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曾

魏學曾(1525年-1596年2月1日),字惟貫,號確庵。涇陽(今陝西涇陽)人。明朝大臣、學者。

魏學曾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歷任戶部郎中、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等職。在遼東時,他平定兵變、抵禦蒙古、厘治屯田,頗立功績。首輔張居正主政後,魏學曾與其不和,被貶回鄉。張居正死後,以南京戶部尚書之銜致仕。萬曆十八年(1590年),出任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四鎮軍務。他一意主戰,派兵擊殺河套回部首領唐兀·明安,獲授太子太保寧夏之役時,調集大軍進剿哱拜,直抵寧夏城下。後遭監軍梅國楨等彈劾,被逮至京城。戰後,因功被復職致仕。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魏學曾去世,年七十二。天啟三年(1623年),追謚“恭襄”。有《魏恭襄文集》傳世。

基本介紹

  • 本名:魏學曾
  • 別稱:魏恭襄
  • 字號:字惟貫
    號確庵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涇陽
  • 出生時間:1525年
  • 去世時間:1596年2月1日 
  • 主要作品:《魏恭襄文集》
  • 主要成就:撫治遼東,指揮寧夏之役
  • 官職三邊總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 諡號:恭襄
人物生平,撫治遼東,身陷朝議,和戰之爭,西討哱拜,獲罪被逮,復官致仕,卒後追謚,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撫治遼東

魏學曾十四歲時為紫陽諸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57年)參加陝西鄉試,中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登進士第,釋褐戶部浙江司主事,升任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當時有宦官為商人請求支取上萬兩糧草銀,因魏學曾堅決反對而作罷。
之後升為光祿少卿,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當時士兵黃勇作亂,魏學曾用計將其擒獲。
隆慶(1567年-1572年)初年,蒙古察哈爾部大舉進攻永平。魏學曾進駐山海關,下令諸將王治道等追擊至義院口,取得大勝。旋即升銜為右副都御史。其後,他調換將吏,招納降將,厘治屯田二千多頃,數次擊敗敵人,獲朝廷封賞。後因病離任,又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樞營。旋即改任吏部左侍郎

身陷朝議

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崩逝,大學士高拱想排擠司禮監太監馮保,囑咐御史彈劾他。魏學曾修書大學士張居正,說:“朝臣都說您與馮保有圖謀,先帝遺詔也是出自您之手。今天的事情是不應該庇護這個閹官。”張居正大怒。六月,高拱被逐出朝廷,滿朝文武都大驚失色。唯獨魏學曾高聲地說:“皇上登位伊始,就貶逐顧命大臣,詔書出自何人,不能不公開告訴百官。”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張居正的府邸爭論此事,各大臣大多數不肯去,張居正也以疾病推辭諸臣來訪。從此,魏學曾與張居正的關係更加惡劣。之後,他被貶為南京右都御史。還未上任,又被迎合張居正的給事中宗弘暹彈劾。朝廷下詔讓他以原職等候調遣,魏學曾於是回到家鄉。張居正死後一年多,魏學曾被起用為南京戶部右侍郎。又被徵召為右都御史,督察倉場。不久,從南京戶部尚書任上致仕

和戰之爭

萬曆十八年(1590年),順義王扯力克西赴青海,火落赤、真相等部進犯洮州(今甘肅臨譚),臨洮副總兵李奎、李聯芳先後被殺。朝廷命戎政尚書鄭洛經略七鎮併兼任總督,鄭洛堅辭總督之職。次年春,經內閣大臣王錫爵推薦,神宗於三月二十五日起用魏學曾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當時鄭洛主張議和,魏學曾到任後,與他意見不合。魏學曾得到了陝西巡撫葉夢熊的支持。二人抨擊鄭洛玩忽職守。恰好扯力克東歸,火落赤諸部也遷走,魏學曾道聽途說,上奏認為扯力克雖然歸去,暗地裡卻留了兩萬精兵在嘉峪,想幫助火落赤、真相。此言得到朝官的爭相附和。王錫爵心裡後悔,上疏奏明,又送信責備葉夢熊。兵部尚書石星認為扯力克既然東歸,宣府大同方面的局勢就很緊急,於是將鄭洛召回商議安撫事宜,不理魏學曾的奏疏。不久後,河套回部首領唐兀·明安完成互市交易,要求增加賞賜。魏學曾命令總兵杜桐、神木參將張剛、孤山游擊李紹祖出其不意斬殺唐兀·明安,斬首四百五十餘級,生擒二十餘人,奪馬匹器械無數。魏學曾因功加為太子少保。而唐兀·明安之子擺言太聲言復仇,號召各部落,使西北地區兵端大開。

