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鞭

鳴鞭

“淨鞭”也叫“靜鞭”,用黃絲編織而成,鞭梢塗蠟,打在地上很響,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將駕到,重要典禮就要開始,大家要立即安靜,所以叫“淨鞭”或“靜鞭”。《元曲選》馬致遠“陳摶高臥四”:“早聽得淨鞭三下響,識甚酬量!”就是這種“淨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鳴鞭
  • 拼音:mínɡ biān
  • 又名:靜鞭或淨鞭
  • 起源:唐及五代有之。
釋義,注音,歷史傳承,古文學作品的鳴鞭,有關記載,

釋義

1、揮動鞭子使發出響聲。揮鞭策馬,動則有聲,故稱。
2、皇帝儀仗中的一種,鞭形,揮動發出響聲,使人肅靜。故又稱靜鞭
這是我國古代宮廷舉行“朝會”(朝廷舉行重大典禮時接受群臣朝拜)時禮儀中的一個環節,稱為“鳴鞭”俗稱“響淨鞭”。早在清朝以前就有了。
鳴鞭

注音

mínɡ biān

歷史傳承

鳴鞭,又稱靜鞭或淨鞭,關於它的起源,宋代人高承《事物紀原》這樣寫道:“鳴鞭,唐及五代有之。”其實,他自己也沒弄清楚什麼時候開始的,限於條件,我也並沒有找到唐以前的相關描述。
宋徽宗年間的《東京夢華錄》開始有明確記載,皇帝出行的時候,駕近,就會排列橫門十餘人一起擊鞭,這個說法恰好與《宋史》記載的“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孝宗增為一十四人”交相印證。《東京夢華錄》中的十餘人大概就是十二人,擊打不齊會有很多雜音,十來個人同時 抽鞭子且是橫向佇列,鞭子就不能太長,即便這個規模,宋孝宗還不滿足,增為十四人,比祖宗多抽兩鞭子。另外,宋代皇帝升座降座也需要鳴鞭,但具體的規範則似乎未見。《金史》也記載,皇帝在殿上時鳴鞭,結束之後,殿下亦鳴鞭。
元代,鳴鞭已經有了較為確切的記載,規制上,皇帝出閣升輦,鳴鞭三,升御座,鳴鞭三。外觀上,它有一個綠色的柄,鞭以梅紅絲為之,梢用黃茸而漬以蠟但並沒有長度的規定。
明清兩代,鳴鞭大盛,正如《明會典》“候上御寶座,鳴 鞭,鴻臚寺官贊入班……奏事畢,鳴鞭駕興,百官以次出”描述的情形。《明史》中,大型朝會鳴鞭要有四人,左右北向站立,這四個人許是一起舉手,鞭子也不會 太長,太長了他們的聲音甩不到一起。清朝從康熙八年以後,每次朝會都有兩次鳴鞭,一是皇帝從中和殿出來到達太極殿時,三下淨鞭;二是典禮完畢,起駕回宮, 響三下淨鞭,群臣退下,這三聲淨鞭由一個人操作,必須保證聲音高度。所以明清鳴鞭次序相同,比前代更為系統規範。

古文學作品的鳴鞭

在文學作品當中,《元曲選》馬致遠“陳摶高臥四”中有:“早聽得淨鞭三下響,識甚酬量!”。同樣是元代的學官袁桷《內宴》詩中雲“棕殿沉沉曉日清,靜鞭 初徹四無聲。”《隋唐演義》第十九回提到楊廣“不期被階下儀衛靜鞭三響”而心虛。《隋唐演義》作者系清朝人,所以三響並非意味著隋代已有靜鞭。《金瓶梅》 寫西門慶進京參加朝賀天子,在玉階前,“剌剌刮刮肅靜鞭響三聲。”《水滸全傳》第一回就有“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寫 天子朝見隱隱聽見鴻臚寺唱排班,“淨鞭響了三下”。文學作品中鳴鞭的說法有其可信的一面,很多底層文人未必見過朝拜的場面只能從史書、傳說中猜想一二,大 約如此,他們的共同點是提供了一個很吉祥的數字。

有關記載

據《清史稿》“志六十三禮七(嘉禮一)”記載,清朝的朝會和“鳴鞭”的儀式如下:
康熙八年,定正朝會樂章,三大節並設。大朝行禮致慶,王以下各官、外籓王子、使臣鹹列班次,所司陳鹵簿、樂懸如制。太和殿東具黃案。質明,王、貝勒、貝子集太和門,不入八分公以下官集午門外。禮部奉表置亭內,校尉舁行至午門外陳兩旁,奉表入太和殿列案上。鴻臚卿引王、貝勒等立丹陛。鳴贊官引群臣暨進表官入兩掖門,序立丹墀。朝鮮、蒙古諸臣自西掖門入,立西班末。糾儀御史立西檐下東鄉者二人,丹陛、丹墀東西相鄉者各四人,東西班末八人,鳴贊官立殿檐者四人,陛、墀皆如之。丹陛南階三級,鑾儀衛官六人司鳴鞭。欽天監報時,皇帝出御中和殿,執事官行禮畢,趨外朝視事。駕出,前導、後扈如儀。午門鳴鐘鼓,中和樂作,御太和殿,樂止。內大臣分立前後,侍衛又次其後護守之。起居注官四人立西旁金柱後,大學士,學士,講、讀學士,正、少詹事立東檐下。御史、副僉都御史立西檐下,鑾儀衛官贊“鳴鞭”,鳴贊官贊“排班”,王公百官就拜位立跪。宣表官奉表出,至殿下正中北鄉跪,大學士二人展表,宣表官宣訖,置原案,丹陛樂作,群臣皆三跪九叩。退,就立原次。鴻臚寺官引朝鮮等使臣,理籓院官引蒙古使臣就拜次,三跪九叩,丹陛樂作,禮畢,樂止,退立如初。賜坐,群臣暨外臣皆就立處一跪三叩,序坐。賜茶畢,復鳴鞭三,中和樂作,駕還宮。樂止,群臣退。
“鳴鞭”就是“響淨鞭”。從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清朝從康熙八年以後,每次“朝會”都有兩次“鳴鞭”:一是皇帝從中和殿出來到達太極殿(金鑾殿)時,鑾儀衛官高喊“鳴鞭!”於是響三下淨鞭;還有一次是典禮完畢,又響三下淨鞭,皇帝起駕回宮,群臣才退下。
“鳴鞭”或“響淨鞭”是我國封建時代君主專制威權的表現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