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

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

《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內容簡介:麵條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麵食為何會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東西方深得人心的大眾美食?最早是什麼人發明了麵條?最初的麵條又會是什麼模樣?為什麼麵條是條狀的?箇中玄機竟然能從木乃伊的面具中窺出蛛絲馬跡?麵條是怎樣走進義大利而被稱為pasta?對日本僧侶來說,麵條又是怎樣一種特別的佳肴?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義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了麵條——這一承載人類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過的奇妙之旅! 李旭正所著的《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改編自韓國KBS電視台紀錄片《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書中除紀錄片中的內容外,還收錄了許多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這些內容又重新編織成了一部嶄新的探索之旅。

基本介紹

  • 書名: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
  • 作者:李旭正 (Wook-jung Lee)
  •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82533
  • 外文名:Noodle Road
  • 譯者:韓亞仁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383頁
  • 開本:32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麵條之路》專治看罷《舌尖上的中國》後的不滿足感,更具文化深沉度。
李旭正所著的《麵條之路(傳承三千年的奇妙飲食)》內容改編自第36屆韓國廣播大獎中榮獲數項殊榮的紀錄片《麵條之路》。該片在熱映期間便已經向全球10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受到了高度關注。
這部紀錄片由籌備至拍攝歷時三年,攝製組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日本、越南、泰國、不丹、土耳其、義大利等歐亞十幾個國家,以各種確鑿的考古證據和文獻資料,全面展示各地麵食文化。從麵條的傳播,反應出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書中除紀錄片中的內容,還收錄了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這些內容又重新編織成了一部嶄新的探索之旅。
《麵條之路》榮幸入選《書香北京》欄目。《書香北京》是北京電視台青年頻道全力打造的、以圖書為聚焦點的大型訪談類節目。主持人邀請三位飲食文化方面的專家,一起為《麵條之路》答疑解惑,解讀中華民族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

作者簡介

作者:(韓國)李旭正(Wook—jung Lee) 譯者:(韓國)韓亞仁 洪微微
李旭正(Wook—jung,Lee),韓國首爾大學文化人類學碩士,美國西北大學媒體管理與政策專業碩士,法國巴黎藍帶學校西餐師專業課程結業,韓國廣播電視台(KBS)紀錄片部分製片人。其代表紀錄片有《追擊60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韓國》等時事節目及《8.15的記憶》等特別紀錄片。文字作品包括《麵條之路》(2009)及《Cook Cook(麵條之路製片人在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生存記)》(2012)。
韓亞仁,專業翻譯家,從事筆譯和口譯工作,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翻譯研究生院中韓口譯碩士班,韓國文學翻譯院指定翻譯家。
洪微微,專業翻譯家,從事筆譯和口譯工作,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韓語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翻譯研究生院中韓口譯碩士班,韓國文學翻譯院指定翻譯家,代表作有《愛過之後來臨的》(南海出版社)。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遍世界各地,追尋麵條的起源,有無數新奇的經歷在等著你。探險路上,處處是新的發現,充滿夢幻色彩。作者用“麵條”這個普通素材,將宏偉的歷史和頂級的味道完美地“拌”成—份“美食”。
——(譚榮輝,美食研究家、主持人)
《麵條之路》跳脫出以往紀錄片的條條框框,敘事方式特別,畫面感強烈,剪輯也是跳躍式的……現在,看到紀錄片中用影像無法百分之百表達出來的部分,能以文字形式呈現給讀者,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尹相,作曲家)
紀錄片《麵條之路》非常優秀,通過有趣的食物“麵條”,講述了不同飲食文化的特色和文化間的交流。我非常高興在書中也能感受到與紀錄片中同樣的感動。
——(辻芳樹,日本過烹飪集團校校長)

