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兒行

《鬻兒行》是清代詩人陸嵩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此詩猶如一組電影鏡頭的組合,前八句寫賣兒前和賣兒時的情景,中間四句則寫賣兒後的情景,餘下幾句是詩人對老夫老婦的安慰之語,是語調沉重的畫外音,結束了這幕人間骨肉分離的悲劇。全詩深衷淡貌,語言通俗平易而意味深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鬻兒行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新樂府詩
  • 作者:陸嵩
  • 作品出處:《意苕山館詩稿·卷四》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鬻兒行1
老夫牽兒上街鬻,老婦相隨道旁哭。
“兒年雖幼頗有知,掃地烹茶習已熟2。”
客問鬻兒幾何錢3?老夫老婦俱涕漣4
“是兒親生不論價5,但願小過休笞鞭6。”
兒隨客去遠難喚,老婦歸來哭且怨。
可憐老夫不敢言,忍淚吞聲欲誰勸。
君不見,東家有男朝無餐,西家有女衣不完7
老夫老婦慎勿嘆,兒雖遠去無饑寒。
嗚呼!兒苟無饑寒8,鬻兒何用心悲酸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鬻(yù):賣。
  2. 烹茶:煮茶或沏茶。習:學習,練習。
  3. 幾何:多少。《莊子·知北游》:“雖有壽夭,相去幾何?”
  4. 涕漣:涕淚漣漣。黃滔祭宋員外》:“芝焚桂爇,璧碎珠捐,至於路行,孰不涕漣。”
  5. 是:這個。
  6. 休笞(chī)鞭:不要用竹板打和鞭子抽,也作“鞭笞”。小過:小過錯。
  7. 完:完好,完整。杜甫石壕吏》:“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8. 苟:暫且。
  9. 悲酸:悲痛酸楚。王羲之《奄至帖》:“無由敘哀,悲酸!”

白話譯文

老夫牽著兒子上街去賣,老婦相隨在道旁哭泣。
老婦對買主訴說:“兒子雖年幼,但很有知識,掃地煮茶習已熟練。”
客人問賣兒要多少錢?老夫老婦都涕淚漣漣,說道:
“兒是親生不忍心論價,但願有小過錯不遭鞭笞。”
兒子隨客人走遠難以喚回,老婦歸來又哭又埋怨。
可憐老夫不敢言語,忍淚吞聲有誰來勸。
你沒看見,東家有男孩早晨沒有吃的,西家有女孩衣服破爛不堪。
勸老夫老婦不要嘆息,兒子雖然遠去了,但沒有饑寒。
唉!兒子暫且沒有饑寒,賣兒子何用悲傷心酸?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內容上,此詩敘述了一對老夫婦忍痛賣兒的經過,大概是詩人有感於鴉片戰爭期間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以真摯動人的筆觸,描繪了父母賣子這一人間慘劇。
“老夫牽兒上街鬻,老婦相隨道旁哭。”此詩一開頭便將一幅令人慘不忍睹的“鬻兒圖”赫然推出,句中寫老夫心腸似乎很硬,故說他“牽兒上街鬻”。而老婦雖然無法忍受這撕心裂肺吸的痛苦,卻又萬般無奈,唯有跟在老夫後面痛哭而已。詩人僅用兩句,便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生離死別、令人柔腸寸斷的環境中去。接下去兩句是老夫為使兒子有人收養而極力誇獎他的話。小小年紀,聰明伶俐,掃地烹茶,樣樣能行。全詩雖然沒有正面描寫小兒,但從這兩句中可以間接地感受到一個天真可愛、勤快懂事的兒童形象。“客問鬻兒幾何錢”以下四句,層層變化。前面寫老夫牽兒上街,誇耀兒子,都是為了表現老夫的“心腸之硬”,與老婦愛憐兒子作對比。而當客人問兒子價錢時,老夫卻再也禁不住內心悲痛終於“淚水漣漣”了。與此相反,前面寫老婦為賣兒而痛哭,這裡卻寫她違心地同老夫一起巴不得客人將兒子馬上領走。詩人將夫妻二人賣兒時複雜而矛盾的傷痛心理變化自然地描寫出中,使“賣兒”這一反映人民生活困苦最具典型意義的悲劇更加真實感人。兒本親生,豈忍論價。“不論價”為的是兒將來的待遇“小過休笞鞭”。老夫老婦這悲切的請求,寄託著深重的父母之愛和骨肉深情。
“兒隨客去遠難喚”一句,尤為沉痛哀切。愛子隨人遠去,父母苦苦呼喚,如一幅天涯腸斷圖,令人倍覺悽慘。“老婦歸來哭且怨”與首二句相照應,一寫賣兒前的慘景,一寫賣兒後的悲況。如果說賣兒前尚可強忍悲痛的話,那賣兒之後的淒涼孤苦與巨大的失落感,猶如天災突降,使人難以承受。此時此刻,兒子的可愛形象,如同烙印銘銘刻腦海。老夫對老婦的怨恨,不敢也不能有什麼話說。因為老夫的哀傷已經到了極點。“忍淚吞聲”,悲痛欲絕,無法勸慰老婦。“可憐老夫不敢言,忍淚吞聲欲誰勸”二句,好像一個特鏡頭,將老夫強咽淚水,欲勸慰老婦卻又無言的極其痛苦神情鮮明而真切地刻畫出來。老婦可以盡情發泄內心悲傷,而老夫只有任憑巨大痛苦猛烈撞擊自己的心靈卻又不能表露。於此,父子之情、夫妻之情都同時得到了極高升華。這與前面對老夫強裝硬心腸的描寫形成鮮明對照,讀後倍增傷感。至此,全詩的悲劇氣氛達到高潮。
“君不見”以下各句,是詩人對老夫老婦的安慰之語:有兒有女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兒雖遠去卻能免饑寒。“兒苟無饑寒,鬻兒何用心悲酸?”貌似平靜的寬解,實流露出詩人對失兒夫婦的深深同情,及對釀成這一人間慘劇的黑暗社會的無比憤懣中,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尖銳諷刺。
全詩深衷淡貌,語言通俗平易而意味深長,通過對描寫、敘事、對話的穿插運用來刻畫出老夫、老婦生動而飽滿的性格,強烈的感情意緒奔涌迴蕩於客觀平靜的敘寫之中,無同情之語而同情之心流淌於字裡行間,無指斥之辭而對吃人社會的不滿憤怒力透紙背。

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褚斌傑:詩人用平實自然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老年夫婦賣兒鬻女的悲慘圖畫。夫婦年老,本當需要兒女照料,然而為生活所逼,卻不得不含淚賣掉自己的親骨肉。而這一切,又是黑暗的社會制度所造成的。其中小兒的話和耆年夫婦對客說的話,字字驚心,句句動魄,令人不能卒讀。(《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鑑賞(下冊)》)

作者簡介

陸嵩(1791年—1860年),字希孫,號房山,江蘇元和(今江蘇吳縣)人。廩貢生。曾任鎮江府學訓導。其詩歌多聯繫現實,樸實自然,流暢易懂,有《薏苕山館詩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