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閣幽峽

魯閣幽峽

魯閣幽峽是花蓮縣境內立霧溪峽谷的總稱,長約20公里,沿線山嶺直入雲霄,峽谷深淵不可見底,溪流蜿蜒如帶,飛瀑濺若銀珠,景色奇絕,是以雄偉險峻而著稱的風景區。是“台灣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閣幽峽
  • 總稱花蓮縣境內立霧溪峽谷的總稱
  • 總長:長約20公里
  • 勝地:雄偉險峻而著稱的風景區
景區介紹,太魯閣簡介,

景區介紹

進入峽谷,遊人見到的首先是“大魯長春”。長春橋橫跨仙寰峽,由此向前便可見到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長春祠。長春祠紅牆琉璃瓦築成,祠內祭祀中部橫貫公路施工時的殉難者;祠前刻有“萬古長春”四個字,莊嚴肅穆;祠旁各有一個月洞門,東刻“逸興湍氣”,西刻“溪山煙雨”,詩意濃厚。長春祠邊上懸有一瀑,自山麓石壁盛涌而出,分為兩股,奔騰而瀉,猶如兩條氣勢雄偉的蛟龍,故名雙股瀑。長春祠後面有座天然的石洞,上為“天梯”,拾級而上便可抵達太魯閣。“太魯閣”為高山族語,意為山巒綿亘。這裡是蘇花公路與中橫公路的交叉點,一痤書有“東西橫貫公路”的金碧輝煌的大牌坊聳立在此。登上太魯閣遠眺,飛瀑千丈,綠樹成蔭,亭台樓閣,相映成趣。
魯閣幽峽
自長春祠復入深谷,不遠處有寧安橋,橋旁有座“不動天王”小廟,建築精緻。廟邊肖泉流水,四季不乾。附近還有一處瀟灑多姿的阿唷斷崖和一條銀帶瀑布。再向前走即可達燕子口,沿途妙景橫生,有接連不斷的長短隧道,兩岸峭壁如削,石紋如繪,仰視雲天成一線,頗似長江三峽的神韻。在燕子口的懸崖上,洞穴累累,是燕子築巢的好地方,燕舞呢喃,浮光剪影,穿梭往返,情趣盎然,燕子口盡處有一座靳珩橋,斷崖環抱之間有一小塊平地,種植花草樹木,修有小巧玲瓏的車站涼亭,在雄奇險峻的太魯閣中顯得分外恬靜秀逸。
由靳珩橋繼續西行,便是南北對峙的塔山崖和錐麓大斷崖,絕壁峭崖,草木無生。兩岸間有流芳橋相連,過橋便進入迎賓峽,這是魯閣幽峽中最為狹窄的一段峽谷,澗谷深邃,山水壯麗,在谷中抬頭仰望,天空僅成一線,故名“虎口線天”。過迎賓峽即達九曲洞,下臨深淵,隧道綿亘,洞洞相連,公路穿行其間,曲折變化,故名“九曲迴廊”。深壑之中洪流澎湃,聲濤震耳,氣吞山河,驚險絕倫。
接著往西,便到了“太魯合流”,為荖西溪和立霧溪的交匯地,山谷幽靜,澗碧崖青,雲樹迷濛,石奇木美。溪中巨石頂端建有“合流蘭亭”,十分雅致。西望山澗,一道細縷如練的飛瀑瀉落於碧樹深谷之中,名曰“十線瀑”。景物幽美,別具一格。
從合流再向西行可達天祥。天祥舊稱“太比多”,是泰雅族同胞世居之地,為一四面環山、中抱幽谷、蒼翠清幽、風光宜人的小盆地。盆地中間屹立著文天祥塑像及刻有《正氣歌》全文的大理石屏,周圍有草地、梅花、涼亭、石椅等,對面山丘上,古色古香的亭台、寶塔、吊橋構成一幅幽雅的美妙圖畫。
過了天祥,景物開始發生變化,一片片地勢開闊、峰巒起伏、草木蔥鬱的山地取代了斷崖幽谷等險峻地形,展現在眼前的是文山溫泉、慈恩山莊、碧綠神木、關原雲海等處勝景。

太魯閣簡介

太魯閣,是高山族語音譯,願意是“連綿不絕的山巒”。位於台灣島的中東部,以中部橫貫公路的大禹嶺至太魯閣段為中心,向周邊擴展,橫跨花蓮、南投、台中3縣。包括清水斷崖、三棧溪流域、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合歡山諸峰、太魯閣大山等,總面積9.2萬多公頃,在台灣省內5大自然公園中居第二位。建於1986年,設定有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一般管制區和遊憩區。除山嶽景觀、動植物景觀外,太魯閣公園還以峽谷和斷崖景觀之雄偉而聞名全省,“魯閣幽峽”台灣八景之一,最為壯美險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