名人推薦

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遍世界各地,追尋麵條的起源,有無數新奇的經歷在等著你。探險路上,處處是新的發現,充滿夢幻色彩。作者用“麵條”這個普通素材,將宏偉的歷史和頂級的味道完美地“拌”成一份“美食”。
——(譚榮輝,美食研究家、主持人)
《麵條之路》跳脫出以往紀錄片的條條框框,敘事方式特別,畫面感強烈,剪輯也是跳躍式的……現在,看到紀錄片中用影像無法百分之百表達出來的部分,能以文字形式呈現給讀者,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尹相,作曲家)
紀錄片《麵條之路》非常優秀,通過有趣的食物“麵條”,講述了不同飲食文化的特色和文化間的交流。我非常高興在書中也能感受到與紀錄片中同樣的感動。
——(辻芳樹,日本辻烹飪集團校校長)

圖書目錄

序言 漫長旅途的開始
第一部分 尋找小麥和麵條的起源
質疑“最古老的麵條”
專家眼裡“最古老的麵條”
烏魯木齊的一天
見到麵條的祖先
前往吐魯番
火焰山的乾屍墓穴
火焰山的麵條和拉條子
專家對火焰山麵條文物的意見
2500年前麵條主人的真實身份
第二部分 在中國綻放的麵條文化
當火焰山麵條遇上中國漢族
有趣的“蠻夷”飲食——西安的胡食
曖昧的小麥中國起源說和未完成的麵包
改變麵食文化的中國湯文化和蒸食文化
重現中國最古老的麵條“水引餅”
中國麵條的聖地—山西省和煤炭
宋朝,麵條文化的鼎盛時期
第三部分 亞洲廚房的麵條
崇拜大米靈魂的廣西人
在雲南取得重大收穫
相似的傣族米線和素攀武里米線
在泰國紮根的中國米線
探索隱秘王國不丹的理由
驚險的本塘行
山西麵條機和本塘麵條機
專家對不丹麵條發源的意見
韓國漢江以北,壓面機做的蕎麥麵條
漢江以南,小麥刀切面
中國麵條文化的傳道師——韓國僧人
傳播中國麵條文化的日本僧人
永平寺——日本精進料理的中心
永平寺麵條帶來的短暫“解放”
制粉技術的發展引領日本麵條大眾化
三面三色,日本麵條故事
烏龍麵敗走“麥”城?
麵條成為江戶的快餐
第四部分 意大利麵史詩
威尼斯狂歡節說意大利麵
傳播意大利麵的不是馬可波羅
意大利麵來自伊斯蘭?
中國的麵條,來到義大利
意大利麵,在那不勒斯華麗起飛
飛向宇宙的遊牧民食物
後記 永恆的麵條之路

後記

永恆的麵條之路
麵條纖細如線,似斷不斷,入口綿延不絕,一吸,伴隨“刺溜”一聲被吞進肚裡,卻回味無窮,實在是一種奇妙的食物。回顧麵條誕生和發展過程,可知它並不專屬於某個文化圈。可以說,麵條相當於2500年前的“空中客機”——為了研製出空中客機,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分別負責引擎、機身和控制系統等,是一個全球合作的項目。麵條也一樣,是全世界共同合作的產物。在漫長的歲月里,以亞洲為中心,佐以幾個國家飲食文化的經驗和創意,或改良、或結合,形成了今天的麵條。
我們沿著“麵條之路”,踏過漫漫旅程。在探索過程中,揭開一層層神秘的面紗,讓我們興奮不已。但找到一個問題謎底的同時,又會湧現出新的問題,採訪本上亟待解決的問題永遠沒有盡頭。好一條無止境的麵條之路!它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食物誕生、發展、傳播的過程,還穿插著把人類文明的故事講給我們聽。
貫通東西文明的麵條,至今仍能出現在全世界的餐桌上,並不是一個巧合。歷數古代和中世紀,有太多菜餚早已消失無蹤,麵條能成為唯一的“倖存者”,或許是因為它與人類文明發展的潮流相吻合。
麵條快捷、方便儲存及攜帶、口感獨特、能與任何食材搭配……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特質,它才能發展得如此蓬勃。一種食物能夠跨越時空、跨越國界,持續不斷地發展,箇中魅力自然不必贅言。我以為,這條定律同樣適用於國家、企業和個人。
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也許餐桌上的菜餚可以告訴我們答案,正如一碗麵條,包羅人間萬象……

