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河

魯河

魯河地處濮陽縣東南17公里的魯河鄉,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5萬人,耕地6.4萬畝。境內交通便利,西鄰106國道,省道汴張線貫穿南北、魯河路橫貫東西全境,全鄉4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近年來,魯河鄉黨委、政府積極實施“以工興鄉”戰略,緊緊圍繞“以農引工、以工促農、工農互動、良性發展”這一思路,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促進全鄉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河
  • 地處:魯河鄉
  • 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5萬人
  • 耕地:6.4萬畝
經濟狀況,地理位置,資源狀況,魯河歷史,魯河,寨上,花牛李家,柘桑樹,高廟,南孟,什八郎,

經濟狀況

2007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8230萬元,鄉鎮企業生產總值完成60742萬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完成142萬元,鄉財政收入完成134.5萬元。先後榮獲市級林業建設森林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龍鄉精神杯;縣級文明鄉鎮、治安模範鄉鎮、先進“六好”鄉鎮黨委、先進基層黨委、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立功單位等榮譽稱號。
魯河
魯河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盛產優質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素有濮陽“小糧倉”的美譽。境內油氣資源豐富,油田占地面積1500餘畝,中原油田一廠、採油五廠分屬東西兩側。鄉黨委、政府立足自身實際,科學規劃建設了魯西特色養殖區、魯中林下經濟區和魯東工業區。魯西特色養殖區以廣源養殖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鄉養殖業。目前,全鄉生豬存欄達30萬頭,存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到253家,存欄千頭以上的養殖場18家,形成了寨上、巴河、柘桑樹等12個養豬專業村;金鳴養雞場已通過農業部審批驗收,成為全市首家無公害禽產品生產場;濮陽市裕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牛存欄已達1000餘頭。魯中林下經濟區以前杜莊、顧頭、中白樓等6個村120餘畝的林地養殖示範區為中心,輻射引導民眾發展林下經濟。魯東工業區以神龍紡織品有限公司和銀源紡織品有限公司為依託,發展優質棉2.4萬畝,促進了全鄉紡織業的發展;以金信麵粉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鄉近5萬畝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魯北地區,安什八郎村鑫康防盜門廠依靠其強大的自身優勢,已初具規模。目前,全鄉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全鄉現有各類經濟實體209家,投資5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34家,投資在千萬元以上的企業12家,全鄉已經形成了畜產品、紡織業、麵粉業三大支柱產業。
按照“搞活商貿,外引內聯”的方針,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規劃建設了商業樓28棟,商業建築面積達6700餘平方米,沿街進行了綠化、美化,完善了排水等基礎設施,一個“清潔、整齊、繁榮”的新型小城鎮已初具規模。優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寬鬆的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油氣資源和勞力資源,將成為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理想之地。

地理位置

魯河鄉位於美麗的國家衛生城、文明城、園林城、優秀旅遊城濮陽市東南15公里處,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4.8萬人,耕地6.4萬畝。

資源狀況

魯河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西鄰106國道,東有省道汴張線,中間興魯大道貫穿東西全境;地處中原油田開發建設腹地,中原油田採油一廠、採油五廠分屬東西兩側,油田占地4000畝,油氣資源豐富。
優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寬鬆的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油氣資源和勞力資源,將成為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理想之地

魯河歷史

魯河

今魯河鄉政府駐地,距市區15公里。大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魯氏自山西洪洞遷至於黃河支流處定居,初名魯家河,後來簡稱今名。傳說魯氏為銘記本族歷史,在魯河村南側修建了四牌樓一座。裡面刻碑記載了魯氏明永樂年間自山西遷來河南的歷史及其經歷。並在四牌樓頂上葫蘆口處鑲嵌夜明珠一顆,在四牌樓石刻獅子嘴裡鑲嵌寶珠各一顆。後四牌樓毀於洪水數次,重修數次。可因村民淳樸夜明珠一直鑲嵌其上,大約在清朝中末期有歹徒路過魯河,見到夜明珠頓生歹意,遂於另一名歹徒合夥趁夜黑風高的夜裡竊走夜明珠。

寨上

相傳春秋吳國伍子胥困於衛地,邊呂曾在此安營紮寨,此地位於魯河鄉轄區西部 又因為此地處於金堤河南岸,清中期這裡稱為南寨上,今俗稱寨上。

花牛李家

在魯河轄區內有個小村名曰花牛李家(又叫花李村),建國初期僅有三戶人家。據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李氏自山西洪洞遷至於此,因家裡養了一頭碩大的大花牛而揚名四里八鄉。故稱其為花牛李家

柘桑樹

在魯河村西側又一村名曰柘桑樹 傳說劉秀被王莽追此一片柘桑林中,帽子不慎被樹枝掛掉,王莽軍以為劉秀在此林,然而這柘桑林密不透風,於是王莽軍便將此林圍得水泄不通,結果劉秀早已經從林東逃走。後來劉秀做了皇帝,為了感謝著片樹林的救命之恩,便於以賞賜,結果柿子樹被誤封,柘桑樹只有悲憤的落下眼淚,至今柘桑樹還常常流出像血一樣的紅淚。後人於此處建村,故名柘桑樹,以記其事。

高廟

明朝永樂年間,高氏從山東益都縣櫴柳村集馬道街遷至此處一大廟旁定居建村,故此村名

南孟

現在南孟分前後兩南孟。據孟氏家譜記載:明初 亞聖孟子五十四代孫孟忠誠,字信齋,本山東鄒縣人,因辟兵亂遷至開州城東南四十五里,故名南孟村。明朝永樂年間,孫氏從山西洪洞遷至於此村北。故有前後南孟之稱。

什八郎

現在有王、安、季、西、南五什八郎。據明嘉靖《開州志》載:“相傳,元朝設千戶屯兵於諸寨,故名據考千戶名為什八郎,故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