西討哱拜

主詞條:寧夏之役
萬曆二十年(1592年)二月,致仕寧夏副總兵哱拜反叛,殺死巡撫黨馨及副使石繼芳,逼迫總兵官張維忠自殺。其子哱承恩攻陷玉泉營、中衛、廣武,黃河以西地區望風而降。只有平虜在參將蕭如薰堅守下堅決不降。隨後,叛軍進一步奪取了黃河以西的四十七座城堡,並且渡過了黃河,又誘使河套地區的著力兔、宰僧等部進犯平虜、花馬池,陝西全境震動。
三月,魏學曾下令副總兵李昫率游擊吳顯趕赴靈州,另遣游擊趙武赴鳴沙州,沿黃河一帶阻止叛軍南渡,自己進駐花馬池,正當叛軍的衝要。李昫等渡過黃河,收復了被占領的四十七座城堡,只有寧夏鎮城還被叛賊盤踞。著力兔等部與叛軍遙相呼應,哱拜、土文秀進攻趙武於玉泉。哱雲引導著力兔攻平虜,被蕭如薰設下埋伏射死。李昫回救趙武,成功解圍。四月,李昫領兵與前任總兵牛秉忠抵達寧夏鎮城下。當時,神宗已提拔董一奎為總兵,李賁為副職。不久,又命蕭如薰接替董一奎、麻貴接替李賁。二人還未到任,李昫等已經攻城。叛軍從東西二門各派驍勇善戰的騎兵三千迎戰,步兵排列火車為陣營。明軍發動進攻,奪得戰車百輛,乘勝追擊,將叛軍逼入湖內,叛軍淹死的不可勝計。次日,許朝、土文秀等叛將脅迫慶王登上東城,乞求暫時罷兵,詭稱願意獻出首倡叛亂者的腦袋。正好明軍糧草耗盡,於是退至附近的城堡休整。
魏學曾日夜辦理糧草,調動延綏、莊浪、蘭、靖、榆林的部隊。道路遙遠,打造的船隻也沒有準備好,於是駐於花馬池,等部隊一到就移到靈州。很快,延綏游擊姜顯謨、都司蕭如蕙,甘州前任總兵張傑及麻貴軍都到了,又抵達寧夏鎮城進攻。叛軍考慮到延綏、榆林的明軍出動後,城內空虛,便勾結黃台吉的妻子,命令他兒子舍達夫等人攻掠舊安邊、磚井堡以牽制明軍。哱承恩又以計謀集合叛賊兵力,埋伏在延漢渠,搶掠二百輛運糧的車子。魏學曾從花馬池回靈州,被叛賊包圍,直至援軍抵達後才獲救。麻貴等數次攻城未能攻下,慶王妃方氏自盡,慶府的宮人、金帛被搶掠一空。朱秉忠在戰鬥中右腿負傷,於是明軍再次撤回。此時神宗聽從兵部尚書石星的建議,賜給魏學曾尚方寶劍督戰,允許他將“違者立斬”。正好寧夏巡撫朱正色、甘肅巡撫葉夢熊、監軍御史梅國楨,大將劉承嗣、董一奎、李如松先後抵達。六月,明軍再一次攻城,仍連戰不下。
起初,魏學曾想招降叛軍大將劉東暘、許朝,命他們殺死哱拜父子以贖罪。劉東暘等四人卻相約同日同月死,折斷魏學曾所派使者葉得新的小腿,將他關在獄中。朱正色被叛軍欺騙,派曾總管寧夏軍的張傑進城招降。結果葉得新罵賊遇害,張傑也被扣壓。魏學曾之前請求安撫叛軍,被神宗嚴詞責備。等到這時,寧夏鎮城中的百戶姚欽、武生張遐嶺用箭將一信射到城外,相約為內應,半夜點火為信號。火點後,城外的官軍未到,叛賊將與姚欽同謀的五十餘人殺死,姚欽逃奔明軍大營。當時,叛軍對外假意要求撫恤以緩兵,暗地裡與盜匪勾結,然而糧食已吃完,形勢更為不利。七月,魏學曾與葉夢熊、梅國楨定下計策,決黃河大壩讓黃河之水灌城,水達到城下。此時,河套部落的卜失免、莊禿賴率三萬騎兵進犯定邊、小鹽池,以鐵雷為前鋒,另派宰僧領一萬騎兵從花馬池西沙湃口進攻,聲援哱拜。麻貴在右溝成功將其阻擊,使其分路赴下馬關及鳴沙州。魏學曾命游擊龔子敬扼守沙湃口,征延綏總兵官董一元搗毀鐵雷的巢穴,斬首一百三十餘級,河套諸部大驚而走。在沙湃口包圍龔子敬,龔子敬戰死,但叛軍至此失去了外援。魏學曾增大壩水決口。八月,黃河決口,大堤毀壞,又修治大堤,寧夏鎮城外水深有八、九尺,東西城崩塌百餘丈。著力兔、宰僧又進入李剛堡,被李如松、麻貴等擊敗,被追擊至賀蘭山。叛軍更加害怕,要求和議,明軍對是和是戰懸而未決。

