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木葉

鴨腳木葉

腳木葉,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Harms的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等地。具有祛風化濕,解毒,活血之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斑疹發熱,風疹瘙癢,風濕疼痛,濕疹,下肢潰瘍,瘡瘍腫毒,燒傷,跌打腫痛,骨折,刀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鴨腳木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傘形目
  • :五加科
  • :鵝掌柴屬
  • :鵝掌柴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歸腎經。

功效

祛風化濕,解毒,活血。

主治

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斑疹發熱,風疹瘙癢,風濕疼痛,濕疹,下肢潰瘍,瘡瘍腫毒,燒傷,跌打腫痛,骨折,刀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風疹,漆瘡:鮮鴨腳木葉適量。水煎熏洗。(《廣西本草選編》)
2、治燒傷:鮮鴨腳木葉適量,搗爛取汁,用棉簽蘸塗患處。另取鴨腳木葉60g。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為丸。外用:適量,搗汁塗;或酒炒敷。

使用注意

《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虛寒者及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多為鮮用。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高2-15m,胸徑可達30cm以上;小枝粗壯,乾時有皺紋,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不久毛漸脫稀。葉有小葉6-9,最多至11;葉柄長15-30cm,疏生星狀短柔毛或無毛;小葉片紙質至革質,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狀披針形,長9-17cm,寬3-5cm,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後毛漸脫落,除下面沿中脈和脈腋間外均無毛,或全部無毛,先端急尖或短漸尖,稀圓形,基部漸狹,楔形或鈍形,邊緣全緣,但在幼樹時常有鋸齒或羽狀分裂,側脈7-10對,下面微隆起,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1.5-5cm,中央的較長,兩側的較短,疏生星狀短柔毛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20-30cm,主軸和分枝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後毛漸脫稀;分枝斜生,有總狀排列的傘形花序幾個至十幾個,間或有單生花1-2;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總花梗纖細,長1-2cm,有星狀短柔毛;花梗長4-5mm,有星狀短柔毛;小苞片小,宿存;花白色;萼長約2.5mm,幼時有星狀短柔毛,後變無毛,邊緣近全緣或有5-6小齒;花瓣5-6,開花時反曲,無毛;雄蕊5-6,比花瓣略長;子房5-7室,稀9-10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狀;花盤平坦。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5mm,有不明顯的棱;宿存花柱很粗短,長1mm或稍短;柱頭頭狀。花期11-12月,果期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或向陽山坡。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葉叢生枝端,為鴨掌狀複葉,長橢圓形,全緣或波狀疏鋸齒緣。

相關論述

1、《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枝葉(搗)敷槍傷處,能使子彈脫出。”
2、《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活血祛瘀。”
3、《廣西本草選編》:“治跌打損傷,漆瘡,風疹,濕疹,疳積入眼(角膜軟化症)。”
4、《全國中草藥彙編》:“止癢。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5、《台灣藥用植物志》:“利尿,燒之成灰,可治水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