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尾鄉

鴻尾鄉

鴻尾鄉位於福建省閩侯縣西部,閩江下游南岸,東與竹岐鄉相連,西鄰閩清,南至岩石大帽山與永泰、閩清交界,北鄰閩江,與白沙鎮相望。全境東西南北群山屏障,中部穆源溪由西向東注入閩江,形成狹長的河谷型半山區。是著名的工藝品之鄉,橄欖之鄉。現轄20個行政村。距省會福州市中心37公里,距縣城甘蔗街道15公里。316國道、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4864公頃,常住人口3632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鴻尾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福州市閩侯縣
  • 電話區號:0591
  • 郵政區碼:350106
  • 面積:14864公頃
  • 人口:3632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A
鄉鎮概況,地理氣候,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植物資源,水利資源,礦藏資源,經濟發展,傳統產業,生態旅遊,重點項目,

鄉鎮概況

鴻尾鄉是著名的工藝品之鄉,橄欖之鄉。甘竹大橋建成後拉近了該鄉與縣城的距離。現轄南下、超乾、大模、裡頭、岩石、溪源、橋頭、漢頭、埕頭、大罕、源口、奎石、官路、南坑、大坑、古洋、青馬、鴻尾、安樟、南元20個行政村。鄉政府所在設在超乾村石佛頭街。

地理氣候

境內群山不抱,地勢盆谷地,以山地為主,海拔千米,以上峰有大坑村鳥岩石山1005.9米,南元村雞京山1037.9米,大湖仙1147米,石虎山1127米,牛背山1049米,岩石村大帽山1237.7米,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500米以下平均氣溫17度--20度,年降雨量1454毫米左右。
鴻尾鄉鴻尾鄉

歷史沿革

唐末,王穆源隨王審知入閩後居此,故舊稱穆源,閒屬侯官縣永安鄉的永興,清化里和石門鄉的歸德里、元、明時屬永安鄉的十九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和後門鄉的十八都。清為永安鄉的十九都、二十都和石門鄉的十八都。清末屬穆源區,民國29年為穆源鄉,屬第四區,民國34年仍為穆源鄉。民國37年屬甘蔗區。民國38年9月屬第七區,12月與白沙、竹岐等合為第十區。1952年5月單獨設為十五區,駐鴻尾鄉。1955年7月稱為鴻尾區,1958年5月改為鄉,9月成立鴻尾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建制,1964年9月再恢復為公社,1984年7月撤社稱鄉,到90年代不變。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縣境地形複雜,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共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環境適宜於各種植物生長。植物資源豐富,適宜育林種果,森林覆蓋率為63.7%。現已有果園面積11084畝,年產水果2899噸,其中種植面積7074畝,橄欖產量18650噸,居全省首位,素有“橄欖之鄉”美譽。
鴻尾鄉植被鴻尾鄉植被

水利資源

鴻尾境內水網密布,水系發達,水量豐富,閩江、穆源、溪流經鄉境,現有一個5000噸自來水廠,為農田灌溉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條件。其特點河流的上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資源豐富,中下遊河床平緩。

礦藏資源

該鄉橋頭村橫列自然村蘊藏著豐富的高嶺土資源,已開發和新發現的礦點7個,這些高嶺土色澤光潔,屬優質瓷件原料以及南下村石英礦。

經濟發展

這些年來鴻尾鄉依靠工藝品產業的支撐,經濟步入了快車道。2005年該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主動謀劃,快速推進,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經濟社會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據資料顯示,2005年全鄉農民人均收入達4830元,全鄉完成工業總產值11.2億元,比增9.4%,比2002年增長3.4億元。今年1-9月工業總產值82031萬元,比增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48844萬元,比增20%;國稅收入443.33萬元,比增7.8%;地稅收入777萬元,比增49%。實現到資7萬美元,比增-95%;內資實際到資2360萬元,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08萬元,比增2%;農業總產量完成13477噸,比去年減少266噸;全社會總供電量完成1861萬千瓦時,比增6.6%;內外資新辦企業任務9家。
鴻尾鄉居民房鴻尾鄉居民房

