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漢語辭彙)

鬼子(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鬼子,指罵人的話;從前對外國人的鄙稱。見清 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九:“若鬼使,則出使外洋之員;以西人初入中國,人皆呼為鬼子也。”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橫行中華大地,燒殺搶奪無惡不作,“鬼子”遂成為“日本鬼子”的通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子 
  • 外文名:devil
  • 拼音:guǐ zi 
  • 注音: ㄍㄨㄟˇ ㄗㄧ
  • 屬於:侵略者
詞語解釋,其它含義,

詞語解釋

1. 詈詞,猶言鬼東西。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士衡(陸機)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宋·陸游《北窗病起》詩:“更事公終賞識,欺人鬼子漫縱橫。”
2. 在帝國主義侵華時期,對外國人的一種蔑稱。
洪琛《趙閻王》第三節第七幕:“那鬼子盡教著村里人吃洋教,說鬼子話,拜洋菩薩。”葉聖陶《春聯兒》:“將來把東洋鬼子趕了出去,你趕緊回來吧。”

其它含義

據不完全考證,“鬼子”此名詞,為中國人所創,泛指日本人,或指在侵華時期的日本士兵。或指外國人,稱其洋鬼子。例如,英國鬼子、美國鬼子、德國鬼子等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文化現象是,華族人罵外族人一般都用“鬼子”這個詞,而華人罵華人一般都用“匪”一詞。
“鬼子”也是道士對魔鬼的蔑稱(依據《聊齋志異·畫皮》)。由於最早震動全國的侵略軍是白種人,而在一些鬼怪畫中的小鬼大多是面目扭曲的形象,所以中國人民就把五官“怪異”的白種人憎稱作“鬼子”,後來用以泛稱侵略者。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橫行中華大地,“鬼子”就成為“日本鬼子”的簡稱。
日本鬼子
明清以來,我國沿海一帶都受到日本海盜的侵襲,當時就出了抗倭英雄戚繼光,那時我國人民稱日本海盜為“倭寇”,可是到了近代,我國人統稱日本侵略者為“鬼子”。何時開始,“倭寇”變“鬼子”呢?據說出於一副對聯。
侵華日軍戰犯東條英機侵華日軍戰犯東條英機
甲午海戰前,清庭一位大臣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結束,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人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污清國。記者雲集後,日方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這真是新鮮事,日本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聯曰:“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日本人的上聯意思是說:我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里馬,張的是長弓:文的也不簡單,光“大王”就有八個,他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誰知,李鴻章也不示弱,先要日方準備硯台磨好墨,再鋪好白絹,然後大筆一揮寫下聯:
聯曰:“倭人委,襲龍衣,魑(chī)魅(mèi)魍(wǎng)魎(liǎ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眾多記者看了,個個叫好。下聯的意思是: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從此大家不再稱日本侵略者為“倭寇”,改而稱為“鬼子”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