序言

漫長旅途的開始
2005年6月,我在遙遠的英國倫敦,正為了一部紀錄片的海外外景拍攝而焦頭爛額,來不及吃早餐的我,飢腸轆轆,肚子咕咕叫個不停。但千里迢迢來到英國,我可不想隨便將就,所幸同行的工作人員跟我想法一致,大家決定先忍一忍,一起去找家好吃的飯店。在倫敦市區搜尋了大概20分鐘,看到百步外有家餐廳,雖然已過了午餐時間,卻依然是人頭攢動。定睛一看,竟是一家“面吧”。
“面吧”?
在韓國都不常見的麵館,竟然出現在英國倫敦的市中心,讓我覺得驚奇。走進“面吧”,驚奇感就更強烈了,東洋風情的裝修十分現代,氛圍極佳,選單上寫滿了各式亞洲麵條,英國人正彆扭地使著筷子,認真吃著碗裡的麵條。他們似乎很了解“用筷子吃麵條才正宗”的真諦,放棄了熟悉的叉子,使起了筷子,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一般的辛苦。
最讓我驚奇的是“面吧”內的擺設,桌子排成長長的一排,像個學生食堂。營業高峰期,不得不與陌生人面對面坐著吃麵條。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眼前分明是摩登的都市風情,腦海里卻驀然浮現出中國農村大家庭圍坐成一桌吃飯的景象。
對於重視私人空間的西方人來說,這樣的擺設很不合常規。儘管如此,店內用餐的英國人卻習以為常似的,與未曾謀面的陌生人面對面坐著,津津有味地吃著麵條。看到這番景象,想到自己雖然身在異國,卻有能夠面對面一起吃飯的同伴,不禁心生感激之情。
“想吃點什麼?”
就在我環顧“面吧”而走神的時候,店員向我走來。這位店員不僅長相帥氣,嗓音充滿磁性,還親切又耐心地回答我們對選單的疑問,連我們有些愚蠢的問題,也都非常有禮貌地一一解答。比如我問他:
“倫敦人喜歡吃麵條嗎?”
坐在賓客客如雲的“面吧”里,竟然還提出這種問題,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但帥哥店員沒有流露出一絲不耐煩的神情,笑著答道:“是的,英國人經常吃麵條,我們店裡賣得最好的就是麵條。”還真是,選單上除了麵條以外,還有炒飯和咖喱飯等飯食,但店內客人十個人中有七個人是在吃麵條。
亞洲的麵條能在倫敦大受歡迎,獲得成功,實在令人驚訝。不久之前,最堅定的保守主義者英國人一度堅持,亞洲麵條是對健康有害的便宜貨,不值得吃。如今,就在這個足以與東京、紐約、巴黎並稱“美食天堂”的英國倫敦,麵條能夠占據一席之地,成為新的飲食潮流,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麵條的“新生”。
看著人頭攢動的“面吧”,我思維不禁活躍起來,本應出現在“唐人街”或“小東京”內破舊餐廳的亞洲麵條,是如何進駐倫敦中心與高檔飲食享受同等待遇,又是如何征服了口味刁鑽的英國人呢?
是因為低廉的價格嗎?一碗麵大概賣5、6英鎊,這在物價高昂的倫敦的確算得上便宜。
但麵條僅憑價格優勢要在倫敦掀起熱潮,恐怕沒有那么容易。那么,只是一時的流行嗎?也不是沒有可能,口味這種東西,也是有流行的,真是這樣的話,這個摩登的“面吧”遲早有一天會門可羅雀,最終關門大吉。不過目前看來,這股熱潮恐怕沒那么快消失。在匯集了各地美味的倫敦,美食間的競爭“甜蜜而又殘酷”,競爭過程中,麵條反而被不斷賦予新的意義。看起來,“麵條熱潮”會持續相當長時間。
就在我陷入沉思,浮想聯翩時,我點的傳統日本拉麵被端了上來。好一會兒,我都沒能回過神來,幾乎忘了餓得咕咕叫的肚子,只是呆呆地望著碗裡的面。 雖然麵條似乎和倫敦不太相稱,“面吧”里卻有這么多西方人坐成一桌吃麵,眼前這碗麵湯里互相纏繞的麵條是那么的奇妙。我突然對這種食物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這種在亞洲,又在倫敦的中心生根發芽、廣受歡迎的食物,實在是充滿了奧妙。
