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號航空母艦(鳳翔號)

鳳翔號航空母艦(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

鳳翔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翔號航空母艦(英文:Hōshō aircraft carrier),是舊日本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也是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世界航母建造競賽中以航母標準設計建造,並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艦,因而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服役初期參加了二戰侵略中國的戰爭,二戰中主要承擔訓練任務,其倖存至戰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翔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Hōshō aircraft carrier 
  • 前型/級:本航母為第一艘 
  • 研製時間:1918年-1921年
  • 服役時間:1922年12月22日 
  • 國家:日本
  • 下水時間:1921年11月13日
  • 建造單位:橫須賀海軍造船廠 
  • 服役情況:退役
  • 艦型:航空母艦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艦型結構,動力系統,艦載武器,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航空母艦誕生以來,日本海軍一直關注著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發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軍就著手將一艘商船“若宮丸”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並參加了在中國青島與德軍的作戰行動。英美等海軍強國也相繼改造了一些軍艦作為航空母艦使用。不過,這些早期的航空母艦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性,並不能很完善地履行航母的使命。
1918年同期的航母側視圖1918年同期的航母側視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謀求建設大海軍。1918年1月15日,英國皇家海軍開工建造了從一開始就作為航母設計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當獲悉此訊息後,日本馬上意識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對於確立其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意義,隨即舊日本海軍“八六艦隊案”便通過了航母的建造預算規劃,原本的造艦計畫是以特務艦名義增建,暫定船名第七號特務船水上飛機母艦,因此初期規劃艦名為“龍飛”,後定名“鳳翔”,意為鳳凰飛翔。

建造沿革

日本駐英的軍事觀察團在威廉·福布斯·森皮爾爵士率領下觀察了幾艘英國當時用現役艦改造的航空軍艦,包括坎佩尼亞號航空母艦,1918年4月改造的狂怒號航空母艦,1918年9月完工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等艦的技術後,對即將開工的鳳翔號進行多次設計改變,1919年時定案建造為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艦,並採納英國經驗決定其極速為25節。
竣工時的鳳翔號竣工時的鳳翔號
1919年12月16日,日本海軍在淺野造船廠鶴見造船所,在森皮爾顧問團的協助下引進英國當時的航母建造經驗,利用海軍支援艦的艦體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同時三菱重工還協助海軍雇用英國皇家空軍退役將官傳授艦上降落技術,為了趕在競技神號航母之前完成,日本船廠夜以繼日、緊鑼密鼓地施工。1922年12月,鳳翔號航母趕在競技神號前竣工。
鳳翔號(HOSHO)航空母艦撤去上部艦橋後的線圖鳳翔號(HOSHO)航空母艦撤去上部艦橋後的線圖
1924年,鳳翔號經過試航後發現飛行甲板較窄,為保證飛行安全,拆除了島式艦橋,由於沒有裝備彈射器,因此之後的新型戰機無法在鳳翔號上起飛;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進行現代化改裝,為搭載新式戰機延長了飛行甲板。
1943年-1944年,鳳翔號再次延長了飛行甲板,由於飛行甲板過度延長,導致第二次改裝後的鳳翔號航海性能不佳,只能在內海航行作為訓練艦,但也因為如此在日本戰敗投降後此艦是唯一一艘沒有受損的日本航空母艦。

服役歷程

1922年12月22日(一說27日),鳳翔號服役,初期主要訓練使用,隨後參加了侵略中國的戰爭。
1928年,鳳翔號和“赤城”號航母一道編入聯合艦隊第一航空戰隊,1934年已經成為二流戰艦,日本戰敗投降後作為運輸艦運輸海外日僑,於1946年9月至1947年5月1日被日立造船築港工場解體。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型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日本第一艘航母,因此很多設計都有實驗性風格,尺寸不是很大,標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定在飛行甲板的右舷;島式建築的後面有三個矮煙囪,為防止排出的煙塵影響甲板上的飛行作業,其上裝有鉸鏈,進行飛行作業時可以向外側放倒,不過由於機械結構不太可靠,日本海軍在使用中一般採取半倒的傾斜方式,放倒後的煙囪會在飛行甲板上留下三個凹坑,對飛行安全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飛行甲板前部三分之一起飛段向下傾斜5度讓飛機得以有更高的加速度;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布置,優點是可以使艦載飛機在升降作業時最大限度地受到艦體保護,特別是在海況不好的時候;缺點是在升降機的使用過程里無法進行艦載機起降,這種布局直到噴氣時代的現代化航母上才逐漸被舷側升降機所取代。
鳳翔號航空母艦鳳翔號航空母艦
艦島
鳳翔號的島式上層建築比“競技神”號小得多,只設駕駛室和海圖室,上面是三角桅。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里,發現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又拆除了島式建築,將艦橋的功能移到了飛行甲板前段下面,同時改成了向下彎曲的固定式煙囪。
機庫
鳳翔號並沒有採用全通式機庫設計,機庫分為前後兩塊,前機庫只有一層,機庫容積為67.2×9.5米,升降機大小10.35×7.86米,設計為安置9架較小型的戰鬥機。後機庫則為雙層機庫設計,專門安置6架較大的攻擊機與6架預備機,機庫容積兩層大小不同,分別為16.5×14米和29.4米×12米,升降機大小為13.71×6.34米,在戰機搭載設計部分受到當時的局限性因此相當不足,這點在日後並無全面性修正。據1936年擔任艦長的草鹿龍之介回憶,鳳翔號沒有設計航空燃油的專用油槽,因此艦載機需要的航空汽油都是以汽油桶的方式儲存;由於不太安全,因此鳳翔號上禁菸,也不允許持有或是使用打火機。
鳳翔號鳳翔號

