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英(原武警專科學校校長)

魯英(原武警專科學校校長)

魯英(1922.01~2009.09),男,河北省東光縣小康莊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原武警專科學校校長,技術學院政治部原主任,第二炮兵政治部宣傳部原副部長,原公安邊防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兼訓練部副部長。正軍職離休幹部。武警院校建設創始人。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勳章。先後被表彰為“全國離休幹部先進個人”“全軍先進離休幹部”“武警部隊十佳老幹部”等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東光縣
  • 出生日期:1922年1月
  • 逝世日期:2009年9月14日
  • 職業:原武警專科學校校長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武警院校建設創始人
  • 代表作品:《武警四十年》,《武警戰士之歌》,《血戰冀魯邊》等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魯英,河北省東光縣人,1939年11月參加革命,194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連長、教導員、政委,公安邊防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兼訓練部副部長,第二炮兵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技術學院政治部主任,武警專科學校副校長等職。
正軍職離休幹部、原武警專科學校校長魯英同志,因病於2009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物經歷

革命戰爭時期
1922年1月,魯英出生於河北省東光縣小康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庭的薰陶和磨礪,使他自幼就嚮往光明,追求真理。1939年11月,抗日烽火正濃,才16歲的他懷著救國救民的革命激情,毅然參加了八路軍。發誓要做冀魯邊區抗日英雄的他,專門為自己改了個名字叫魯英。在革命隊伍里,他進步很快,一年後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青救會主任、青年連連長、政治指導員、渤海鐵路隊隊長、政治委員。1941年,魯英開始擔任連長職務,那是抗日戰爭極其艱苦的階段,日寇對解放區發動了瘋狂的“大掃蕩”,妄圖用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撲滅抗日烈火。在殘酷的反掃蕩戰鬥中,他冒著生命危險,多次挫敗敵人陰謀。有效地保存了當地的抗日武裝力量。特別是在反蠶食鬥爭中,魯英不僅帶領連隊與敵人周旋,還領導民眾破壞敵人的交通要道,限制了敵人的活動範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同志們和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小魯英”,縣委書記表揚他為“破路大王”。
魯英全家福魯英全家福
此後,魯英“破路大王”稱號便在冀魯邊區聲名遠揚。1943年,部隊決定拔除山東樂陵紙房敵人駐紮據點,魯英積極請戰,帶領一個班,扛上一挺機槍插入敵人後方,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戰鬥中他右臂負傷,但仍然堅持戰鬥、果敢指揮,並在戰鬥中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被敵人圍困的生死戰友、連長萬哺田,同部隊一道殲敵傷敵200餘人,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戰後,好多戰友們都說“我們八路軍中也出了個關公”。
這次戰鬥後,由於右臂致殘,他不得已住進了醫院。當時醫院沒有院長和指導員,魯英在病情好轉後就兼任這一工作。由於在開展游擊戰時,醫院流動性很大,他帶領80多個傷員和七十多個工作人員,戰鬥在敵人幾個據點的縫隙里,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保存了醫院,使傷員一個個恢復了健康重返前線,在冀魯大地演繹了又一個“沙家浜”的傳奇故事。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內戰隨之全面爆發,1947年春,魯英帶領的部隊非常英勇,經常大敗敵軍,繳獲不少武器,有一次,部隊按照他的建議,一次就消滅了16個“還鄉團”的敵人。
解放戰爭時期,魯英先後任山東省渤海軍分區一分區大隊副政治委員、團政治教導員、政治處副主任、華野渤海縱隊教導營政治委員、三野33軍政治部宣傳部宣傳科長等職。先後經歷數十次戰鬥、參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渡江戰役中,所在部隊廣德一戰,俘虜敵人8000餘人,當時組織上派他負責戰俘的教育改造工作,他與戰友們一道克服重重困難,盡職盡責工作,成功改造轉化一批國民黨軍官,圓滿完成了任務。為全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成立貢獻了力量。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1次,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勳章。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滿懷激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先後任華東軍區公安十五師政治部宣傳科長、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幹部學校訓練處副處長、副主任兼副部長、公安軍邊防學校政治部副主任兼訓練部副部長、高級公安學校政治部政教處處長、第二炮兵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五十三基地後勤部副政委、技術學院政治部主任、武警專科學校副校長等職。
