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金星

鳳尾金星

鳳尾金星,又名七星劍、化毒草。為鳳尾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全草或根可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鳳尾金星
  • 別稱:七星劍、化毒草
  • :植物界
  • :鳳尾蕨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相關,主要性能,名稱考證,參考出處,

形態特徵

地下莖園而細長,下生多數鬚根。莖幼時疏生鱗片,老時脫落。葉長披針形,長數寸至尺余,先端銳尖,葉面主脈凸出。夏季葉背主脈兩側著生兩排圓形孢子,對稱排列整齊。野生於陰濕的峭壁或石隙中。四季采全草,鮮用或切段曬乾備用。
鳳尾金星鳳尾金星
高30~70厘米。地下莖粗壯,密被線狀披針形的黑褐色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稈色,無毛;生孢子囊的孢子葉2回羽狀分裂,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軸具寬翅,羽片3~7對,對生殘近對生。上部的羽片無柄,不分裂,先端漸尖,長線形,全緣,頂端的羽片最長,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狀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狀分裂者具小羽片數枚,長線形,小羽片在葉軸上亦下延成翅,葉脈明顯,細脈由中脈羽狀分出,單一或二叉分枝,直達邊緣;不生孢子囊的營養葉葉片較小,2回小羽片較寬,線形或卵圓形,邊緣均有鋸齒,孢子囊群線形,沿孢子葉羽片下面邊緣著生,孢子囊群蓋稍超出葉緣,膜質。生長於半陰濕的岩石及牆角石隙中。

分布範圍

鳳尾金星鳳尾金星
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福建、台灣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 根類竹根,黃色有須,葉類建蕙而短,長不滿尺。春月發苗,背有點子,兩行相對,有數十粒極密,秋霜後乃黃,生石山下,其根蔓生。百草鏡∶金星鳳尾,其葉細碎,形似鳳尾,三月發苗葉,背有星,作細白點子,秋後乃黃,生古牆石塹中。背日者佳。惟實熱症可用。
性涼,治吐血咽喉火毒,諸丹毒,發背癰。百草鏡∶癰疽非陽毒及非金石藥毒者戒用。
謝忌服,雖取效一時,但精血受寒,不能生育為虞耳。寧德縣誌∶白腳癬,金星鳳尾草搗汁,加米醋數匙和勻,用竹箸裹新棉花蘸汁點患處,稠痰隨箸而出,亦治喉風。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治黃疸型肝炎,腸炎,菌痢,淋濁,帶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體炎,腮腺炎,癰腫瘡毒,濕疹。

藥用相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錢(鮮品1~2兩);研末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選方
①治熱性赤痢:鳳尾草五份,鐵線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廣西藥植圖志》)
②治痢疾:鮮鳳尾草二至三兩。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劑。(《江西草藥》)
鳳尾金星
③治急性肝炎:鮮鳳尾草三兩。搗汁服,每日三劑,五天為一療程。(《江西草藥》)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鮮鳳尾草二至四兩,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熱淋、血淋:鳳尾草七錢至一兩。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⑥治白帶及五淋白濁:鳳尾草二至三錢,加車前草,白雞冠花各三錢,扁蓄草,米仁根,貫眾各五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⑦治崩漏:鳳尾草一兩。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礦西中草藥》)
⑧治鼻衄:鳳尾草七錢至一兩,海帶一兩(洗淨)。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用藥忌宜
虛寒證忌服。①《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②《閩東本草》:“孕婦、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用藥配伍
配茵陳,清熱利濕退黃;配茅草根,涼血止血。
鳳尾金星鳳尾金星
炮製方法
淨制:除去雜質、洗淨。炮炙:取淨原材料,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定
本品根莖短細,有條狀披針形鱗片,赤褐色,葉柄禾稈色,上面光滑,有四棱,全草 15-60厘米。
顯微鑑定:營養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均波狀彎曲,下表皮有氣孔及少數腺毛。氣孔主為不定式,副衛細胞3~4個。腺毛頭部類紡錘形,先端鈍圓,2~3個細胞,長91~125μm,直徑18~33μm,細胞含棕色分泌物;無柄。孢子囊長圓形或類圓形,直徑約至320μm,環帶縱行,環帶細胞類長方形,外壁薄,內壁及側壁增厚;囊柄多細胞, 2列,長短不一。孢子極面觀類三角形,直徑33~47μm,近極面具三裂縫,有瘤狀或顆粒狀紋飾,遠極面紋飾較大,呈塊狀。本品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鳳尾金星鳳尾金星
古籍考證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類、甾醇、胺基酸、內酯或酯類、酚性成分。預試全草含黃酮類、鞣質、甾醇、胺基酸、內酯或酯類和酸性成分。
化學鑑定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於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熱過濾。取濾液1ml 加鹽酸4~5滴及少量鎂粉,溶液顯橙紅色。(檢查黃酮類)

主要性能

苦寒,能清熱解毒
鳳尾金星
味淡微苦,性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
②《分類草藥性》:“性涼,無毒。”
③《福建民間草藥》:“鹹,寒,微毒。”
④《本草推陳》:“酸苦,寒。”
⑤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微苦,寒。”
⑥《泉州本草》:“入腎、胃二經。”
⑦《閩東本草》:“入大腸、腎、心、肝四經。”

名稱考證

井口邊草(《本草拾遺》)、小金星鳳尾、鐵腳雞(《履巉岩本草》)、山雞尾、井茜(《生草藥性備要》)、井闌草、石長生(《植物名實圖考》)、鳳凰草(《分類草藥性》)、井邊茜(《嶺南採藥錄》)、旋雞頭、閹雞尾(《中國藥植志》)、鳳尾蕨、野雞尾(《廣西中獸醫藥植》)、青蕨(《陸川本草》)、雞腳草(《南寧市藥物志》)、百腳草、龍鬚草(《江西民間草藥》)、金雞尾、臘腎草(《四川中藥志》)、百腳雞(《中國藥植圖鑑》)、金雞爪、井口雞膠舌(《閩東本草》)、井欄茜、小葉鳳尾草(《廣東中藥》Ⅱ)、小鳳尾(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參考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