因平素廉潔,被慶元府(寧波)太守章大淳委派,前來治理“和尚塘”。黃恕接下任務後,親臨海塘,風餐露宿,然而日築夜潰,未能成功。一日,黃恕望著決堤處,對大伙兒說,我用身子去堵涌眼,你們不要怕我性命難保,全力向我投石塊泥塊。說完,就騎著馬躍入決堤處,不多時,人馬皆溺死水中,眾人揮淚拋石,堤塘不再漏水。此後“和尚”塘十年無恙。南宋皇帝趙昀聽說此事後立即敕賜建“黃公永利之祠”,敕封“黃公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