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賦

鳳陽賦

《鳳陽賦》是李宣章創作的詩詞。鳳陽府位於現安徽省鳳陽縣,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為鳳陽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前往新建的明中都城,鳳陽是朱元璋出生並生長的地方,鳳陽府治今鳳陽縣城鳳陽享有“帝王之鄉、花鼓之鄉、改革之鄉、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鳳陽賦
  • 作品體裁:詩歌
  • 作者:李宣章
概述,注釋,

概述

鳳陽賦
李宣章
巍哉鳳陽!明之中都故城,今之鳳州新府。福地聖天,騰龍躍虎。東扼徐淮之域,秀攬齊魯之大觀;北控豫州之區,遙望趙魏之遺古。荊襄西顧,居強楚之要塞;金陵南接,盡展吳越之英武。
於是天厚鳳陽,形勝天然。神鳳涅盤,歷百鍊以復活;璨陽初照,越萬險而中天。建城三千餘年,溯根鐘離;戰國屢經易手,雲夢終還。韭山秀奇兮,洞天別有;禪窟清雅兮,天影空涵。漫起玄音,龍興晚鐘詠頌;難尋勝況,明陵風雨依然。嘆車如水馬若龍,譙樓歸市;日精青翠月華秀,九華屏冠。浮橋鎖煙,東坡忘返;濠梁觀魚,莊周流連。一樹四台十四峰兮,山水勾連相濟;三驛六道十二橋兮,地雄吳越隘關。“黃雀彎前明似霜”,唯詠蚌埠珠燦;“春風掀起綠波揚”,漫賦釣台春妍。
勝景賞罷,人傑敬觀。仰乎鳳翔九天,馬孝慈母儀天下;龍游神域,朱洪武橫掃中原。廣積糧而牆高築,緩稱王以霸業全。大明興兮,慕九合一統斯人幸;明陵起兮,嘆十年九旱中都連。更修陵以封林嶺,勞民而土木殘。聖地靈秀安在?蔥鬱漸趨枯焉。沿明以降清,戰火硝煙未斷;共和而廢帝,兵荒馬亂連綿。斯民流離失所,花鼓淒婉;哀鴻聳嶺一片,慘狀不堪。
中華雄立,世紀改元。然好景何在?猶積貧萬千。眾人攜家逃外,帝鄉棄之荒山。貧窮豈是社會主義,富強方能民富邦安。改革開放,解貧困當務之急;創新發展,揚富強時代之帆。春風拂兮以奮身,大包乾始肇於十八勇士;龍抬首兮而放膽,謀發展圖變於三十許年。悠悠小崗村,科技興農而苗娟秀;巍巍工業苑,實業振工面貌煥然。於是民豐物足,瓊樓一夜以林立;日新月異,華燈滿街而蜿蜒。
噫於嘻!百鳥朝鳳,九州沐陽!其蘊亦深,其形亦勝;其舉亦壯,其韻亦祥。率改革之先鋒,秉帝鄉之銳智;呈靈鳳之瑞氣,譜偉業之楷章。聖賢豪傑豈唯過往,才俊精英潮湧時強。引美麗中國再創奇蹟,勇當世紀領頭羊;圓復興嘉夢而展異彩,幸乘鳳凰而遠翔!

注釋

1、鳳陽府位於現安徽省鳳陽縣,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為鳳陽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前往新建的明中都城,鳳陽是朱元璋出生並生長的地方,鳳陽府治今鳳陽縣城。鳳陽府下轄五州十三縣,亳州、宿州、潁州、泗州和壽州五州,明代隸屬於南直隸,清代隸屬於江南省和安徽省,1913年廢府留縣,置鳳陽縣於鳳陽府城,1914年置淮泗道於鳳陽府城,1938年鳳陽縣城由府城遷往蚌埠鎮(今蚌埠市),1947年蚌埠鎮脫離鳳陽縣,府城重新成為鳳陽縣城至今
2、鳳陽享有“帝王之鄉、花鼓之鄉、改革之鄉、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依託底蘊深厚的明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明皇陵、明中都鼓樓、龍興寺遺址等為重點的旅遊文化產業和“洪武宴”等為代表的飲食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以鳳陽花鼓、鳳陽鳳畫、鳳陽民歌等為代表的獨特民間文化藝術享譽海內外;以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沈浩先進事跡陳列室、“當年農家”為陣地,
3、鳳陽縣境古為淮夷之地,春秋時為鐘離子國,後有鐘離、蠶富、燕、中立等縣名。
4、鳳陽亦為帝都範本。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目前遺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樓、龍興寺等大量遺址、遺蹟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