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陂肉丸

麻陂肉丸

麻陂肉丸相傳有100多年歷史,因選料製作獨特,採用祖傳秘笈,口感爽滑、肉質鮮美而遠近聞名,主要分布在博羅縣縣城及和博東地區各鎮,還遠銷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經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列入惠陽區首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陂肉丸
  • 主要食材:米糠,番薯苗餵養的豬肉
  • 分類:粵菜
  • 口味:鮮美、韌勁十足
  • 做法:手捏
  • 創作者:李安珠
簡介,菜品特色,做法,工藝流程,

簡介

麻陂肉丸在惠州民間一直聲名顯赫,是博羅著名的特產之一。

菜品特色

麻陂肉丸在廣東地區久負盛名,被譽為“動感美食”。據說擲到硬物上會反彈回來,跌落桌上會跳三跳,彈性十足,煮後不會膨脹。所以麻陂肉丸被形容為“會跳的肉丸”,極富動感。麻陂肉丸從選料到烹飪都十分講究。

做法

麻陂肉丸選用米糠和番薯苗餵養的豬肉為原料,直接用手抓捏肉泥製作而成,很考究手工技藝,製作出來的肉丸肉美湯鮮、口感獨特、韌勁十足而聞名遐邇,堪稱為當地民間美食中的極品佳味,在惠州地區東江流域享有盛名和廣泛流傳,對研究傳統美食文化,特別是“客家人”的美食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麻陂肉丸的創製者李安珠,是麻陂鎮永豐管理區甲龍村的村民,以廚師為生計,空閒時耍耍花樣,把豬肉敲碎,添加白鬍椒粉、精鹽、魚粉、生粉、雞精(或味素)等作料,用手抓捏自創了豬肉丸子,並取名“麻陂肉丸”。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耍耍花樣的新玩意竟然聲名大噪,流傳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工藝流程

第一步:選臀部肉
肉丸的製作,有很多道工序。肉質是丸子美味的最關鍵。鄧新蘭指著屋內一碗攪拌好的碎肉說,這是瘦肉,豬後臀部位的瘦肉為上,彈性更好。選肉是靠多年積累的經驗來完成的,最老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手去觸摸,還能感覺到肉的體溫,且翻看後肉質較厚,它就是好肉。
第二步:沖洗去雜
買回豬肉後須在半小時內沖洗去雜物。他們直接用刀具去油和雜物,在水龍頭下用活水沖洗,而不同家常用水泡著洗。如果用水泡著洗,肉會吸收部分水分,部分肉的成分會滲出而影響豬肉的原味。
第三步:拔筋敲碎
其次,拔去肉筋。鄧新蘭說,傳統的碎肉是將肉片置於另一砧板上用鐵棒敲打成肉泥。那時候,祖輩們要早早起床,幾個人圍著砧板,揮著鐵棒篤篤篤地不停敲打。新時代,麻陂肉丸從完全手工製作逐漸被機械加工所代替,祖傳永康金堂肉丸館也採用碎肉機。
第四步:添加配料
碎肉後,就添加配料。白鬍椒粉、精鹽、魚粉、雞精粉(或味素)、生粉等多種配料,需要大廚精湛的判斷,“配料的添加靠的是長年累月的感覺”。
第五步:抓捏浸泡
一碗碎肉放在眼前,兩隻手用力抓捏肉泥。左手抓起一把肉泥,手心再一用力,肉泥就從拇指和食指留有空隙中蹦出。右手握著陶瓷湯匙,將肉丸舀出。製作出來的丸子直徑大概1.5厘米,大小統一、形狀一樣。“全靠感覺和經驗。一把肉泥,一般製作4粒肉丸”。製作好的肉丸,放在裝有溫水的盆中浸泡,水溫不能太燙,否則會影響肉丸的爽脆口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