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乘馬崗

麻城乘馬崗

乘馬崗鎮 鎮政府駐王福店,轄43個村,267個村民小組,13718戶,總人口6.8萬人,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3萬畝,山林22.3萬畝,是麻城市的農業大鎮、經濟強鎮。

乘馬崗地處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位於麻城市西北部,版圖面積297.43平方公里,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黃麻城義”策源地,以及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被授銜的將軍達33人,其中大將1名,上將3名,中將7名,少將22名,其中僅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就有王樹聲、陳再道、王宏坤等26人。在革命戰爭年代, 這裡有2萬多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冊烈士5900人,孕育了大將王樹聲等26位將軍和35位省軍級領導,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2014年11月13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心在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將“全國將軍第一鄉”的認證授予該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城乘馬崗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王福店、上馬石、湯家垸等43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王福店
  • 人口:6.8萬人
  • 耕地面積:6.2萬畝
  • 版圖面積:297.43平方公里
地名由來,資源,農業,歷史,景點,乘馬會館,王宏坤墓,將軍故里,大別山閃閃紅星城,乘馬名人,將軍,現代名人,

地名由來

乘馬崗地名的由來,相傳古代一位舉人進京趕考,行至乘馬崗精疲力竭,無法前行,正當他深感無望到達京城參加會試時,一匹“神馬”凌空而降,舉人乘坐“神馬”如期抵京應考,還一舉中得頭名狀元。此地因此得名“乘馬”,也稱“神馬”。
乘馬崗鎮委
轄43個村委會:王福店、上馬石、湯家垸、高橋、王家塘、韓家牆、江樹、許家河、王家河、顏家河、騎路鋪、施家邊、
嚴家榜、院子、程家沖、姚家河、白石河、沈家坳、楓樹崗、飛龍山、易家畈、四口塘、王富、萬義、胡家墩、乘馬崗、石槽沖、大河鋪、艾家河、小寨、凌家岩、新村、丁家畈、石河、白
果樹、砂子崗、董家畈、落衣山、得勝寨、肖家山、蛤蟆崗、傅家榜、李家畈。

資源

乘馬崗鎮以中低山為主,素有 “ 七山一水二分田 ” 之說。形成了東北向東南,西北向西南的山脈走向。全鎮 2條水系貫穿全境,構成了由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地勢。最高點朝天尖海拔
590米 ,最低點下李家畈海拔 130米 。全鎮境內現有小二型以上水庫 28座,水資源總量為6000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077立方米。境內礦產資源有金、銅、鐵、石英石、石材等,
其中銅的蘊藏量最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畜牧業以牲豬、黃牛為主。特產有青茶、板栗、油茶、油桐、銀杏。林木主要有松樹、杉樹和楓樹。

農業

近幾年來,乘馬崗鎮黨委、鎮政府堅持強化農業基礎,加強基地建設,以創建湖北省老區開發示範區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使之成為遠近聞名的 “ 黃牛生產大鎮 ” , “ 花生生產
大鎮 ” ,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深加工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 “ 乘馬花生 ” 、 “ 凌岩野菜 ” 、 “ 長生緣花生油 ” 為代表的一批叫得響的精品名牌。特色種植和特種養殖如雨後
春筍,主要品種有日本甜柿、北方梨棗、韓國蘿蔔、中草藥材、美 國王鴿、番鴨、野雞等。常規養殖實現了品種優良化,發 “ 三元雜交豬 ” 、 “ 綠殼蛋雞 ” 為支柱的庭院經濟,是人民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自己折資源優勢,引進外來資金、技術進行林產品深加工是我鎮特色之一,產品松脂松節油遠銷歐美市場。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全鎮人民下大力氣對鎮區和腹地公路進行了整治改造,交通供電通信條件大為改善。

歷史

乘馬崗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 這裡有2萬多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冊烈士5900人,孕育了大將王樹聲、上將王宏坤、陳再道、許世友,中將張才千、李成芳、王必成,少將丁先國、肖永正、祝世鳳、徐其孝、趙炳倫、肖志功等26位將軍和35位省軍級領導,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被譽為“全國將軍第一鄉”, 是全省“革命中心地帶”27個重點老區鄉鎮之一,也是全省扶貧重點鄉鎮。麻城市第一位共產黨員(王幼安)、第一個黨支部、第一支農民自衛軍、第一個農民協會就誕生在這裡,是著名的 “ 黃麻起義 ” 策源地一。
境內現保存革命遺蹟有 “ 乘馬會館 ” 、許世友將軍墓、王宏坤將軍墓、麻城縣委傳達 “ 八七 ” 會議舊址,楊泗寨、方家垸、得勝寨戰鬥舊址。這裡山巒疊翠,水清木秀,奇石林立,民風淳樸,是度假、旅遊、觀光、傳統教育,投資歷辦廠的理想之地。

