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耀

黃伯耀

黃伯耀,(1883年—1965年),字亞伯,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祖籍台山市水步鎮獨岡巷口村(現水步鎮獨岡村委會李邊村)。他是追隨孫中山的著名報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伯耀
  •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65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小說著作,

人物簡介

1904年,孫中山往美國宣傳革命時,黃伯耀參加了興中會,時年僅20歲,負責興中會駐美通訊員。
1905年他回到香港,協助辦好香港同盟會機關報《中國日報》,還參與《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有所謂報》編輯工作。又與黃世仲一起創辦《少年報》及《中外小說林》。
1907年12月,伯耀創辦《社會公報》,並任主編。
1909年,台山籍進步青年黃伯耀與李是男等在舊金山組織“少年學社”,出版油印刊物《美洲少年周刊》,該刊出版後,風行於南北美洲各地。
1909年,孫中山先生為創立“美洲同盟總會”的機關報,將《美洲少年周刊》改組為《少年中國晨報》,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在美洲的機關報,大力宣傳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在美國西部的重要宣傳陣地,黃伯耀自此成為孫中山在美宣傳革命的有力助手。
孫中山是中國航空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奠基者和指揮者,曾經提出了“航空救國”的思想概念。辛亥革命爆發後,黃伯耀按照孫中山的意旨,利用美國科學先進、機械優良的優勢,在舊金山紅木城創辦第一間華僑航空學校——中華飛行學校,並任校長,是中國早期航空事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和領導者。
1915年初,黃伯耀與國民黨美洲支部長林森往古巴慰問僑胞。
1916年,黃伯耀回國參加華僑參議員選舉,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隨後在香港創辦《晨報》,在北京創辦《民國日報》,作為革命黨的南北喉舌,黃伯耀任社長兼發行人。
“七七事變”後,北京淪陷,黃伯耀在北京的財產房屋及《民國日報》的器材全部被日軍查封沒收,他隨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擔任敵後抗日工作,擔任重慶廣東同鄉會理事長長達3年,出錢出力,開辦廣濟服務所,贈醫施藥,建造防空洞等,造福人群。

人物生平

黃伯耀(1863~1940年前後),清番禺縣茭塘司崇文二十四鄉大橋(今廣州市芳村區東?鎮西?村大橋)人。他少年時期在佛山讀書,十三四歲時就幫助父親所管理的紙店記賬。成年後回家鄉麥村學堂教書,鬱郁不得志。
1891年(一說1894年)與其弟黃世仲前往吉隆坡謀生。當時,尤列創設中和堂於英屬南洋各埠,工界從之如歸,伯耀加入中和堂,成為其中一員。中和堂表面上是洪門會堂,實際上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外圍組織。伯耀的文章寫得很好,經常為當地華文報紙撰稿,文名漸著。其後,他嘗擔任星洲《大南報》編輯。黃世仲回香港參加《中國日報》工作,伯耀仍留在南洋任《天南日報》記者、《圖南日報》編輯。
1905年他回到香港,協助辦好香港同盟會機關報《中國日報》,還參與《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有所謂報》編輯工作。又與黃世仲一起創辦《少年報》及《中外小說林》。1907年12月,伯耀創辦《社會公報》,並任主編。《社會公報》宣傳社會主義。他在出版廣告中就明確說明辦報宗旨:“本報以掃除社會窒礙及灌通社會知識為宗旨,而鼓吹國民之責任,及討論政治之得失,與鼓舞振興工藝實業,皆隨時發揮。”報紙每日出大小二張,分莊諧兩部分,莊部內容設議論、批評、採訪、國事等10欄,諧部分有題詞、雜文、小說、笑談、謳歌等12欄,內容豐富。出版第二天即發表了《社會公報釋義》一文,曰:“社會公報,何謂而名也。曰,為社會事業也。曰,社會二字,仍受納國民之統名詞,以是名報。其主義安在,曰,社會主義是近百年來世界之特產物。專視勞力以為百物價值之源泉。”黃世仲也為該報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影響很大。故人們認為黃伯耀是中國最早宣傳社會主義的人物之一。
黃伯耀名耀恭,筆名有耀公、病國青年、光翟、大樨、耀、翟、耀光、光、放光、老伯、伯、公等。他是老同盟會員,著名報人,也是近代著名革命派小說家。黃世仲的小說出版,不少也得力於黃伯耀之助。1909年黃世仲完成了長篇小說《宦海升沉錄》(又名《袁世凱》),伯耀為其校對並寫了序言,使能順利付印。他與歐博明、黃世仲一起創辦連續性白話小說雜誌就有三家:《粵東小說林》(旬刊),1906年9月創刊;《廣東白話報》(旬刊),1907年5月創刊;《嶺南白話雜誌》(周刊),1908年2月創刊。他還與黃世仲一起主編《中外小說林》,這本旬刊於1907年6月創刊,共出版至少28期以上。其後又加插圖,每期都由黃世仲或伯耀撰寫外書(即關於小說的理論文章),很受人們歡迎。

