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骨

魏晉風骨

魏晉風骨又稱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指建安詩人繼承《詩經》及漢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一方面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末的大動亂、大分裂, 表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同時又在詩歌中抒發一己欲在天下建立偉業的雄心壯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晉風骨
  • 又稱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 屬性: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 特點: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簡練剛健
簡介,影響,

簡介

詩歌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簡練剛健,自然明白而流暢,成為後世詩歌推崇的榜樣。
風骨最早用於品評人物,有人認為風骨即風格,也有人認為風骨即形式、文辭與內容、思想的關係。《解說》中的“風清骨駿”即“文情並茂的、結構嚴密的、剛健朗暢的美”,這才是後世人所樂道的魏晉風骨。
自古來,詩便有“言志”之說。所謂的“志”從《尚書》的實際講應“是指作者的志向抱負”(朱自清《詩言志辯》),也就是一種個性的主張。而在後世的社會實踐中,“志”的內涵逐漸開始包含有儒家的道德內涵,而個性化的含義越來越少。
西漢初,五言不盛,止於民間,士大夫多視作民間俚曲,不甚重視。後進于樂府,這才漸為吸納。也正因為如此,樂府詩中包含了許多民歌的氣息。其詩,天真率潔,不尚雕琢。辭風上自然古樸,保留了大量的民間語言。這對後世的詩歌影響頗大。
魏晉詩歌承接樂府余脈,但又獨有新意。首先是樂府風格的文人化,使五言由民歌向文人詩轉變。另一方面,文人詩由於吸收了民歌的精華,也開始擺脫漢賦的浮華氣,形成了一種自然天成,個性飛張的風格。這方面成就較高,具有代表性,眾耳能詳的莫過於“三曹”父子。關於“三曹”其它文章說的很多,這裡不再多說。我只有一點想說明一下。曹氏父子不同於其它建安文人。“三曹”是詩人,但更是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角。這種顯而易見的主角意識是旁人所不能比的。也正是這種主角意識使他們可以說旁人所不能說,想旁人所不能想。曹操的率直從裡到外都透著大氣。他的“悲涼”、“古直”(锺嶸語)不是一般文人的感嘆人生短促,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政治眼光(如《蒿里行》、《短歌行》等)。再有,曹植的《白馬篇》中的遊俠與一般文士的遊俠也大不相同,沒有忠君的包袱,“思想感情高邁不凡”(見《漢魏六朝詩鑑賞大辭典》)。而所有這一切都是主角意識的深刻表現。在他們看來他們不只是在評說歷史,創造歷史的主體就是他們自己。
至於正始文學,則明顯具有文人氣的特徵,但在表現個性上卻與建安一脈相承。至若入晉之後,則漸少爽朗剛健的風骨。

影響

魏晉風骨對後世影響,特別是唐代諸公大聲疾呼提倡“漢魏風骨”。李白的詩個性之強,近於魏晉,思想上也近於玄老。後人說李白有清談跡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杜甫被稱為“詩史”,在內容上更近於魏晉。而白居易文辭淺白、直率更是與魏晉有不解之緣。
再者,魏晉在形式上的發展也不容忽視。五言詩的形式擴大了詩的容量,使得詩的發展出現了一個新的高潮。同時,五言詩也為詩的音樂化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儘管這在當時還並不成熟,但卻給後世提供了思路。五言詩的形式,使平仄音韻的變化更為豐富,也更具規律性。從更深層意義講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後世七言、律詩的產生,進而影響到詞、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