景點

乘馬會館

乘馬會館位於乘馬岡鎮乘馬岡村,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之一,中共乘馬第一個黨支部於1926年9月9日在這裡成立,乘馬區農民協會及農民自衛軍長期在此開展工作。在乘馬岡鎮還留存有當年紅軍與敵人激戰過的楊四寨、得勝寨等遺址。
位於乘馬崗村。乘馬會館系佛教廟宇“華祖殿”,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913年改建為學堂。1930年秋,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區進行第一次“圍剿”時將其燒毀。1931年由當地鄉紳改建為學堂,後因戰火的破壞,再改建為商會會館。該建築座西向東,為三開間四柱樑硬山結構,一進兩重南北廂房式布局,東西長21米,南北寬30米,面積756平方米。1926年秋,徐子清、王樹聲、廖榮坤等以建國民黨區黨部為名,在乘馬會館必密成立中共麻城第一個區黨支部,領導乘馬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年冬,乘馬區農民協會在乘馬會館成立。1927年春麻城慘案發生,5月14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一大隊二百餘學生武裝同省查辦“麻城慘案”委員會馳援麻城。學生軍指揮部便設在乘馬會館。經過半個月的戰鬥,麻城黨組織和農民協會武裝民眾共同鎮壓了地主武裝紅槍會匪和一批反動派,推動了麻城農民運動的發展。6月初學生軍凱旋武漢。乘馬會館從此馳名四方。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乘馬會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省政府公布乘馬會館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7年進行了全面維修。

王宏坤墓

王宏坤墓位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紅軍公墓內,為黑色大理石修建的,上邊幾個大字:“海軍上將王宏坤之墓”。

將軍故里

“全國將軍第一鄉”乘馬崗僅革命時期就誕生將軍26名,該鎮石槽沖村、新村、丁家畈村、落衣山村、大河鋪村、小寨村、艾家河村、沙子崗村等8個村均有將軍故居。其中,大將故里位於石槽沖村,這裡誕生了“將軍二兄弟”:大將王樹聲、上將王宏坤。大將故里有“王大將故居”、“王宏坤墓園”和“將軍系馬樁”等景點。

大別山閃閃紅星城

乘馬崗鎮依託“中國將軍第一鄉”的品牌,在大廣北高速公路乘馬崗互通口與紅色旅遊公路交匯處,規劃用地6500畝,總投資10億元全力建設“大別山閃閃紅星城”,打造宜居宜游紅色現代新集鎮,開闢農民致富新思路。
目前,大別山閃閃紅星城PHEC生態社區一期項目、三軍旗台和乘馬崗白骨墩烈士紀念碑等正在加緊建設。

乘馬名人

將軍

王樹聲(大將)
1905-1974,原名王宏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多個地方軍區司令員。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八、第九、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

王宏坤(上將)
(1909----1993),麻城乘馬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7年入黨。解放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第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許世友(上將)
(1905----1985),乘馬(現屬河南新縣)人。1926任國民革命軍連長,1927年入黨,參加了“黃麻起義”,參加了長征,解放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軍委常委等職。第二、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再道(上將)
(1909----1993),乘馬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入黨。解放後歷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中將六位
王必成
(1912----1988),乘馬人。1928年參加赤衛隊。曾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成芳
(1914----1984),乘馬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二野第十四軍軍長,武漢軍區第一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張才千
(1911----1994),乘馬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江漢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周希漢
(1913----1988),麻城順河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參加紅軍併入黨。曾任二野十一軍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鮑先志
(1911----1988),麻城西張店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二野十一軍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鄭維山
(1915----),乘馬(現屬河南新縣)人。1930年入黨並參加紅軍,曾任察冀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少將二十位
丁先國(1909----),西張店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政柱(1915----),西張店人。1930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鄧岳(1918----),順河人。1930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馮仁恩(1912----),順河人。1929年參加紅軍,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朱火華(1916----1968),乘馬人。1930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朱玉學(1912----1992),順河人。1929年參加革命,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朱致平(1914----),原名朱嗣興,乘馬(現屬河南新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1964年晉升為
少將軍銜。
江鴻海(1913----),西張店人。1930年參加紅軍,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李慶柳(1915----),順河人。1929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肖永正(1904----),乘馬人。1930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佘積德(1916----1981),原籍麻城木子店,後屬安徽金寨,1930年加入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
軍銜。
張漢丞(1913----),西張店人,原名楊業龍。1930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張培榮(1908----1990),麻城長嶺崗人。1929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純麟(1912----1986),麻城宋埠人。1931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趙炳倫(1912----1984),乘馬人。1928年參加革命,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祝世鳳(1905----1978),麻城王福店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袁彬(1915----),宋埠人。1931年參加紅軍,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高志榮(1914----1984),順河人。1930年參加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徐其孝(1914----1997),乘馬人。1929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喻新華(1909----1993),原名喻同金,順河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現代名人

