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生理生態學

魚類生理生態學,主要研究我國典型魚類及主要養殖品種的相關生理生態學特徵,探討與環境相關的魚類營養學和飼料技術、魚類生長與其環境因子的關係等為湖泊漁業、魚類集約化養殖等提供有關營養和飼料、相關環境因子作用等科學基礎理論和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類生理生態學
  • 外文名:魚類生理生態學
  • 主要研究:我國典型魚類及
  • 基礎問題:魚類能量學及營養學的
學科組,儀器設備,科研設備,原理套用,魚類休息,

學科組

近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1.魚類能量學及營養學的基礎問題。近年的研究包括魚類生長的環境及內在控制,魚類蛋白質利用的能量學機制。 2.魚類種群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包括食草性及食魚性魚類的生物能量學及生長模型,為建立可持續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漁業模式提供理論。 3.重要養殖對象的生物能量學及營養學。目的在於為飼料配方及集約化養殖提供理論基礎。

儀器設備

魚類生理生態學研究室是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FEBL)的一部分,主要從事魚類營養學、能量學及淡水漁業的相關基礎理論和套用研究。

科研設備

1. 循環水養魚系統:丹麥進口,擁有60套100L、15套1.5m3的玻璃鋼養魚缸,全封閉式循環用水,循環水再利用率達90%以上,全自動化控制;
2. 循環水養魚系統:自行設計,擁有27套100L的玻璃鋼養魚缸;
3. 循環水養魚系統:自行設計,擁有20套300L的自循環、可單獨控溫的玻璃鋼養魚缸;
4. 微量氧彈熱量計:美國進口,主要用於微量樣品的能值測定;
5. 絕熱式氧彈熱量計:日本進口,主要用於樣品的能值測定;
6. 自動定氮儀:德國進口,可測定固體和液體樣品的含氮量;
7. 脂肪抽提儀:德國進口,測定樣品粗脂肪含量;
8. 纖維抽提儀:德國進口,測定樣品粗纖維素含量;
9. 元素分析儀:德國進口,測定樣品CNH含量;
10. 馬福爐:國產,測定樣品灰分含量;
11. 全自動能量收支同步測定儀:10套,計算機控制,包括代謝室、測氧儀、放大器和計算機接口等的流水、控溫、測氧和記錄等功能;
12. 魚類活動監測系統:美國進口,包括攝像、顯示監測、數據轉換和數據輸出系統,用於監測魚類的活動;
13. 溶氧儀:美國YSI公司進口
14. 天平:Satoriur系列天平若干台
15. 計算機
16. 化學分析實驗室:可進行常規化學分析工作

原理套用

實驗一 魚類蛋白質利用率的測定
實驗二 魚類對餌料主要成分消化吸收率的測定
??放射性同位素HC標記測定法
實驗三 魚類腸管對胺基酸的吸收
實驗四 魚類血管導管手術
實驗五 魚類游泳能力的測定
實驗六 魚類血紅蛋白含量的測定和血細胞計數
實驗七 魚類全血量的測定
實驗八 魚類心臟灌流
實驗九 溫度對魚類耗氧量的影響
實驗十 魚類的血糖調節
實驗十一 魚類腎小管的主動運輸
實驗十二 魚類的滲透壓調節
實驗十三 魚類的體色
實驗十四 魚類性腺切除手術
實驗十五 魚類卵黃蛋白原的測定
實驗十六 魚類的性外激素
實驗十七 魚類促性腺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實驗十八 魚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實驗十九 魚類性類固醇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實驗二十 魚類生長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實驗二十一 魚類褪黑激素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實驗二十二 魚類的應激反應
??用放射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液的皮質醇含量
實驗二十三 激素對魚類排卵和產卵的影響
實驗二十四 魚類激素緩釋製品的製備和作用
實驗二十五 魚類性腺發育組織學和細胞學的觀察
實驗二十六 魚類腦垂體組織結構和超顯微結構的觀察
實驗二十七 魚類腦垂體切除手術
實驗二十八 魚類腦垂體激素分泌細胞的免疫細胞化學定位
實驗二十九 魚類下丘腦薄片和腦垂體碎片離體靜態孵育技術
實驗三十 魚類腦垂體碎片離體灌流孵育技術
實驗三十一 魚類腦垂體細胞的分離與孵育
實驗三十二 魚類甲狀腺對碘的積累
實驗三十三 甲狀腺激素促進魚類生長發育的作用
實驗三十四 魚類細胞內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定位
實驗三十五 魚類斯氏小囊的孵育
實驗三十六 魚類鰓軟骨吸收放射性硫酸鹽的測定
??魚類骨骼生長調控的研究方法
實驗三十七 促生長劑促進魚類生長激素分泌和魚體生長的測定方法
實驗三十八 魚類組織總脂含量的測定方法
實驗三十九 魚類組織脂類組成的薄層色譜分析
實驗四十 魚類組織總脂的脂肪酸組成分析
實驗四十一 魚類味覺反應的測定方法
實驗四十二 魚類的視網膜運動反應

魚類休息

所有的脊椎動物都需要休息,以便恢復中樞神經系統與肢體的疲勞。魚類身為脊椎動物的一員,怎會例外呢?它們也是需要睡眠休息的。那么,為什麼魚類會給我們造成這樣的一種不睡覺的錯覺呢?我們已經知道魚與人不同,它是沒有真正的眼瞼的,因此。魚兒無論睡著、醒著眼睛都無法閉上,甚至魚兒死了,一樣眼兒睜得大大,“死不瞑目”的。另外,魚在休息時,也不象其它的動物一樣,需要躺下來,它只要在水中靜止不動或輕微擺動。
有些魚類的睡眠姿勢特別有趣。有一種鸚哥魚,它是橫臥海底而睡的;黑魚則是將身體埋於沙礫中,彎腰側臥;河[噸]_也是將身體彎曲起來睡覺的,不過它是用水草或石子做靠背的。白天,它的身體是褐色和深綠色的,但睡覺時卻變成淺灰色,鰭與尾多為黑色。這是因為河[噸]在岩石和水草中睡覺,而這種姿勢與睡覺時體色的變化可以給自己打“掩護”,以防敵害的發現。該魚睡覺是通過兩個腦半球交替進行的,平時總是處於一個睡眠狀態,另一個醒著,每隔十幾分鐘,就有節奏地更替一次。因次,從表面上看,它好象是從來也不用睡覺一樣。
有的魚類因生活環境的關係,無法找到合適的“床鋪”,因而不得好睡,特別是深海或大洋中作長距離洄游的中上層魚類,由於數百米到數千米不等的深度,使得魚兒即使想躺下休息,也因壓力太大,不能隨便沉降,只能採取浮在水中休息的方法。
魚類浮在水中休息,適當地停止各部器官的活動,或者略有動作,這在魚類的生理學上稱為“睡眠游泳”。魚類的睡眠游泳,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防禦敵害的侵襲,常常聚集成為極大的群體;有的則分散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到次日黎明再重新聚集,繼續洄游前進。
魚類的這種生活習性給漁民很大的啟示。聰明的漁人根據魚兒睡眠的習慣,在沿岸或港灣附近魚兒出沒的地點,將廢舊的輪胎,木船沉于海底,造成有利於魚類休息的安靜的“臥室”,使魚類“自投羅網”,群聚於此,以便圍捕。這種人工給魚類建造的“旅館”“招待所”,在國外稱為“人工魚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