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莊街道辦事處

魏家莊街道辦事處位於市中區北部。東起順河街與共青團路辦事處相望,西至緯一路與經二路、大觀園街道辦事處相接,南起經七路與桿石橋街道辦事處相鄰,北至經二路與館驛街街道辦事處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家莊街道辦事處
  • 位置:市中區北部
  • 面積:0.51平方公里
  • 街巷:22條
概況,歷史沿革,

概況

面積0.5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以古老的魏家莊命名,辦公機關駐奎盛街15號,有街巷22條,里(胡同)59個。 有過往電車、汽車線路7條,沿途設22個停車站,交通十分方便。駐有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標準計量局、 人民商場、濟南無線電九廠、市中區人民醫院等165個單位。其中機關28個, 文教衛生單位24個,工廠、商店113家。經四路、順河街、人民商場一帶,商店林立,為濟南市繁華鬧市區。 魏家莊原是古歷城郊野村莊。約1821~1850年(清道光年間),有魏、曹兩姓人家為避黃河水患,從長清楚家莊遷此處定居,逐漸形成自然村。因魏姓來此最早,人口較多, 故而定名魏家莊。

歷史沿革

1904年5月(清光緒三十年四月)闢建商埠,屬保留 村莊。1948年解放後,廢除保甲制建立街政府。1952年始稱五區第四大居民委員會。 1954年改稱第四街道辦事處,1955年10月改稱魏家莊街道辦事處,1959年12月併入 館驛街街道辦事處。 1961年為市中區人民公社魏家莊分社,1963年2月恢復魏家莊 街道辦事處,1967年4月改稱紅衛街道革命委員會,1975年4月,改稱魏家莊街道革 命委員會, 1977年復稱魏家莊街道辦事處。 有工作人員36名,13個居民委員會, 125個居民小組,1988年有居民5595戶,共15328人(男7676人,女7652人);1990 年有住戶4847戶,共15341人。有漢、回、蒙古、滿族、朝鮮等5個民族,漢族人口 占94%,少數民族人口占6%。轄區工業基礎在1948年前較薄弱,只有修理行業和手工鋼製銼,縫織帆布,做 寶光墨汁,熬硫化鹼等手工作坊。1957年街道為搞好生產自救,安排社會閒散勞力 在順河街東岸辦起耐火材料組、五金組、紅爐組;1958年建立謄印組、五金制罐組、 木工組、裱糊組、被服加工組、修車運輸等14個組。1963年辦事處街辦的第一批生 產組上交區政府, 職工400餘人,資金20萬元;1973年,辦事處又將所屬的藥廠、 電材廠、 帽廠上交區工業局,職工160人,資金62.9萬元。1974年街道工業繼續發 展, 到1977年,達到48個生產廠組,有職工1260人,積累資金221萬元,上交利潤 10.4萬元; 1978年,完成產值369.8萬元,利潤47.6萬元;1982年廠組實行承包責 任制;1984年成立順河工業公司和順河商業服務公司,新增產品有:塑膠管材、薄 膜和瓶桶、 鋼床、鋼絲床心、低壓鍋爐、開水爐、滅火器等。1985年6月,鋼床編 織廠併入消防器材廠,生產的8公斤滅火器和MF3公斤乾粉滅火器,成為辦事處的重 點企業,當年完成利潤20.8萬元。
1986年街辦工業完成總產值623.3萬元, 完成利潤65.5萬元,居辦工業完成總產值83.2萬元,完成利潤18.6萬元。 1987年辦事處工業總產值1150萬元, 利潤113萬元。濟南第二消防器材廠生產各種滅火器(車)8萬具,完成產值620萬元,實現利潤51萬多元;市中印刷二廠完成產值130萬元,實現利潤11.5萬元。 1988年工業總產值1534萬元,實現利潤107.2萬元,街辦廠企10個,職工840人,主要產品有消防器材、塑膠製品、電器材料、木桿秤、刷子等30多種。 1989年工業總產值1758.7萬元, 工業銷售收入完成1445萬元,利潤完成162.9萬元。 1990年,市中五金製品廠停產,撤銷。全年工業總產值1901.4萬元,工業銷售收入914.3萬元,利潤54.32萬元。 魏家莊地區商業自濟南開埠以來日漸繁榮,在普利門與麟祥門之間,許多達官顯貴、商賈匪首聚集於此,建造公館、花園、興辦實業。1925年,商號逐年增加,1934年主要商店有:德興園酒店、順記鞋店、順成居糧棧、福盛和布店、慎昌眼鏡店等60餘家。40年代末期,商業蕭條。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扶持工商業發展,加快城鄉物資交流。1950年建成人民商場,並舉辦了濟南第一次藥材物資交流大會。1956年大商號公私合營,中等商號走上集體經營,個體戶逐年減少,到1958年基本上被取締。 1958年,濟南市政府號召街道興辦三代店(代營、代購、代銷),到1985年底,共建商業、飲食店20個。1985年在順河商業街新建一座二號樓,新開業的有順河賓館、 順河餐廳、消防器材商店,在原編織廠三層小樓建成369平方米的旅館。當年完成利潤13.4萬元,比1980年增加5.2倍。
