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性食物偽科學

鹼性食物偽科學是指 近兩年在出版物和網路中流行著一種“健康新說”——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禍首都是“酸性體質”,這些疾病涵蓋了當前幾乎所有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甚至抑鬱症等,因此提倡食用“鹼性食物”。 此言論經一些媒體和網路轉載,影響了相當一批讀者。但《生命時報》記者從腎臟病學、腫瘤學、營養學界權威人士那裡得到的信息表明,該言論純屬偽科學,沒有絲毫科學根據。

腎病學家:食物影響不了體液酸鹼度
聽到上述說法後,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腎病中心首席專家諶貽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這些詞。他解釋說,正常人體內的酸鹼度(pH值)穩定在7。35—7。45之間。 之所以這么穩定,在於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分別為體內緩衝系統調節、肺調節、腎臟調節。
在體內緩衝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簡單地概括,就是體內酸多了,有鹼性物質來中和;鹼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也很重要,它能吸收鹼性的碳酸氫鹽,並排泌酸性產物。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才會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而人體內的酸鹼度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受到食物影響的。
一本宣傳“體酸是百病之源”的書稱:“當人體的pH值處於7—7。35之間時,屬於弱酸體質,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干擾。”諶貽璞教授對此表示:“血pH值到7。2是嚴重的酸中毒,已經到生命的極限了。”書中還稱:“pH值處於6。9—7,人極易患上癌症等重大疾病……”諶貽璞教授啞然失笑,“我在臨床上就沒見過pH值低於7的活人,更甭說慢慢存活著去患癌症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