傳統產業

科學轉型的工藝品產業:鴻尾鄉素有“竹編之鄉”之美稱。全鄉工藝品出口公司6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個體加工戶(場)近千個,從業人員1.56萬人,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7億元,出口交貨值1.4億美元。
三十年中找到方向,鴻尾工藝產業在前進的路上日夜兼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八閩大地,鴻尾經濟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一個新生命正在孕育,一個全新的產業即將崛起。鴻尾人民審時度勢,把民間具有良好基礎的工藝品製造作為發展經濟的最佳切入點,從此鴻尾工藝品產業在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倡導下,一方面村民開始辦廠招聘工人,生產最初的竹編工藝品;另一方面積極圍繞工藝品製造行業,積極鼓勵和扶持身懷一技之長的專業戶大膽興辦企業,並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充分照顧。為營造良好寬鬆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了路網、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家庭作坊、零散企業向工業集中區聚集,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全鄉的工藝品從原先單純的竹籃編織,發展到具有竹、木、草、藤、鐵等多個品種。大大小小的工藝品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起,重點項目比肩接踵,招商引資高潮迭起,鴻尾工藝產業迎來了發展的第一個春天。
三十年的發展壯大,鴻尾工藝產業煥發著無限生機和活力。經過不懈的努力奮鬥,工藝品產業初具規模。全鄉逐漸形成以工藝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以雲飛、閩泉為龍頭的工藝品企業迅速崛起,投資近億元的昌世、康明凱、振盛工藝品企業相繼投產,覆蓋面積約3平方公里,規劃用地149公頃的鴻尾牛頭山工業區全面推進。目前工業區已投資5.2億元,徵用土地73公頃(約13.1萬平方米),年產值7.6億元,占全鄉工業產值的40%,富盛、百宜、盛柏深等17家規模以上企業在集中區落戶。全鄉草、竹、鐵工藝品生產逐漸形成了產業集聚,呈現出規上企業發展迅猛、規下企業迅速崛起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全鄉共有工藝品企業78家,規模以上企業37家,加工戶1000多戶,從業人員1.56萬人。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2億元,財政收入819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7516萬元,地稅收入683萬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鴻尾工藝產業步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30年來高瞻遠矚,鴻尾工藝產業正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鴻尾工藝產業將立足長遠,著眼未來,堅持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同步,堅持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並舉的發展方針,全面推進鴻尾工藝產業更加科學、更加健康、更加有序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鴻尾鄉全面科學規劃,為工藝產業發展再譜新篇。以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鴻尾園為主體,以牛頭山工業集中區,柏溪現代農業生產區為兩翼的產業高度集聚的發展格局呼之欲出。與此同時,工藝品企業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研投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逐漸實現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動工藝品產業發展現代化,實現與國際成功接軌;秉承“節能環保”的科學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經濟建設,推動和諧發展,鴻尾工藝產業正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大步邁進。
優勢漸顯的特色農業:鴻尾鄉利用316國道沿線資源優勢,發動民眾開山種果,帶動全鄉走“以特強農”之路。至2011年止全鄉種植橄欖面積1.36萬畝,主要種植品種有檀香、惠園、長營,產量3300噸,已選育出五個甜橄欖品種,其中有裕峰、鑫源、紅榕等橄欖生產示範基地,一個果品加工企業。
近年來,鴻尾鄉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在石溪線兩側種植名、特、優反季節蔬菜,主要品種有芋葫、白菜、菜豆、茄子等。鴻尾芋葫於1994年被福州市貿發局評為“福州市名牌”蔬菜,分春、秋兩季種植,面積可達4000畝,年產值可達800多萬元。因其適宜的水土和自然條件,鴻尾芋葫果實長短適中、頭尾勻稱、皮色翠綠、果肉色白、清甜可口,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鴻尾芋葫在福州市場可占同類產品產量的60%。