動力系統

鳳翔號航空母艦所使用的動力是採購自英國的帕森式蒸氣渦輪機和日本國產的口號艦政本部式水管鍋爐,鍋爐操作溫度138度,操作壓力每平方厘米18.3千克,8座鍋爐中有4座專燒重油,4座油煤混燒,在1922年11月30日的海試中曾輸出31117馬力,達到26.66海里航速。同時相較一般軍艦來說鳳翔號有大量噸位用於裝載燃料,因此具有同時期軍艦少有的近萬海里續航力。

艦載武器

鳳翔號航空母艦裝備有4門50倍徑三年式14厘米(140毫米)單裝艦炮(1936年撤除),2座40倍徑三年式高射炮(1939年前撤除),6門13公厘九三式機槍(1936年加裝),4座雙聯裝九六式機槍(1937年後加裝),10座三聯裝九六式機槍(1944年加裝)。艦載機為戰鬥機8架(備3)、攻擊機6架(備2)。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179.5米
艦寬
18米(1944年改裝飛行甲板22.7米)
吃水線長
/
吃水深度
5.3-6.17米
標準排水量
7470噸(設計)
9330噸(試航)
滿載排水量
10500-10600噸
飛行甲板
168.25米×22.7米(1944年改裝飛行甲板180.8米)
航速
25節
續航力
8000海里/15節
10000海里/14節
艦員編制
550人
傳動
雙軸推進
動力系統
重油2700噸,煤炭940噸
4台重油鍋爐
4台油煤混燒式鍋爐
2台帕森式蒸汽渦輪發動機,功率30000-40000匹馬力

服役動態

1923年2月22日,鳳翔號在東京灣進行艦載機起降試驗,首次試飛是英國海軍上尉飛行員喬爾丹駕駛10式戰鬥機進行的。
第一次起降第一次起降
1923年3月16日,日本飛行員吉良俊一大尉駕駛10式戰鬥機再次在鳳翔號試驗,也取得成功,東鄉平八郎元帥親自視察了著艦試驗。
1932年1月28日夜,鳳翔號和“加賀”號航母駛到中國海域以艦載機支援日本帝國陸軍進行陸上作戰。
1932年2月,鳳翔號又出動飛機襲擊中國杭州空軍基地。2月6日其艦載一三式艦載攻擊機擊落了中國的飛機,是日本海軍艦載機首次擊落戰績。
1935年9月26日年度海軍演習中,鳳翔號所在的第四艦隊於本州島東北水域遭颱風襲擊,損失慘重,史稱“第四艦隊事件”。鳳翔號在事故中飛行甲板前半部被海浪擊塌,不得不進行飛行甲板支撐柱加強和機庫加固工程。
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全部爆發,鳳翔號所在的第一航空戰隊再度前往中國參戰,在廣東擊落過中國空軍的霍克戰鬥機。此後該艦由於艦體過小,載機數過少轉入預備役,長期停泊在橫須賀作為海軍飛行學校起降作業練習艦。
1945年10月日本投降時的鳳翔號(HOSHO)航空母艦1945年10月日本投降時的鳳翔號(HOSHO)航空母艦
1941年,太平洋戰爭前,鳳翔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延長了飛行甲板以搭載新式戰鬥機。
1942年,中途島海戰時鳳翔號作為山本的主力艦隊中一員參戰,1943年再次延長了飛行甲板。
1945年,鳳翔號在吳縣軍港被攻擊但幸免於難,戰後稍加修復用來運送馬紹爾群島、紐幾內亞等地日本海外僑民和戰俘。

總體評價

早期航空母艦均是通過其他戰艦或商船,加裝甲板或直接在甲板上起飛,從1917年開始,英國海軍將建造中的卡吉林號客輪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這種結構的航空母艦被稱為“平原型”,是第一代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初具了現代航空母艦的雛形,但由於不是專門設計製造的航空母艦,因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1918年初,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準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採用這種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被稱為第二代航空母艦,這種結構已經在外貌上頗像現代航空母艦了。
鳳翔號航空母艦鳳翔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依照航空母艦的標準設計並建造,採用了競技神號一樣的建築結構,雖然晚於競技神號開工,但競技神號由於新技術驗證及建造順位等諸多因素拖延了建造進度,反而比缺乏技術且較晚動工的鳳翔號的下水時間要晚幾個月,因而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在人類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其之後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鳳翔號航空母艦最初的試驗為日後改裝提供了數據,也為日後建造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戰術和甲板飛行訓練積累了經驗。鳳翔號的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板,並成為20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