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璞

魏璞生活在晚唐宣宗大中至懿宗鹹通的中後期,這是一個由相對穩定和平靜逐步走向衰敗的時代。宣宗史稱唐代後期唯一一位比較賢明的君主。在他統治期間,國內出現了少有的平靜局面。懿宗執政後,浙東起義,雲南邊患又起,朝中爭權奪利的黨爭活動日趨激烈,唐王朝呈現全面衰敗的景象。在魏璞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只是尋訪山水名勝和題詠風物。魏璞作品與皮陸趨同的是,所蘊含的生活理想是閒、隱、雅三位一體,而這種生活理想,恰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心理更趨成熟的標誌。

基本介紹

  • 本名:魏璞
  • 別稱:魏朴
  • 所處時代:唐
  • 出生地:常州焦溪
  • 主要作品:《和皮日休悼鶴》
簡介,詩作,相關作品,

簡介

江陰、武進兩地交界處有一座舜過山,山北有舜河。相傳上古炎黃部落聯盟首領虞舜巡行四方,到過此地而得名。舜過山北有魏家村,這一帶流傳著晚唐江陰隱士魏璞與皮日休陸龜蒙過從甚密、飲酒賦詩的故事。
魏璞,又名魏朴,字不琢,晉陵(今常州焦溪)人,生卒年不詳。魏璞才高志曠,無意仕進,蔬食談飯,賦詩作文。他與同時代的皮日休、陸龜蒙都是文友,過從甚密,後人稱三人為“古君子”。
晚唐時,崔璞以諫議大夫出任蘇州刺史,皮日休出佐蘇州幕府,同陸龜蒙相識,並由此形成唱和群體。自鹹通十年(869)至十二年(871)春,以皮日休、陸龜蒙為代表的詩人群在松陵(今蘇州吳江)開展唱和活動,詩派成員共創作詩歌674首,聯句問答18首,其中皮、陸詩639首。陸龜蒙編為《松陵集》10卷,皮日休作序。這個唱和群體共11人,有“前進士皮日休”、“鄉貢進士陸龜蒙”、“前進士崔璐”、“進士顏萱”、“前廣文博士張賁”、“蘇州刺史崔璞”、“進士司馬都”、“進士鄭璧”、“前浙東觀察推官兼殿中侍御史李縠”、“處士魏璞”和“前進士羊昭業”。陸龜蒙、魏璞、司馬都、鄭璧、顏萱都是吳地人士。《松陵集》中大多是皮、陸的交往酬答之作,內容大致可分三類,一是抒寫用世之志與此志難酬之憤懣,揭露唐末黑暗現實;二是表現隱逸生活,流露淡泊放曠之情緒;三是談玄說道,題詠松鶴,及尋常應酬與遊戲文字之作。

詩作

《松陵集》收錄魏璞的《和皮日休悼鶴》兩首:
  • 其一
直欲裁書問杳冥,豈教靈化亦浮生?
風林月動疑留魄,沙島香愁似蘊情。
雪骨夜封蒼蘚冷,練衣寒在碧塘輕。
人間飛去猶堪恨,況是泉台遠玉京。
  • 其二
經秋宋玉已悲傷,況報胎禽昨夜亡。
霜曉起來無問處,伴僧彈指繞荷塘。
魏璞是位隱士,遠離塵囂,面對山水。鶴的死去,他的心情非常難過,傷感之情躍然紙上。魏璞的詩清新自然、情景神會、疏密有致。善於用蕭索的意境、孤獨的意象來傳達內心的情緒。詩人借鶴逝流露自己的傷悲,作自我的寫照,造別樣的情致。
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歎曾對魏璞的《和皮日休悼鶴·其一》作過精闢的評述。金聖歎說道,屈原問天,題目為《天問》,因為天屬至尊,不可以直接去問,所以倒過來說。這一天氣憤填膺,不能忍耐,所以不辟狂悖,公然問天。魏璞詩“‘直欲’,妙,妙!‘豈教’,妙,妙!言汝今報施,更不遵德,人生世上,復何言哉?”金聖歎還評析道,三四兩句,“風林月動”寫鶴,“沙島煙深”寫悼,更不必“疑留魄”,“已盡情”,而題理早巳“畢舉”矣!金聖歎認為,“夜葑蒼蘚”、“寒在碧塘”為大好句法,後勝於前。五六兩句,即上文盡情,下文泉台也。泉台,指墓穴,亦指陰間。第七句“人間飛去猶堪恨”是“輕輕略作一曲,描畫悼亡人左思右想,無限惋愕,妙,妙!”第八句玉京指道家稱天帝所居之處。金認為用“玉京”兩字,是鶴死後為此鶴爭價也。金聖歎曾評述過很多唐詩,但這裡共用了6個妙字,可以看出他對這首詩的偏愛。
令人感到婉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才華的詩人魏璞,他的詩作大多已經散失。目前他夠看到的僅有5首。除了上面兩首外,還有3首見《全唐詩補逸·卷之十三》,它們是:
  • 尋鳥窠跡
為訪名僧跡,言尋小曲阿。
松林春日靜,石徑晚雲多。
道法傳馴鵲,禪機顯化螺。
空潭山色印,誰與證維摩。
詩中提到的鳥窠是唐代的一名和尚,住在江陰秦望山蘆歧庵。這裡有松林、石徑,景致幽美。鳥窠禪師曾買回一批螺螄,這批螺螄尾部被剪去半截,鳥窠禪師將螺螄放入水池,後來繁殖出來的螺螄都沒有半截尾巴。水池被後人稱為放螺池。詩末提到的維摩即《維摩詰經》。《維摩詰經》中說,維摩詰是和釋迦牟尼同時的一位大乘居士,宣傳教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
  • 陪皮襲美陸魯望重過鳥窠跡
重探靈跡到空山,山下茅庵幾叩關。
不為白雲招客屐,那教清境接人寰。
螺池水色經年靜,仙嶺松聲鎮日閒。
擬約高賢同結社,好移竹室住前灣。
皮日休是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逸少,後改襲美。皮日休是鹹通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後參加黃巢起義軍,任翰林學士。黃巢兵敗後流落江南。陸龜蒙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魯望。曾任蘇湖二郡從事,後隱居甫里,自號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皮、陸二人來江陰看望魏璞,魏璞陪他倆來到秦望山蘆岐庵參觀放螺池,留下了這篇詩作。
  • 題舜山後牛跡石
耕鑿連雲磴,蹄痕見福衡。
泣天伸養志,喘月藉留名。
紀鳳儀同美,歌麟趾並榮。
勝遺方寸地,風動後人耕。
詩中提到的舜過山,是魏璞的隱居地。牛跡石在舜過山下。詩中喘月即吳牛喘月之典,吳地之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喘息不已。鳳儀是以鳳凰的儀態來比喻英俊的姿容。麟趾比喻高貴的行跡。風動指教育感化。江陰人沙曾達在《澄江詠古錄》中有一首詩《詠牛跡石》:“有虞耕鑿在山前,牛跡當年以石傳。稼事猶遺方寸地,後人風動力耕田。”可與魏璞的詩參照解讀。
魏璞作古已有一千多年,由於他生前沒有做過官,所以歷代志書都沒有對他給予很好關注,有的僅在“隱逸”人物中片言隻字有所提及。雖然我們今天只能讀到魏璞僅存的5首詩,但他還是成為入選《全唐詩》的唯一的江陰籍詩人。清代鹹豐年間,顧季慈博覽群書,廣為搜求,編成江陰人的詩歌總集《江上詩鈔》,理所當然地將魏璞列為開卷第—人。

