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史

魔鬼史

《魔鬼史》是部論述邪惡的宏篇巨著,是保羅·卡魯斯在20世紀初期的作品。這位奇人還是《佛陀教義》等其他許多作品的作者。在人類的歷史上,邪惡似乎一度為理性主義和現代主義的洶湧浪潮所淹沒,魔鬼似已淪落為一個文學角色,整天地為一樁又一樁捕獲靈魂的愚蠢交易而百般忙活。種種民意調查顯示,在美國,大部分民眾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

基本介紹

  • 書名:魔鬼史
  • 作者:保羅·卡魯斯
  • 譯者王月瑞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精彩文評,

基本信息

作者:保羅·卡魯斯 美)
譯者:王月瑞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頁碼:271 頁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676996X
條形碼:9787806769966
包裝版本:2006-06-0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魔王是宇宙中的反叛者、暴君王國里的獨行者、統一體的對立面、宇宙和諧中的不和諧音,規律中的例外,普遍中的特殊,不可預見的或然。
上帝之所以成為上帝,正是因為魔鬼的存在。
彌爾頓的撒旦是個品德高尚的反叛者,因為他寧願遭受永世的折磨,也不願受到絲毫的羞辱。
造就人類的偉大與人性的,正是撒旦身上所擁有的那些零星的、瑣碎的瑕疵。僅僅一部道德機器,即不引人注目,亦無法激起同情。
二十世紀帶給人類的是全面戰爭、種族滅絕、死亡集中營、核武器、生化武器、欺世之談、生態毀滅及毫無判斷力的群體恐怖主義。

目錄

第一章 宗教理念中的善與惡
第二章 魔鬼崇拜
第三章 古代埃及
第四章 阿卡得人和早期閃米特人
第五章 波斯二元神教
第六章 以色列
第七章 婆羅門教和印度教
第八章 佛教
第九章 新世紀的曙光
第十章 早期基督教
第十一章 希臘與義大利的的救世主理念
第十二章 北歐的魔鬼崇拜
第十三章 魔鬼的全盛期
第十四章 異端裁判所
第十五章 宗教改革時代
第十六章 女巫迫害之廢除
第十七章 文學中的魔鬼
第十八章 正與邪的哲學問題
結論

精彩文評

魔鬼是什麼?《魔鬼史》的作者卡魯斯有一個頗為精彩的定義:“它是宇宙中的反叛者、Tyrant王國里的獨行者、統一體的對立面、宇宙和諧中的不和諧音,規律中的例外,普遍中的特殊,不可預見的或然。”
這本書是一部相當出色的作品,卡魯斯的作品內容充實,王月瑞和劉靜的翻譯文筆優美,不過它最大的作用不是擴充讀者的知識——儘管《魔鬼史》的知識量堪稱龐大,而是啟發讀者更為廣闊的思路——儘管《魔鬼史》的傾向相對明確——但是,作者不見得希望他的讀者們被動接受這些觀點。
幾乎所有的成熟宗教都喜歡將自己的敵人描述為魔鬼,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有時我們會發現甲宗教的神明就是乙宗教的魔鬼。諾斯替教派的一支認為是魔鬼創造了世界,它將人類如同動物一般圈養起來,於是正義的上帝化身為蛇,將智慧帶給人類。可以想像Yhvh的信奉者會如何憎惡這個教派。晚出的摩尼教深受這一觀點的影響,在摩尼教神話中,光明王國與黑暗王國發生戰爭,一些光明分子被黑暗魔王俘獲,為了永遠的囚禁它們,魔王創造了作為牢籠的世界。
Catholic的一些神學家曾經認為魔鬼充斥整個地球,有人說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魔鬼,那么魔鬼最主要的性格是什麼呢?傳說魔鬼曾經去教堂懺悔。講述完自己的罪行之後,神父說就算活一千年也犯不下如此多的罪過。魔鬼告訴神父自己遠不止一千歲,因為它是與路西法一起墮落的天使之一。於是神父問他是否願意通過苦修來贖罪?魔鬼回答道:“我願意,如果苦修對我不是太繁重的話。”神父說:“那好,你每天膜拜三次,並說‘上帝,我的主和創造者,我對你犯下罪過,請寬恕我’。”魔鬼說:“不行,這樣做太丟臉了。”
驕傲是魔鬼最重要的性格,正是這種特徵驅使著魔鬼去完成許多難以想像的事情。魔鬼會後悔,魔鬼會認錯,但魔鬼不會道歉,更不會去請求原諒。因為他相信這樣做有損自己的尊嚴。很多人曾經這樣想,很多人正在這樣想,很多人將要這樣想。
魔鬼居住在地獄中,並且希望其他人也到那裡去生活。什麼是地獄呢?各種文化、宗教在不同的時期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里安達曾經講過一個寓言:一個人去世後見到了St. Peter's,St. Peter's問他有什麼需要。他要來早餐、日報以及生前習慣了的各種享受。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很多個世紀,終於有一天這個人感到了徹底的厭煩,開始詛咒聖彼得,抱怨天堂的生活過於單調。這時,St. Peter's告訴他,你並沒有在天堂,而是在地獄,因為只有在地獄每個人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在天堂的話,所有的人都必須依循Yhvh的意志行事。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地獄完全可以不是由火焰和體罰構成的,它也許和我們這個世界一般無二。但是這個寓言與千百年來各種宗教的解釋並沒有根本的差異,人類的欲望仍然是使自己走進地獄的主要原因,服從神明仍然是進入天堂的首要條件。欲望被描繪為魔鬼的象徵,對欲望的唾棄和對魔鬼的敵意曾經為很多宗教所採納。然而當欲望不再遭到鄙夷的時候,公眾對魔鬼的敵意又能維持多久呢?魔鬼必須承擔更多的罪行,如果沒有的話,人們可以隨時創造出來。然而,貼在魔鬼身上最主要的那個標籤不是邪惡,不是罪行,而是敵人。彌爾頓筆下的撒旦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反叛者,但他也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將Yhvh描述成魔鬼,而將撒旦描述為上帝。魔鬼依舊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對魔鬼有了另一種認識,這種認識即不同於以往,又不等於顛覆傳統觀念。人們欣賞並信賴魔鬼,但仍然去向上帝禮拜。改變的是什麼?也許什麼都沒有改變。魔鬼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太過接近我們的本性,於是在感到親近的同時難免產生一絲朦朧的厭惡。卡魯斯認為“鮮有例證說,與魔鬼有生意往來的人要他在契約上籤名,發誓或給出履行承諾的證明,因為他的誠實從未受到質疑。”但是每個人都知道,我們需要的是有前提的誠實,每個人都應該掌握一些說真話的技巧,否則他很難在地球上生活下去。魔鬼的多次失敗在於它沒有選擇“適度”,而人們至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適度”。魔鬼的多次失敗在於它沒有選擇“調和”,而人們至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調和”。在人類社會發生根本改變之前,魔鬼不會成為獨立的信仰,他只能作為一種信仰的共生體存在,也許它的對立面也是如此。
有人認為上帝需要魔鬼,因為魔鬼的存在人們才需要上帝的撫慰。其實魔鬼也同樣需要上帝,理由與上帝相差無幾。而人類同時需要兩者,這是兩個必須存在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