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山·烏龜山遺址

魚山·烏龜山遺址

魚山·烏龜山遺址位於浙江寧波鎮海區九龍湖鎮河頭村境內。魚山·烏龜山遺址是寧波田野考古的重要成果,填補了鎮海地區史前文化的空白,改寫了鎮海區域的歷史,將其文明的源頭由距今2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追溯到了距今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可以說是真正的“九龍湖源”“鎮海之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山·烏龜山遺址
  • 位置:浙江寧波鎮海區九龍湖鎮河頭村
  • 時期:商周時期文化遺存
  • 文化:河姆渡
考古歷程,出土文物,保護狀況,主要價值,

考古歷程

2010年夏天,九龍湖鎮郎家坪村村民陳宏在魚山腳下發現了散落的印紋陶片。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鎮海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專家聞訊趕赴現場勘查,初步確認魚山地下埋藏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
2013年6月至9月,為配合鎮海九龍湖御水龍都二期工程建設,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魚山周邊進行搶救性考古勘探時,首次確認魚山遺址商周時期文化遺存之下還埋藏有史前文化遺存,並在距魚山不遠處新發現了烏龜山遺址。
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經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諸多科研力量,對占地約16500平方米的魚山遺址分別實施了Ⅰ、Ⅱ兩期大規模搶救性發掘,並對占地約13500平方米的烏龜山遺址進行了小面積解剖式試掘,發現史前至唐宋時期各種遺蹟現象近300處,出土重要文物標本600餘件(套)。

出土文物

魚山·烏龜山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40餘處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灰坑、灰溝、土台、活動面、成排木樁等生活遺蹟的揭露,150餘件陶、石、玉、骨、角、木等不同質地的史前時期文物,以及豐富的動、植物遺存的出土,無不彰顯出這一時期文明的發達程度。出土的文物和遺存中,尤以一具古人類下頜骨和刻畫著神秘笑臉的陶耳引人注目。頗為珍貴的古人類下頜骨的意外發現,讓後人有緣一睹魚山先民的真容;代表了“遠古的微笑”的陶耳,則讓近距離感受到了遠古先民樂觀開朗的精神風貌。
魚山遺址發掘時,局部揭露出一處保存較好、布局清晰、功能明確的居住生活區,發現了排樁、汲排水溝、柱洞群、木構棧橋、砂土台、食物儲藏坑、蓄水取水坑和垃圾填埋坑等生活遺存260餘處。出土的遺物主要有泥質陶鼎、釜、罐、缽以及印紋硬陶壇、瓮、提梁壺,原始青瓷豆、碗等生活用具,銅斧、銅鏃和石斧、礪石等生產工具與狩獵武器。印紋硬陶與原始青瓷質地堅硬、造型優美、紋飾多樣,青銅器錫、鉛成分含量較高,堅固耐用,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水平;裝飾用品石玦和遊戲玩具木陀螺等的出土,則生動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

保護狀況

魚山遺址未發掘的12200平方米部分和烏龜山遺址整體現已得到妥善的原址保護;同時,在適當的時機,將魚山·烏龜山遺址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納入法制化保護軌道。這不僅體現了地方政府對於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也成為了寧波市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雙贏”的又一成功案例。
為向社會公布並展示考古成果,從2015年12月3日至2016年1月12日,“遠古的微笑—鎮海魚山·烏龜山遺址考古成果特展”在寧波幫博物館舉行,展覽從“史前鎮海”“商周鎮海”和“唐宋鎮海”三個層面,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魚山·烏龜山遺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市民可免費參觀並近距離感受遠古先民的生產場面與生活場景。

主要價值

魚山·烏龜山遺址是目前已知距離海岸線最近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之一,也是寧紹地區近二十年來發現的包含有良渚文化遺存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它的發現與發掘不僅揭開了寧紹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新的圖卷,為寧紹平原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人地關係與譜系研究構建了新的坐標。
從文化脈絡看,魚山遺址文化堆積從河姆渡文化時期到良渚文化時期,再到商周時期和唐宋時期,有著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說明遺址所在地非常適合古代人類居住和生存繁衍。寧波境內的塔山遺址、傅家山遺址、田螺山遺址都屬於河姆渡文化。徐建成認為,魚山·烏龜山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使河姆渡文化的譜系越來越豐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船槳、骨耜、漆器等都屬於物質的,精神性的東西主要有雙鳥朝陽、塤等;這一次‘微笑’的出土,真正代表了河姆渡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表達,這是河姆渡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