“地球上最古老的麵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哪裡,又是誰最先做出了麵條?”
“為什麼會做出麵條這樣神奇的食物呢?”
“麵條是如何傳遍世界的呢?”
我對麵條幾乎一無所知,這么多問題,沒有一個能給出自己滿意的答覆,而麵條里一定蘊藏了無數的秘密。如果有機會像叢林探險一般,去揭開秘密、追尋答案,肯定會有不得了的結果。一種沒來由的自信心油然而生。
回韓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四處收集有關麵條的各種資料,越發堅定了這種信心,以致萌發了拍一部以麵條為主題的紀錄片的念頭。可在此之前,有一道非跨過不可的門檻,就是要解決“麵條之路”的起點到底在哪裡的問題。對於麵條的起源和由來,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說法,各個民族、各個國家製作麵條的材料備不相同,製作方法和烹調方法更可謂千差萬別。因此,要找尋“麵條之路”的起點,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然不是只有這一條“死胡同”,也可以從熱愛麵食的中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義大利等國分別出發,以不同的路徑尋找麵條的軌跡。但這樣一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再三權衡後我決定,要想制定出與節目製作條件相符的策劃案,就必須確定一個起點。偏偏這個“起點”怎么也定不下來,讓我“一個頭兩個大”。
就在我為此頭疼,漫無頭緒地在谷歌上搜尋時,看到了一條來自英國BBC的報導,讓我茅塞頓開。報導中引用了《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中國青海省黃河流域的喇家遺址中發現了“人類最古老的麵條”,報導中還提到,喇家遺址像義大利的龐貝古城一樣,經歷了突發的大災難,被掩埋了長達4000年的時間,正是在這裡發現了用小米做成的麵條。這個驚人的發現似乎可以終結我長期以來的困擾,照片裡,捲曲纏繞的麵條看起來像是一條盤成一團的蛇。
“沒錯,就是它!”
看到這篇報導的那一刻,我無法抑制心中的興奮,它終於消除了紀錄片可行性策劃的最大障礙一一也就是“麵條之路”的起點應該設在哪裡的問題。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探索“麵條之路”的大門。
從發現最古老麵條的地方出發,一路追尋麵條傳播的路徑,為麵條繪製一幅完整的歷史地圖。我的想法得到了韓國KBS電視台的支持,在公司內部的紀錄片公開投標中,KBS電視台選中了我提交的策劃案——《麵條之路(NOODLE ROAD)》。
當聽到《麵條之路》策劃案被選中時,我欣喜若狂。雖然當初是以百分百的信心提交了這個提案,但它的主題畢竟不是埃及的“金字塔”或中國的“萬里長城”之類宏偉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只是從再普通不過的日常飲食中尋找文明史,這聽起來多少有些莫名其妙,至於別人能不能接受,我並無太大的把握。與之前的紀錄片相比,不管是策劃案本身,還是策劃的出發點都有點出格,我甚至擔心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太不像話了。
所幸電視台內部評審對我的策劃案很感興趣。一年多後,我終於得以踏上夢想的旅程。就這樣,“麵條之路”的漫漫長路在腳下鋪展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