相關作品

《全唐詩》中還收錄與魏璞生平有關的詩,如皮日休的《寄魏璞》,可以看作隱士魏璞當時的寫照:
文籍先生不肯官,絮巾沖雪把魚竿。
一堆方冊為侯印,三級幽岩是將台。
醉少最因吟月冷,瘦多偏為臥雲寒。
兔皮裘暖蓬舟穩,欲共誰游七里灘。
詩說魏璞先生不肯做官,在下雪的冬天,還要戴著頭巾手握魚竿釣魚。書籍堆成方形就是他的官印,幽靜的三級岩石就是他的點將台。穿著暖和的兔皮大衣,穩穩地駕著有蓬的木船,將同誰一起遊覽七里灘?七里灘在今浙江桐廬西南錢塘江濱。
陸龜蒙的《寄魏璞》是這樣寫的:
經苑初成墨沼開,何人林下肯尋來。
若非宗測圖山後,即是韓康賣藥回。
溪籟自吟《朱鷺曲》,沙雲還作白鷗媒。
唯應地主公田熟,時送君家麴櫱材。”
經苑指東漢任末。任末少年時勤奮好學,為拜師不計路途遙遠,編茅為屋,削荊為筆,榨樹汁為墨。讀書有心得,記錄在自己的衣服上。他臨終時告誡學生:“人好學習,雖死猶生。不學者雖存,等於行屍走肉。”宗測時南朝齊南陽(今河南鄧縣)人,世居江陵,累征不就,隱居廬山,工書善畫,又好音律。韓康,東漢京兆霸陵(今陝西西安)人,字伯休。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30多年口不二價。後隱居霸陵山中為醫,公車屢征不出。陸龜蒙將魏璞比作隱居高士宗測和韓康。“溪籟”兩句寫隱居自由自在的生活。《朱鷺曲》是樂曲名。漢鼓吹鐃歌十八曲的第一曲。傳說戰國楚威王時曾有朱鷺合沓飛翔而來舞。一說古代在鼓上飾畫作鷺形,因以為名。公田乃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稱“ 官田 ”。
《松陵集》中的唱和之作,一部分是以組詩的形式出現的,這些組詩是皮陸二人逞才鬥勝消遣自適的一種形式,其中卷4的《五貺詩》的內容與魏璞有關。當江南秋風吹起的時候,水中鱸魚肥美而難釣到,茭白脆而容易採摘。皮、陸、魏三人帶酒乘船,由五瀉涇入太湖,穿松陵(今吳江)到杭越。皮日休買了一艘長兩丈寬三尺的釣魚船,裝上布蓬以遮雨,稱之為五瀉舟,送給魏璞。同時送他的還有一支天台手杖,稱華頂杖;一個龜頭山疊石硯,稱太湖硯;—個桐廬產養和(靠背椅),稱烏龍養和;一個南海鱟魚殼樽(酒具),稱訶陵樽。這五件物品送給魏璞,皮、陸兩人都乘興作了《五貺詩》。皮日休在《五貺詩》的引言中寫道:
毗陵處士魏君不琢,氣真而志放,居毗陵凡二紀,閉門窮學。是乎,里民不得以師事之;非乎,里民不得以訾之。用之不難進,利之被人也;舍之不難退,辱非及己也。噫,古君子之風處乎進退而全者,由此道乎。抑夷之隘,惠之不恭,不能造於是也。
皮陸魏三人交友的故事在江陰流傳了很多年。近代詩人金武祥從京師回江陰,路過舜過山,賦詩一首提到此事:
皮陸相從共唱酬,舜山高躅已千秋。
蒼茫煙水洄潮流,重泛當年五瀉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