鴝鵒(《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鴝鵒》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養八哥的人,教八哥說話,出門遊玩總把八哥帶在身邊,相伴已經有好幾年了。帶著八哥到城裡,與八哥對話。這個故事是畢載積先生記下來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鴝鵒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王汾濱言:其鄉有養八哥者[1],教以語言,甚狎[2],出遊 必與之俱,相將數年矣。一日,將過絳州[3],而資斧已罄,其人愁苦無策。鳥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4],當得善價,不愁歸路無資也。”其人 云:“我安忍。”鳥言:“不妨。主人得價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樹下。” 其人從之。攜至城,相問答,觀者漸眾。有中貴見之[5],聞諸王。王召入, 欲買之。其人曰:“小人相依為命,不願賣。”王問鳥:“汝願住否?”言:“願住。”王喜。鳥又言:“給價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6]。 其人故作懊恨狀而去。王與鳥言,應對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鳥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貯水,開籠令浴。浴已,飛檐間,梳翎抖羽,尚與王喋喋不休。頃之,羽燥,翩躚而起[7],操晉聲曰:“臣去呀!”顧盼已失所在。王及內侍,仰面咨嗟。急覓其人,則已渺矣,後有往秦中者[8],見其人攜鳥在西安市上。畢載積先生記[9]

注釋

[1]八哥:也稱“鳥”、“八八兒”,為鴝鵒(qúyù 渠玉)的別名。形 似烏鴉,能學人說話。
[2]狎習:習熟。
[3]絳州:明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省新絳縣。
[4]王邸:疑指設於絳州之明代靈丘工府。據《明史·諸王世表》二:明 太祖十三子朱桂(封代王)之六子朱榮順,於永樂二十二(1424)年封靈丘王,天順五年(1454)別城乾絳州,下傳五王,至隆慶間因罪除國。
[5]中貴:指靈丘王府宦官。
[6]畀(bì畢):給予。
[7]翩躚:輕舉貌。
[8]秦中:今陝西省地區。
[9]畢載積:畢際有,字載積,號存吾,淄川西鋪人。明戶部尚書畢自嚴 子。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拔貢生,十三年任山西稷山知縣,十八年升 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三年(1664)以誤罷歸。畢氏是作者友人,乾隆《淄川 縣誌》六《續循良》有傳。

譯文

王汾濱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家鄉有個養八哥的人,教八哥說話,八哥學得很熟練。出門遊玩總把八哥帶在身邊,相伴已經有好幾年了。
一天,這個人將要經過山西絳州的時候,盤費已經用光了。這人很愁悶,沒有辦法。八哥說:“為什麼不把我賣掉?送我到王府去,你會得到好價錢,就不用愁回去無路費啦。”這人說:“我怎么忍心呢?”八哥說:“不妨!你得到錢就趕快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樹下等我。”這人聽從了八哥的話。帶著八哥到城裡,與八哥相互問答對話,圍著看的人越來越多。有個太監見到,告訴了王爺。王爺把這人召入王府,想買這隻八哥。這人說:“小人與八哥相依為命,不願意把它賣掉。”王爺問八哥說:“你願意住下嗎?”八哥說:“願意。”王爺很喜歡。八哥又說:“給十兩銀子,不要多給。”王爺更加喜歡,立刻給了十兩銀子。這人故意作出很懊悔的樣子走了。
王爺與八哥對話,八哥對答如流。八哥喊著要吃肉,吃完,八哥說:“臣要洗澡。”王爺命府人用金盆盛上水,打開籠子叫它洗。洗完後,八哥飛到屋檐間,梳理著羽毛,還和王爺喋喋不休地說著話。一會兒,羽毛幹了,便輕捷地飛起來,操著山西口音說:“臣去了!”王爺左顧右盼間,八哥已飛得無影無蹤了。王爺和府上的侍從們,只是仰天嘆息。急忙去找那賣八哥的人,這人也早已渺無蹤影了。
後來,有到陝西的人,見那養八哥的人帶著那隻八哥在西安市上閒逛。這個故事是畢載積先生記下來的。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