獲罪被逮

魏學曾招降劉東暘、許朝時,曾停駐固原十餘日等待訊息,被神宗責以“玩寇(玩忽職守)”。李昫渡黃河又稍遲,使得松山、河套諸部先進入,明軍由是再次失利。魏學曾在平叛伊始,曾上疏要求監軍不要參與兵事,神宗命梅國楨遵守,梅國楨對此頗為不滿。其後,梅國楨彈劾諸將觀望,並定魏學曾為“玩寇”罪。給事中許子偉也彈劾魏學曾為招撫所迷惑,耽誤了國事。梅國楨又說僉事隨府從城上逃下,叛軍命令四個人下來捉拿,明軍距離咫尺卻不敢上前救援。而北邊河套諸部數萬人截斷明軍糧道,殺戮無數,魏學曾卻隱匿而不上報。神宗於是大怒,將魏學曾逮至京城,而命葉夢熊接替他,史稱“夢熊遂成功”。
據記載,魏學曾被捕時,朝臣數十人上疏援救,寧夏將士也“號泣送之”。

復官致仕

魏學曾逮捕不到一個月,寧夏城破,明軍乘勢而入,哱拜之亂平定。神宗在詔書中稱其“功魁實罪首也”,將其奪職為民。至十一月,朝廷論功,命他以原官致仕。
魏學曾任事勤勞。灌城招降的計策,本來是他的建議。等到宣報大捷,神宗召見大學士趙志皋張位,二人極力為魏學曾辯解,兵部尚書石星等朝臣大多稱魏學曾無罪。梅國楨也上疏說:“魏學曾應變稍慢,臣請求責備諸將是要振奮士氣,而逮捕魏學曾的命令,發自臣的上疏,臣深感悔恨。魏學曾不獲昭雪,臣將受到萬世的譏刺。”李如松說:“魏學曾被捕時,三軍將士淚如雨下。”葉夢熊也將功勞歸於魏學曾。神宗開始不聽,後來才恢復魏學曾的官職。

卒後追謚

萬曆二十四年正月四日(1596年2月1日),魏學曾在涇陽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御史張邦俊建議為魏學曾等十四人補,但未獲準。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神宗賜祭四壇,“給全葬”。
天啟元年(1621年)正月,禮部左侍郎周道登奏請補上魏學曾等四十四人的“職名行實”,明熹宗準奏予謚。
天啟三年(1623年)九月後,熹宗下詔賜魏學曾諡號為“恭襄”。

主要成就

魏學曾巡撫遼東時,平定兵變、抵禦蒙古、厘治屯田,頗立功績。他還曾於廣寧(今遼寧北鎮)設戰車營,並對偏廂車作改進:每2輛中設拒馬槍1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2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12柄,同樣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車用卒25名。共有車120輛,步卒3000人。
魏學曾總督四鎮軍務時,一意主戰,派兵擊殺河套回部首領唐兀·明安。寧夏之役時,調集大軍進剿叛軍首領哱拜,直抵寧夏城下。後雖被劾免職,但其努力仍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個人作品

千頃堂書目》著錄有魏學曾的著作數種:《涇陽縣誌》、《魏恭襄公文集》(十卷)及《遼陽奏議》。又有《四書儀式》,為“鄉人祭酒”,“每事為綿蕞以行”,今已多亡佚。
今存《魏恭襄文集》九卷,及《涇獻文存》中所收語錄體《確庵要語》六十二條、詩《題寶峰寺壁》一首。