魯英剛調入公安軍工作時,任務非常艱巨。那時,國內社會秩序很不穩定。新解放區尚未進行民主改革,封建勢力還未肅清。在美蔣匪幫的指使下,潛伏城市中的特務匪徒,乘我接管城市的時機,勾結流氓、散兵、游勇,猖狂進行兇殺、搶劫、爆炸等破壞活動;在農村,特務匪徒勾結封建勢力,抗糧抗稅,欺騙裹脅落後民眾,煽起武裝暴亂。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公安部隊天天都要為保衛社會安寧而常備不懈,百倍警惕,浴血奮戰。有不少剛調入公安部隊的指戰員,對公安部隊的性質、任務和重要性還缺乏一定了解,糊塗認識不少,不安心公安部隊工作。有的同志認為“當野戰軍衝殺疆場無上光榮,當公安部隊站崗放哨低人一等”。公安部隊幹部戰士中存有大量現實思想問題極需經進行說服教育,時任華東軍區公安十五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的魯英在宣傳教育上做了大量工作。他經常與新調進的幹部促膝談心,做耐心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講:“大家想在野戰部隊殺敵立功,這是好的。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解放了,公開的敵人已經少多了,而隱蔽的敵人卻多了起來,我們公安部隊主要就是同隱蔽的敵人作鬥爭,同隱蔽的故人作鬥爭,同樣是光榮的。”經這么反覆地說教,許多幹部的思想就搞通了。
魯英夫婦魯英夫婦
魯英自1941年5月擔任連長以後,曾調換了工作19次,其中有和平的工作環境也有惡劣的工作環境,有中心地區也有邊沿地區,有機關也有連隊,他都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在工作分工上,無論組織安排他去那裡,他都愉快服從,積極工作,並在本職崗位上乾出了出色成績。
1953年,他擔任華東公安軍政幹部學校訓練處副處長,出席了全國公安部隊首屆模代表會議,被授予“二級機關工作模範”的榮譽稱號。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33軍軍史的《從渤海到大上海》一書中專門收錄了他的模範事跡,黨組織對他的評價是:自參加革命隊伍以後,其始終堅持不懈地忠於人民的革命事業,頑強學習,忘我工作,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模範。
文革中,魯英和許多老革命一樣,在政治上受到排擠和迫害,但他始終心繫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同林彪、“四人幫”發黨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政治信仰。
武警院校建設創始人
1982年武警部隊重新組建後,魯英受命為武警專科學校校長。面對學校起步晚、基礎差、學科新等多方面困難,他團結帶領黨委“一班人”艱苦創業、勵精圖治。悉心研究具有武警部隊特點的院校工作規律,以正規化建設帶動了學校全面建設整體躍升。他勤勉敬業,作風紮實,經常深入到教學第一線調查研究,解決問題,親自組織編寫教學大綱,教案教材。每次給幹部或學員講課,都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為了做好教學工作,他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向教員學習,一次,他發現學員在語文方面的字、詞、句基礎較差,就多次和教員學員召開座談會,認真研究改進教學方法,並專門做了《加強字、詞、句基礎訓練》的報告,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帶動了全體師生。
他尊師重教,珍惜人才,是愛護幹部的模範,他常說:“多配養一個幹部,便為黨的事業多增加一份力量”。在他的主導下,學校培養了大批教學骨幹,使學校的師資結構明顯改善。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他敢於創新、目光前瞻,在學校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開拓性工作,為武警部隊院校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奠定了堅實基礎。
魯英和女兒魯京京魯英和女兒魯京京
魯英長期從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調查研究,善於總結敬仰。 1990年——武警(公安)部隊成立40周年的年初,魯英主動邀約一位老同志與自己聯手合作,共同主編一部反映武警部隊40年來走過的輝煌歷程的大型革命史料巨著———《武警四十年》。為了收集、查找這方面的歷史資料,67歲的魯英經常騎腳踏車往返奔波於武警總部、公安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軍委辦公廳、國家圖書館。
