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藻

鹿角藻

鹿角藻(Pelvetia siliguosa)主要是生長在中潮帶。鹿角藻屬,葉植物體,叉狀分枝。固著器錐盤狀。枝扁平至亞圓柱形,枝一側上往往無溝,無中肋。雌雄同體,精子囊和卵囊生於雙又分枝的末端膨大的生殖托上的窩內,每個卵囊內一般形成兩個卵。鹿角藻是一種食用海藻,在我國北方常用於打滷面中,以增加粘性或與肉共煮作菜。此外,可綜合利用作提取褐藻膠、甘露醇等的原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鹿角藻
  • 拉丁學名:Pelvetia siliguosa
  • 別稱:須狀藻
  • :植物界
  • :褐藻門
  • :無孢子綱
  • :墨角藻科
  • :葉植物體
形態特徵,生殖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套用簡介,鹿角藻膠提取工藝,

形態特徵

鹿角藻(Pelvetia siliguosa)多固著於浪花衝擊的岩石上,藻體褐色,軟骨質,高約6—15厘米。基部為固著器,是圓錐狀的盤狀體,中間為扁圓柱狀短柄,上部為二叉狀分枝,可重複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較規則。生長在水浪衝擊的岩石上的藻體分枝較少,而生活在較平靜的水中時,分枝較多。短柄及上部的分枝分化有表皮、皮層和中央髓。皮層和中央髓都有類似篩管的構造。枝上無氣囊。

生殖特徵

鹿角藻的植物體是二倍體,生殖時在枝頂端形成生殖托(receptacle),生殖托有柄呈長角果狀,較普通營養枝粗,生殖托的表面有明顯的結癤狀突起,突起處有一開口的腔,叫生殖窩(conceptacle)。雌、雄同容,即在1個生殖窩內產生精囊與卵囊兩種雌雄生殖器官。精囊長在窩內生出的分枝上,每個分枝上有2-3個精囊,旁有隔絲。精囊是單細胞的,核的第一次分裂是減數分裂,以後都是有絲分裂,形成多數精子。精子有鞭毛兩條,向後伸的1條比向前伸的1條長。卵囊也是單細胞的,經過減數分裂,最後發育成兩個卵。成熟的精子和卵結合後發育成二倍體的植物。

生長環境

鹿角藻主要是生長在中潮帶。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紅海。

套用簡介

鹿角藻是一種珍稀海藻,富含多糖、蛋白質和礦物質鈉、磷、鐵、鈣、鉀、鎂、銅、鋅、硒、碘等,是一種高礦物質、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脂肪、低熱量的營養型海藻。據《本草綱木》記載,鹿角藻具有消痰、軟堅、利水、泄熱等功效,對於清肺通便、養顏瘦身、降壓血脂、抑制甲狀腺機能亢進有良效;可有效預防成年人高血壓、腫瘤、潰瘍、肝硬化、腎臟病等疾病,並有輔助治療功效。由於鹿角藻生長範圍窄,較為稀少而保健作用明顯,歷來均被視為珍稀海藻而倍愛青睞。

鹿角藻膠提取工藝

鹿角藻可用於提取鹿角藻膠,其提取工藝如下:
(1)樣品預處理,將乾樣品水洗,去雜、復水、離乾、打漿。
(2)水解提取,加相當原樣品5-10倍量的水,加HCL調節pH=2,置於高壓鍋中加熱提取0.5h。
(3)壓榨過濾,用壓榨機壓榨過濾,收集濾液,反覆提取濾渣,合併濾液,用氨水調節pH=3-4。
(4)鹽析,於濾液中加飽和硫酸鋁溶液,加熱至70-80攝氏度,冷卻,加入少量酒精,出現沉降靜止1h,抽濾,用少量乙醇洗滌沉澱2-3次。
(5)酸解,於沉澱上加10%鹽酸,調節pH=2,加熱到70-80攝氏度,反應0.5h。
(6)沉澱,將酸解冷卻,加酒精使藻膠重新析出,抽濾,用少量乙醇洗滌幾次,然後乾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