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軸小膜蓋蕨

鱗軸小膜蓋蕨

鱗軸小膜蓋蕨(學名:Araiostegia perdurans (Christ) Cop)為蕨類植物,植株高50-70厘米。根狀莖粗健,長而橫走;鱗片闊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小齒。葉於旱季枯死,雨季出新葉,遠生,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0-15對,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葉脈不明顯,葉薄草質。孢子囊群小,多數;囊群蓋半圓形,基部黑褐色,邊緣淺褐色,膜質,全緣,基部著生。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西西部、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附生於山地混交林中樹幹上, 海拔1900-3400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高50-70厘米。根狀莖粗健,長而橫走,粗6-8毫米,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6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不整齊的小齒,膜質,棕色而稍有光澤,覆瓦狀蓬鬆地覆蓋於根狀莖上。葉遠生,相距3-5厘米;柄長25-35厘米,粗3-4毫米,暗棕褐色或棕禾稈色,上面有深而狹的縱溝,基部密被鱗片,向上漸稀疏;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0-40厘米,寬20-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圓形,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0-15對,下部1-3對近對生,向上的互生,無柄,斜展,彼此疏離,基部一對幾與上方一對同形,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3.5-8厘米,三回細羽裂;一回小羽片14-16對,無柄,平展,彼此密接,基部一對對生,向上的互生,基部一對稍大,長1. 5-5厘米,寬1-1. 5厘米,橢圓形,鈍頭,基部兩側對稱或近對稱,上側截形並覆蓋羽軸,下側楔形,深羽裂達具狹翅的小羽軸;二回小羽片5-10對,無柄,互生,斜展,斜卵形,基部上側一片較大,長7-10毫米,寬4-8毫米,鈍頭,基部不對稱;三回小羽片4-5對,近無柄,互生,斜向上,基部上側一片較大,斜卵形,鈍頭,基部下側下延,下部2-3對為羽裂,向上的二裂為不等長的短裂片,或為單一;末回裂片短披針形,長1.5-3毫米,尖頭;向上羽片逐漸縮小為闊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斜闊楔形至近截形。葉脈不明顯,分叉,每裂片有小脈1條。葉薄草質,乾後黃綠色或棕綠色,各回羽軸的分叉點下面通常有幾個卵形大鱗片。孢子囊群小,多數,位於裂片的缺刻之下,著生於上側短小脈頂端或小脈分叉處,上方外側有線形的長角狀突起;囊群蓋半圓形,基部黑褐色,邊緣淺褐色,膜質,全緣,基部著生。
(形態特徵下圖冊參考資料:)

生長環境

附生於山地混交林中樹幹上, 海拔1 900-3400米。

分布範圍

產浙江 (遂昌、慶元、淳安) 、江西 (武寧、鉛山) 、福建、台灣、廣西西部 (隆林、凌樂) 、四川 (康定、石棉、越西、冕寧、甘洛、日地) 、貴州 (畢節、安龍、興仁、水城、興義、赫章) 、雲南 (鄧川、德欽、漾濞、蒙自、麗江、維西、中甸、景東、洱源、通海、大姚、貢山、羅茨、文山、麻栗坡、瀘水、綠春、祿勸、嵩明、昆明) 、西藏 (察隅) 。模式標本產地:雲南。
鱗軸小膜蓋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