為了給武警部隊建設留下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魯英還會同其他同志合作編著了《武警部隊常用知識手冊》《現代武警素質》《奉獻者的豐碑》《戰略縱橫思考集》《當代領導心理》等多部作品。還撰寫了《團結和改造知識青年》、《文化教育中的政治工作》、《加強思想領導》、《軍事訓練中的政治工作經驗》等理論文章,武警部隊很多軍、師、團幹部,都是看著這些書成長起來的。
全國離休幹部先進個人
魯英離休後,他不顧自己已到耄耋之年,身患多種重病,依然時刻關注黨和國家大事,仍然關心國家和部隊建設和發展,先後被表彰為“全國離休幹部先進個人”“全軍先進離休幹部”“武警部隊十佳老幹部”等。多年來,魯英筆耕不輟,著書多部,總計300多萬字,發表文章30多篇。在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的日子裡,他又撰寫了7篇抗日戰爭回憶錄,入選了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烽火憶抗戰》一書,並榮獲金獎。《現代武警素質》等3部著作在武警部隊是首創,另有4篇文章被選入國家文庫和國防文庫,還有多部專著獲獎。
人們不會想到,著寫大量作品的魯英從小隻念過兩年半私塾,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他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每天午睡時總要寫300個鋼筆字,當事務員不會珠算時,就跟炊事員學習在政治理論的學習上,首長做報告他用心做筆記,夜裡睡前學習已成了他的習慣……。因為魯英同志對部隊的重要貢獻,武警部隊專門表彰他為“十佳離休幹部”。
1992年初,距魯英參軍整整過去了53年,作為當年冀魯邊區的戰鬥英雄、津浦路上的“破路大王”,已經離休5年。此時的魯英決定獨自騎腳踏車,從北京到當年的冀魯邊區(今河北、山東等地),進行實地採訪、蒐集整理出一部自己親歷的冀魯邊抗戰史。
1992年3月,已經69歲的魯英騎上腳踏車從北京出發了。他一路上風餐露宿,途經河北、山東兩省的20多個縣、市。每到一地,他總是先到當地的黨史辦、地方志辦查找史料,問線索,下到當年戰鬥發生地踏勘舊址。詳細地採訪黨史和方誌研究人員、知情民眾、英烈遺屬,吃住就在路邊店或民眾家。他先後四跨黃河,兩赴滄州(冀魯邊區中心地帶),南下濟南,東達青島,縱橫京冀魯行程1400多公里,歷時3個多月,騎爛兩輛腳踏車,共採訪老八路和見證人180多位,蒐集到第一手資料50多本、手稿10多篇、歷史照片上百幅,總計10多公斤、1000多萬字,記錄50多萬字的筆記。
經過3年的緊張工作,他終於完成了一部30多萬字的“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式革命史料——《血戰冀魯邊》。此後,他又自費4000多元將書稿付梓,並向原部隊和相關地區的黨史和地方志部門贈送。一位長期從事黨史研究的工作者稱讚:這是一部抗日戰爭的生動歷史,是一份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的厚禮!
魯英情系祖國後代,原冀魯邊區的河北東光縣文化教育比較落後,於是,他向這個縣的圖書館和縣中學捐書1000多冊。1997年,他又向該中學捐款4000多元,幫助購置教學設備。另外,還捐款2萬多元資助3名特困中學生。因此,魯英被東光縣教育局聘為縣中學名譽校長。從此,魯英老人就開始無私地資助起這三位學生,經常寫信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長大為國家效力。如今,他資助的三名學生有兩個已經上了大學,其中男孩吳增已經考上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成長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當然,提起魯英,還應該提那首由他作詞的《武警戰士之歌》,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在被傳唱,建國60周年華誕之際,著名網路軍旅一棵樹廣播向全國播放這首歌時,很多年輕的網民在網上發帖求助,希望知道這首歌詞作者的傳奇故事。
魯英夫婦和女兒魯英夫婦和女兒
由於高齡又長期廢寢忘食的從事寫作,魯英身體每況愈下,因過度疲勞引發了高血壓和缺血性心臟病等症。1999年,他住院接受心腦血管擴張支架手術。《奉獻者的豐碑》一書的校改工作就是他在住院期間完成的。2003年,他因患前列腺炎住院治療3個多月。在病床上,他每天堅持閱讀《人民日報》《參考訊息》《中國老年報》等報刊。他總是愛和子女及工作人員討論:中國這樣的大國,怎樣儘快地發展起來?我們怎樣突破超級大國的能源封鎖?中東地區的局部戰爭說到底就是能源問題……
出院後,他小便次數多,夜裡反覆起床,常常徹夜難眠。但為了對所思考的問題展開研究,他不顧病後虛弱,堅持收集剪貼相關資料。這些資料以我國經濟發展為主線,分為《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的對比》《能源與國際能源的現狀與趨勢》《高新技術》《考古與收藏》《雜輯》等10大本。每本內又分為若干個主題……貼上剪報已成為他每天必做的一項工作。
2009年8月,87歲的魯英老人病情越來越重,可他念念不忘的毅然是民族發展、國家大計,就在彌留之際,他還在病床上口述,由女兒魯京京整理出兩篇極為珍貴的回憶性文獻。一篇是回憶肖華將軍在滄州抗戰的重要戰役《三戰燈明寺》,一篇是《渡江戰役》,分別在《中國武警》和《解放軍報》發表,裡面的一個個帶著血、噴著火的細節故事都是第一次為人所知,為後人和歷史留下了最後一筆精神財富------
2009年9月14日,這位為民族獨立、祖國解放做出重要貢獻的老英雄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溘然長逝。但他對國家和人民滿腔忠誠的傳奇故事,卻如久唱不衰的《武警戰士之歌》一樣,在後輩中廣為傳頌,激勵著革命後輩大力弘揚前輩的革命傳統,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