小說著作

黃伯耀是撰寫短篇小說的能手。黃世仲在長篇小說和論理文章方面特別出色,黃伯耀則在文言小說、通俗文學方面擅長,對小說的理論也有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小說之於轉移社會,有特別之龍象力焉。……小說之發達足以增長人群學問之進步。”①“一國之風俗,視風氣為轉移,一國之風氣,即視文學為趨向……故小說一門,隱與報界相維繫。而小說之功用,遂不可思議矣。”②
黃伯耀所寫的短篇小說、雜文極多,但沒有集刊成冊,故多已散失,但有部分現在還可以看到,如:
1.外書:《探險小說最足為中國現象社會增進勇敢之慧力》、《小說之支配於世界上純以情理之真趣為觀感》、《淫詞惑世與艷情感人之界線》、《小說發達足以增長人群學問之進步》、《普及鄉間教化宜倡辦演講小說會》、《小說與風俗之關係》、《曲本小說與白話小說之宜於普通社會》、《煙界、嫖界兩大魔鬼與人群之關係》。
2.短篇小說:《回生木》、《長恨天》。
3.白話文:《演時務》、《愛國觀念當由歷史上生感發慨》、《能知唔拜神之蓋於人、事實力必有進步》、《近事小說》、《敬告外埠華僑》。
4.艷情小說:《好姻緣》、《雙美緣》。
5.其他小說:社會小說《煙海回瀾》,俠義小說《俠女奇男》,近事小說《宦海惡濤》、《惡因果》,諷世小說《猛回頭》,偵探小說《凶仇報》,冒險小說《片帆影》。
6.曲藝:龍舟歌《秋女士泉台訴恨》、《和尚春思》、《塗巡官獄中聞喜信》,南音、諧文《宦海悲秋》、《擬芙蓉仙子留別煙霞主人書》、《討菸鬼檄文》。
辛亥革命後,黃伯耀本擬出任廣州海關要職,因黃世仲案而留港,繼續從事報業工作,1924年出任《香港晨報》主編。晚年因視力不佳,轉而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香港聖保羅男校、聖保羅女校及蘭芳書院等學校任中文教師。不少名人子弟都出自伯耀門下,如蔡廷鍇將軍之子就是其高足之一。日軍侵占東北後,伯耀出於愛國熱忱,親送其獨子國棉參加十九路軍,國棉在保衛上海的戰鬥中犧牲。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伯耀貧病交加。1940年前後在香港病逝(一說病逝於西朗大橋),終年78歲。
作者附言:黃伯耀是老同盟會員,近代著名報人,革命派小說家,最早傳播社會主義的學者。他的著作甚多,可惜身後蕭條,無人為其保存整理,多已散失。而其弟黃世仲,陳堅先生已為其建立陳列館,以志不忘。希望有關部門,對黃伯耀的著作,蒐集成冊付印,莫使這位在近代小說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名人湮沒。(符 實)
注釋:
①載《中外小說林》,1908年第二本第一期。
②載《中外小說林》,1908年第二本第五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