生態旅遊

原生態自然魅力:大湖仙位於閩侯縣鴻尾鄉南元村,風景優美,環境怡人,峰頂海拔大約1147米。大湖仙是初步開發的一處景區,自然風光秀美、空曠,植被分布率高,有特殊植物。每逢春季,百花爭艷,花香飄逸。登峰頂時,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淳樸、祥和鄉村景色映入眼中,是疲憊於城市喧鬧,希望在鄉村幽靜環境下感受純淨、無污染大自然修養身心的人旅遊放鬆心情的最佳去處。伴隨鴻尾鄉經濟的發展,以及村村通公路、114縣道的建設,大湖仙交通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鄉政府出發到大湖仙峰頂只要2小時,為周末鍛鍊身體、放鬆心情的各類旅遊者提供了交通便利。
龍潭瀑布位於鴻尾鄉南坑村,瀑布落差大約10米,山澗泉水清甜可口,植被原始,沿著峽谷攀爬,跳躍而上,一路欣賞飛瀑,隨便一抬頭看見的就是瀑布和碧潭,溪澗怪石嶙峋,溪泉叮咚,清澈透底。四周環境如畫,環境清幽。再而下山行走在鄉間小道中和飄著陣陣田野芬芳的田野旁,一切都可以讓你溶入自然的鄉間氣息。是遊人吸天然氧吧、聽流水歡歌、休閒與娛樂的旅遊佳處。
最傳統人文景觀:溪源寨位於鴻尾鄉溪源村,114縣道旁。是1853年,一位叫林有宜的人,在鴻尾鄉溪源村為他的子孫蓋了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俗稱土樓。在鴻尾鄉有方形大小土樓數十座,溪源寨土樓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座。鴻尾溪源寨土樓里住著的是溪源村林氏居民,至今已三十多世了。
溪源寨土樓有房廳232間,整體布局十分合理,主樓前後三進,八楹七開間,左右配以廂房,面闊三間。後庭院還鑿有兩口水井,水質清潔口感好。樓里還有磨房、浴室等生活配套設施。庭院還鋪了排污防澇用的環形排水管道。林有宜冥思苦想精心設計他的大屋子之餘,還精雕細刻大屋子的每個構件,如馬頭牆內繪、閣樓、美人靠、門窗木雕、飛檐翹角等等,讓人倍感古韻濃濃,舒心愜意。溪源寨土樓是特有創意,聚考古觀賞於一體的好民居。

重點項目

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鴻尾園位於閩江下游閩侯縣的西部,東與官路村交界,西至橋頭村,南與鴻尾村交接,北鄰青山,穆源溪穿區而過。整個工業區覆蓋面積約350公頃,規劃用地面積200公頃(3000畝),工業區地勢較為平緩,土地承載力強,氣候條件適中,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自然災害影響小。
園區西、南部地域寬廣可大幅度延伸擴展,北部緊靠青山,長2.6公里,寬28米114縣道穿區而過,距316國道4公里,區內建有縱橫交錯的交通支路,滿足業主的交通運輸需求。電、水充足,工業區與鴻尾11.5萬伏變電站相距3公里,與庫容800萬平方米的榜上水庫相距2公里,可滿足區內企業供電、供水,通信等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正常運轉。工業區距京福高速公路閩侯通口15公里,距閩江水運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同時,鴻尾鄉按照工業布局的總體要求綜合統籌,適度超前規劃工業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制訂工業區規劃,計畫建設長2公里、寬32米的公路與原114縣道相連線,完善水、電、電信等基礎設施,目前,千易集團與台灣漢皇集團合作,在園區內創辦閩台園林農業科技和總部經濟項目正有序進行,力促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鴻尾園成為鴻尾鄉工業發展的新亮點,新增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