王恩厚
(1917-2005)1917年1月出生在湖北麻城。1930年加入共青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公務員、機槍手、看護長、軍醫、團衛生隊長。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任紅三十軍八十八師衛生部部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三、四次反“圍剿”和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及粉碎國民黨軍閥的三路、六路圍攻的主要戰役。他在宣達戰役中負傷致殘後,隨紅四方面軍長征,三次爬雪山過草地,到達甘肅會寧,參加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1月,隨西路軍西渡黃河,血戰河西走廊。1937年9月王恩厚任八路軍臨汾第一兵站醫院所長。1938年春,赴晉西北編入120師野戰醫院。1938年冬,隨120師東進敵後冀中地區,調任冀中第四分區、九分區衛生處處長。
王恩厚1944年任冀中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在異常艱苦的冀中平原游擊戰中,依靠人民民眾,組織建立了地下醫院、地道醫院、葦塘醫院和藥廠,隱蔽分散救治了大批傷員,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王恩厚任晉察冀野戰三縱隊衛生部部長,先後參加了綏遠、大同、石家莊、平津等20多個戰役、戰鬥,組織指揮了戰場傷員救治、轉運等大量工作。1948年在石俠、古北口戰鬥中,他靈活機動,果斷處置,搶運大批傷員脫離險境,受到兵團通令表彰。
1948年冬,王恩厚任天津軍管會衛生接管處總支書記兼副處長,出色地完成了天津市衛生單位的接管工作,保證了戰後天津市的穩定。近20年的戰鬥生涯,使王恩厚鍛鍊成為一名熟練的野戰外科醫生及優秀的衛生勤務指揮員。1949年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4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參加了抗美援朝的鬥爭。1953年至1958年曆任第一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58年隨第一軍醫大學集體轉業,任吉林醫科大學(即白求恩醫科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61年和1965年率領中國政府衛生代表團出訪朝鮮及緬甸,取得圓滿成功。1977年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黨委書記,當時正值粉碎“四人幫”後百廢待興時期,他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著手將全院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科研工作上,提出“以科研為中心,醫療基礎,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認真落實黨在中醫工作方面的政策,從實際出發,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為中醫研究院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83年他離休後寫了20萬字的回憶錄,並參加了許多社會公益活動,曾任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校長、名譽董事長;中國殘疾人運動會副主席,繼續發揮餘熱。
王魯光
1946年11月2日生,湖北省麻城縣人。畢業於清華大學,1970年參軍。王樹聲大將之子,原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副理事長。
1972年12月26日清晨大霧,他在馬路上被汽車撞出三四米,醫生宣判為“四~五胸椎錯位合併完全性截癱”,這天,距離他的婚期僅有4天。
因為身體上的原因,他主動拒絕了曾經門當戶對的婚姻。直到很多年後,他才與另一位女士結為伉儷。
出院後,王魯光還是原來的習慣,對外表從不講究。輪椅上的他,永遠是一條空軍藍褲子,黑色的布鞋,只是在正式場合,他才會在上身穿一件西裝。
身為殘疾人的王魯光,一生中最看重的還是殘疾人的事業。1984年,他與鄧朴方一起創立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並先後擔任秘書長、副理事長。
2004年,為了準備“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王魯光足足忙了七八個月的時間,連專刊封面,他都親自動手選擇。
王魯光說:“父親一生打大戰、惡戰特多,他不迷信,可是很怪,逢七便倒霉。”所謂逢七倒霉,即為1927年黃麻起義、1937年西路軍覆滅和1947年中原突圍均失敗了。
王新中
新中電器公司董事長,海軍二政委王宏坤之子;
雷中原
生於1966年,198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情報學院圖書管理專業,並於同年進入新華社,時年21歲,歷任新華社團委書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華社辦公廳副主任、新華社吉林分社社長、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