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東村

麗東村地處浙江麗水市城關鎮東部。1950年為城區第五至十行政街,1952年5月屬大眾鎮,分為第一至七街。1956年3月組成繼光、群勇、群力3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10月屬城關鎮。1959年,3社合併為繼光生產大隊,1966年10月改為紅旗大隊,1981年12月更稱麗東大隊,1983年3月改為麗東村,隸屬城關鎮。1992年有484戶,114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麗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麗水市城關鎮東部
  • 人口:1148人
農業生產,聯產承包,經商辦廠,麗水市實業總公司,榮譽證書,麗東新村,老有所靠而幼有所依,

農業生產

1959年有362戶,1173人。耕地1322畝,產糧85.82萬斤,畝產649斤,人均口糧381斤。經濟收入6.97萬元。1962~1965年,實行"包工、包產、包成本、超產獎勵"等措施,1965年糧食畝產達到887.4斤,人均收入48.69元。1978年總收入41.09萬元,人均收入128.50元。糧食畝產達1629斤,並連續4年增產,成為全縣糧食高產典型。

聯產承包

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種糧積極性。1980年糧食總產185.18萬斤,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984年,承包田向種田能手集中,全村分9個農業生產組,農業承包戶159戶210人,占總勞動力的26.3%。並實行貼農金、大隊負擔農業稅、水利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1984~1989年,共支出補農貼農經費35萬餘元。耕地面積因國家征地需要逐年減少,但糧食產量仍有增長。1991年成立噸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支出補農款10萬元。1992年耕地212畝,糧食總產42萬斤,柑桔23萬斤,農業總產值78.43萬元。

經商辦廠

1949年後的30餘年間,個人經濟收入主要靠生產隊低微的工分,集體資金十分單薄,要依靠國家扶持,村曾小規模地組織手拉車隊、泥工組以及辦小型碾米廠等副業,收入均少。1959年副業收入6.97萬元,人均集體分配28.73元;至1970年,人均集體分配94.70元。
80年代,在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同時,利用地處城關鎮重點開發地段的優勢,開始興辦工商企業,壯大村級經濟,由單一糧食生產調整為多行業、多層次的產業結構。1980年首先開辦有200多床位的紅旗旅館以及紅旗飲食店,在走農工商綜合發展的道路上,成為麗水地區之先驅。此後,重視興辦工業企業。1981~1985年先後興辦絲綢廠、提花廠、電機廠、建築工程隊、麗東停車場、汽車修配廠等企業。1984年,全村總產值354.90萬元,是1978年的8.65倍,其中企業產值269.70萬元,占76%,是1978年的3.9倍。淨收入30.6萬元,增加集體積累19.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10元,是1978年人均收入的5.5倍。
1987年,村領導大膽闖入高新技術領域,投資80多萬元建成生產S--羧甲基L--半胱氨酸的生化廠。1988年,從事工、商、運輸、服務、養殖等專業戶111家,年產值221萬元,獲利36.74萬元,戶均收入3310元,稅金13.96萬元。1989~1990年,辦生產塑膠鞋的塑膠廠和生產無水三氯化鋁的蓮城合成化工廠,這兩廠很快成為村龍頭企業。
1990年,全村總產值164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448元。

麗水市實業總公司

1992年1月,村黨支部書記周小平、村委會主任俞日雲,經多方努力,成立麗水市實業總公司,深化改革原有經濟體制,將一些鬆散型經濟結構調整為緊密型結構的經濟實體,形成農、工、貿、副綜合性集團公司。總公司下設農業開發公司、商業服務公司、化工工業公司、上海浦東分公司、海南海口分公司和塑膠廠、有色金屬材料廠、蓄電池隔板廠、建築工程隊及廣西防城東興鎮貿易代辦處(中越邊境貿易點)。是年,總公司先後從北京、上海等地引進10多個新項目,創辦隔熱防水粉廠、環保設備廠和硫酸銅車間、圓筒編織廠、皮塑公司等。共引進資金368萬元,各種企業人才92人。從四川引進的BFS--神珠牌隔熱鎮水粉產品,獲十九屆國際發明銀獎,為高新產品。有色金屬材料廠,3~12月產值309.44萬元,銷售221.98萬元,實現利潤13.93萬元。1992年總產值3298.6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235.07萬元。

榮譽證書

1982年,村黨支部被評為省級先進黨支部。1984~1992年連續被中共麗水市(縣)委、市(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市(縣)文明村。1987年,村青年民兵之家被省軍區授予"紅星青年民兵之家"稱號。1990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省文明村。1992年,村辦企業、治保調解、計畫生育、教育衛生、老年協會、婦女、民兵、俱樂部等都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
1987年以來,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薛駒、李澤民,省長葛洪升,省政協主席王家揚等先後來麗東村視察。

麗東新村

收入的增長,村民的生活大為改善。1992年,人均收入1705元。村民擁有汽車10輛、機車48輛、彩電305台。1981~1986年,興建麗東第一新村,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戶均250多平方米,70%的村民住上新房,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87~1992年,又建麗東第二新村,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由村投資,為第一、二新村戶戶裝上有線電視,並安裝一級廣播音箱381隻。1987年,建成村文化中心,占地1028平方米。設有圖書館、球棋類室、民兵學習室、老人活動室、幼稚園等。

老有所靠而幼有所依

村實行"老有所靠、少有所教、幼有所依、全民公費醫療"的福利保障制度。1992年,與麗水市中醫院合辦麗水市中醫院麗東分院。撥款100萬元創辦老人福利基金會,建立老人退休金制度(1993年每人每月50元),五保老人實行"五包"。村設獎學金制度,獎勵中國小優秀學生和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獨生子女從幼稚園到國小實行免費入學。1990年全村村民基本脫盲。1992年在校小學生148人,中學生90人。歷年累計考入大中專院校39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