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歌唱(李零著思想隨筆)

鳥兒歌唱(李零著思想隨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書名:鳥兒歌唱

作者:李零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定價:36.00

基本介紹

  • 書名:鳥兒歌唱
  • 作者:李零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偏頗的批判,書中只批判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蘇聯的霸權與冷血不遜於美國,觀點交鋒,

內容簡介

《鳥兒歌唱》是著名學者李零所撰思想隨筆的結集。李零身處21世紀,心繫20世紀,對20世紀中國和世界的重要歷史文化話題進行了獨到解讀。就被世人幾度翻烙餅式解讀的“啟蒙”、“革命”等話題,作者有感而發,強調從事實出發,以歷史與世界的眼光進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鳥兒歌唱》 所收文章的風格有別於其專業寫作,見識通達,視野寬廣,獨立清醒。作為知識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為清晰。《讀<動物農場>》、《太陽不是無影燈》、《環球同此涼熱》等篇堪稱經典,尤為人稱道。

作者簡介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鄉。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

偏頗的批判

《鳥兒歌唱》是李零最新文集,李零自稱“人在二十一世紀,心在二十世紀”。但是,本書決非糾纏於個人情感的追溯和憶舊,而是從個人角度對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作出了分析和解釋。
全書共三部分,涉及主題包含了專制與民主,戰爭與革命,啟蒙運動,霸權主義,中西文明等。如此重大的議題,在很多學者筆下,往往顯得枯燥僵硬。可是李零總能舉重若輕,以劍出偏鋒之勢,髮匪夷所思之言。但閱讀的快感不能替代理性的思辨和知識的溯源,《鳥兒歌唱》的觀點和史實,尚需仔細推敲。

書中只批判了美國的霸權主義

在《鳥兒歌唱》中,李零猛烈批判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在國際舞台上大搞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違背了自己倡導的這些價值。事實上,以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而論,齊錫生先生的傑作《劍拔弩張的盟友》中對此有著深入而細緻的研究。在美、英、俄與中國結盟以後,美國對中國的支持非常有限,充滿了冷血的計算和強國的傲慢,邱吉爾對中國極不友好,英軍在緬甸戰場只圖自保而不顧基本道義,讓中國軍隊蒙受了巨大損失。不僅如此,美、英、蘇三國秘密簽訂了雅爾達協定,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國際關係的處理中,確實有霸權的一面,並且充滿了冷血的計算和利益的權衡。但是縱觀人類歷史,國際關係從來都是利益主導,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內,蘇聯對於同盟內部的其他國家,同樣充滿了老大的自負和專橫。但是,李零對前者口誅筆伐的同時,對於後者卻避而不談。
李零聲稱,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弱國扶植強者,把整個世界搞得亂七八糟。實際上,蘇聯也有同樣的作為。王奇生的《革命與反革命》顯示,蘇聯上世紀20年代初向中國輸出革命以後,與國民黨開始合作,並選擇了陳獨秀等人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由於國民黨勢力強大,及至國共合作開始以後,無論是在物力還是人力上,蘇聯對國民黨的援助都大大超過了對共產黨的援助,直到1927年兩黨關係破裂。唐寶林先生的《陳獨秀全傳》顯示,共產國際更是數次壓制中國共產黨,及至大革命失敗之後,共產國際卻拋出了陳獨秀作為替罪羊。

蘇聯的霸權與冷血不遜於美國

李零在本書中說,抗戰初期的1937年到1941年,只有蘇聯對中國援助,英美袖手旁觀。而中國近代史所研究員黃道炫在《中華民國史》等著作中的研究早已顯示,上世紀30年代,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援助比蘇聯早。在1933年以前,蘇聯一直縱容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其後,蘇聯甚至有與德日結盟的念頭,只是因為看到希望渺茫,這才作罷。蘇聯外長當時曾明確表態,蘇聯的外交政策,就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抗戰期間,蘇聯對中國的援助,實際是出於赤裸裸的利益考量:一旦日本徵服中國,從背後進攻蘇聯,那么,全力以赴面對德軍侵略的蘇聯將腹背受敵,顯然無法抵擋。
而蘇聯和中國的關係,利益主導更不僅於此。李零稱,抗戰末期,美國怕死人,只有蘇聯出兵東北。沈志華的《無奈的選擇》顯示,蘇軍出兵東北不僅僅是為了消滅日軍,其主要目的是使東北地區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和東方安全螢幕障。在國共兩黨爭奪政權的大決戰之前,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實力信心不足,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國共兩黨之間左右逢源,搖擺不定。
除此以外,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發後,蘇聯兩次出兵鎮壓;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9年與中國開始珍寶島之役;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這些戰爭,莫不由蘇聯挑起,其中也莫不是霸權主義和利益至上的思維所引發。在霸權和利益的冷血計算上,兩相比較,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出結論,說蘇聯比美國更仁義。
綜上所述,李零在《鳥兒歌唱》中顯示了明顯偏頗的批判立場,不僅有史實的錯誤,並且至少是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了讀者。除此以外,李零對啟蒙運動的看法,對中西方文明的比較也大可商榷。

觀點交鋒

戰爭逼出了革命?
李零在《鳥兒歌唱》中的觀點——20世紀是戰爭與革命的世紀。革命是戰爭逼出來的。20世紀前一半,兩次大戰逼出了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左翼風行世界;後一半是冷戰改變世界,世界告別革命,右翼捲土重來。
姚海(《俄國革命》作者)觀點——俄國歷史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中期的社會政治形勢和短期的事態發展這三方面因素的結合爆發了俄國革命。長期因素,是俄國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社會、政治之間的結構失衡以及由此造成的系統性危機。中期因素,是俄國第一次革命後出現的形勢變化。1911年9月,以強力手段推行自由主義改革的斯托雷平遇刺身亡,使得俄國的和平革新遭受沉重打擊,社會與政權在國家政治中衝突和對抗不斷加劇。短期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俄國的影響,俄國在戰爭中的失利使沙皇政權的合法性逐漸流失,自由主義反對派的社會基礎在此期間日漸發展,“進步同盟”基本控制了國家杜馬,戰爭苦難使得工人、農民、少數民族的鬥爭持續不斷。
聞一(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研究專家)觀點——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奪取政權之後,立即向東歐輸出了革命。但是,東歐各國的民眾,不僅沒有像列寧預想的那樣,把他們看做是解放者,而且對蘇聯人充滿敵意,視之為侵略者。由於向東歐輸出革命受到了阻礙,蘇聯才轉而向東方輸出革命,並且在中國取得了成功。
牟尼總結——在蘇俄向中國輸出革命之前,孫文的國民黨由於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弱小,以及組織渙散等因素,遭受了多次挫敗。直到獲得蘇聯的支持,才獲得了較強的組織能力,建立了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而中國共產黨1921年的建立,同樣也是蘇聯向中國輸出革命,提供意識形態、資金和組織技術支持的結果。按照學者王奇生在《黨員、黨權與黨爭》中的研究,在組織方面,共產黨學到了蘇聯的全套功夫,而國民黨只學到了半套功夫。由此可見,無論是俄國革命,還是中國革命,並非兩次世界大戰逼出來的。這也意味著,李零的立論基礎並不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