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膽子(鴨膽子)

鴨膽子(鴨膽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鴨膽子(別名:苦參子),為苦木科植物鴨膽子樹的成熟種子。用於治療治痢,抗瘧。用於久痢、休息痢、瘧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膽子
  • 性味:苦,寒
  • 歸經:入大腸經
  • 別名: 苦參子
  • 功能主治:治痢注意,抗瘧。
  •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禁用。
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備註,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治痢,抗瘧。用於久痢、休息痢、瘧疾。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去殼取仁(切勿將仁敲破,以膠囊或桂圓肉或饅頭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七天。治瘧,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適量,去殼打爛敷局部。

注意事項

【注意】脾胃虛弱者禁用。

備註

(1)為治休息痢的要藥,凡冷積久痢,乍輕乍重,或愈後復發,大便乍紅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單獨服用。
鴨膽子一藥,在本草文獻方面,使載於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原為治冷痢久瀉的要藥。近人根據前人對於冷痢症狀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療效頗好。並且由於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殺滅阿米巴原蟲的作用,故又試用本品殺滅瘧原蟲,在臨床上用治瘧疾,也具有很好療效。本品有一定毒性作用,口服對腸胃有腐蝕性,對肝腎功能也有一定影響,凡脾胃虛弱者禁用。
(2)外用可治療瘊子。治法:取一粒鴨膽子去殼取仁,去皮將仁碾粹,將患處用熱水浸泡,將發白部分表皮用消過毒的小刀清理乾淨,將鴨膽子粹沫置於清理後的患處,用膠布固定。2天左右換藥一次,約一周時間無痛無癢治癒。(筆者親身治療經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