人物評價

賈希夷:至督臣魏學曾,威望素隆,機宜曉暢。(《明神宗實錄》引
張棟:魏學曾以壯猷元老,奉旨起用,中外共稱得人。(《明神宗實錄》引
李汝華:至四鎮之事,魏學曾已身任之,必使遺孽盡殲,流虜盡逐。凡剝軍媚虜,積弊一切祛除。非特以大虜一歸,遂為完策也。(《明神宗實錄》引
陳懿典:今事將兩月,天兵四集。魏學曾既已身親督戰,又加以葉夢熊朱正色之戮力,李昫、李如松之奮勇,梅國楨之請纓,沈思孝之犄角,謂宜賊黨寒心,天威震迭,滅此而後朝食。(《為西事孔棘敬陳一二方略疏》
梅國楨:①如督臣魏學曾,親駐花馬池,極為得體。則清水興武橫城一帶,可保無事。(《第五疏》)②督臣魏學曾,信臣之真。而臣亦憫學曾之苦,相與約誓同心滅賊。臣感其忠誠,盡心計議。學曾每夜露香跪禱,願以餘生贖一城生命。魏督臣於討逆甚有功,以(闕)緩被逮。不旬日,而西事竟平。(《第八疏》)③學曾應變稍緩,臣請責諸將以振士氣,而逮學曾之命,發自臣疏,竊自悔恨。學曾不早雪,臣將受萬世譏。(明史》引
李如松:學曾被逮時,三軍雨泣。(《明史》引
趙志皋張位:學曾忠義老臣,軍中勤勞頗見成績,乞賜寬宥。(《明神宗實錄》引
朱翊鈞:魏學曾雖復城堡四十餘處,不能早計定亂,功魁實罪首也。(《明神宗實錄》引
葉夢熊:前督臣魏學曾功罪相同。今寧夏已平,學曾未蒙寬宥,臣愧愈深,臣病癒劇。(《明神宗實錄》引
劉弘寶:魏學曾值寧夏之變,經畫苦心。雖平定收功,在新督臣(葉夢熊)。然兵變以來,拮据料理,當功過相準者也。(《明神宗實錄》引
史孟麟:寧夏之功,說者以為葉、李實攘魏之功。魏學曾功魁罪首,業巳鑒自聖衷。然被罪,則救者連章;敘功,則贊者交口。人心如此,公論可知。(《西夏敘功敬陳末議以重爵賞疏》
于慎行:朔方哱氏之變,使總督之臣提兵急趨,掩其未備,數夕之間可以授首。而游卻不定,逗撓不前,師老財殫,賊勢日盛。向非國家福力,廟社之靈,其不為唐之北庭、宋之靈夏者幾何哉!(國榷》引
盛以(闕):魏確庵先生以亮軌峻猷,為當代名卿。其所敘述論著,務當實中窾,不為巵言媚致。故投贈之詞,即其人之韋弦。紀列之詞,皆為國之衡鏡。言之則有徴,而措之可底。績蓋根茂,而實繁膏沃而光曜。豈竄竊餖飣、靡防虛恢者所能及哉?(陝西通志
張岱:凡古之良將用兵。或緩或急,各有機宜。及其成功,則有幸有不幸耳。寧夏之役,賞葉夢熊之急則是,罪魏學曾之緩則非。何者?蓋勝敗兵家之常,我明論功,稍一不勝,輒酷罰隨之,則是街亭之恥,諸葛武侯亦不能保其首領,而況其他乎!成功難而獲罪易,介冑之士所以枕戈而嘆也。我明之武功不振,卒至滅亡,豈不職是故哉?(石匱書
谷應泰:比神宗受賀,承恩俘馘,雖師武諸臣協謀有力,而葉夢熊聲請討賊,自辦糗糧,梅國楨仗劍從軍,力保李氏,蕭如熏之妻楊氏,{替}珥犒軍,群婦固守,則尤卓犖者也。(明史紀事本末

親屬成員

兒子:魏知觀,在魏學曾死後,請求郭正域為父撰寫墓志銘

史料記載

《大司馬總督陜西三邊魏確庵學曾墓志銘》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三·平哱拜》
明史·卷二百二十八·列傳第一百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