1986年辦事處商業完成營業收入169.4萬元, 完成利潤19.9萬元;1987年對商業進行整頓, 實行承包,全年完成利潤17萬元;1988年營業收入408萬元,實現利潤32.5萬元, 商業服務業已達32個單位,職工320人,規模較大的有順河賓館、兒童用品經營部、 經四路綜合商店。1989年完成營業收入341.5萬元。1990年順河餐廳裝修後, 改名德薈樓,全年商業營業額317萬元,利潤31.4萬元。順河街與經四路兩條商業街交匯的麟祥橋, 成為轄區商業中心區。1985年4月開始興建順河商業街,7月份,面積約13000平方米的七幢大樓相繼落成。經四路上小店林立,南邊是省財政廳、省建設銀行、省絲綢大樓。麟祥南街西頭、北魏家莊兩個農貿市場互相對應,居民生活極為便利。魏家莊有聞名於世的名吃——老玉記扒雞。 轄區南側在清朝末年住戶稀少。1904年濟南開埠後,形成街巷。因位於麟祥門之西,故取名麟祥街。1916年,開闢經四路,新修麟祥門。1920年將麟趾橋改稱麟祥橋。1934年,魏家莊鋪設第一條瀝清道路。1937年,經四路鋪設瀝青。1956年,麟祥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同時改稱林祥橋,連線經四路與共青團路,打通了濟南市東西幹線。 1964年順河街街道拓寬, 民房拆遷,致和里消失。轄區修下水道960米。 1982年街巷全部修成瀝青路, 自來水進院。 1987年動工修建鳳林小區,1989年12月竣工使用,占地面積6.8公頃,總建築面積11.37萬平方米,新建住宅樓25幢,有1070平方米的幼稚園1處。小區位於繁華鬧市中心,環境幽美怡人,交通、生活極為方便。 轄區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1930年建私立道化國小,7個班級,學生341人,校址麟祥街; 1931年公立第一國小成立。1947年,建永慶街國小,4個班級,學生228人。 1964年, 麟祥南街國小成立,學生512人,同時建幼稚園一處,入托幼兒100人。 駐地文教單位有: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濟南分校、濟南第五職業中等學校、中國電影院。
1988年,魏家莊街道辦事處轄1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96名,全年發展黨員10名。黨委加強了黨員的思想教育,開展了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增強了黨員的組織、紀律觀念。 1988年,居委會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9月,辦事處成立了社會保障委員會,13個居委會設社會保障服務站,分為老年人、殘疾人、民俗改革、青少年、優撫對象(烈軍屬)、精神病人、綜合治理、生產服務等八個服務網路。完善和落實了社會保障工作。 1988年, 計畫生育工作狠抓宣傳教育, 創作了對口劇“退二胎”、西河大鼓“做計畫生育帶頭人”文藝節目。計畫生育率達100%,晚育率100%,出生率13.83‰,死亡率5.88‰,自然增長率7.83‰。計畫生育工作獲市中區紅旗單位,被評為濟南市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1988年,民政工作全地區有烈屬10戶、軍屬75戶,全年贈送擁軍慰問品312件。8戶9人發放優撫款2491元。 首屆老人節,集資670元,組織一百多老人遊覽了千佛山、解放閣等處。在區老年人迪斯科健美操比賽中,被評為一等獎。轄區有殘疾人80名。 年安置3人就業,組織殘疾人參加了市、區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獲區一等獎、獲市三等獎。1988年,各居調解委員會,學習了“十法一條例”,全年調解糾紛36起,處結率達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