鬹

中國新石器時期陶製炊事用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鬹
  • 部首: 鬲 
  • 拼音: guī
  • 筆畫: 18
  • 筆順編號:1254312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名>
鬹
中國新石器時期陶製炊事用具,有三隻空心的足 [a pitcher with three legs]
鬹,三足釜也。有柄喙。——《說文》。段玉裁注:“有柄可持,有喙可寫物。”
一種炊、飲兩用的陶製器具,形制與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型的“流”,也稱作“喙”,有三足。《說文·鬲部》:“鬹,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於燉煮羹湯鑊溫酒,做好後作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這種器具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
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瓷鬹頸部加粗,有的甚至與腹部連成一體,三足有袋足和圓錐形實足,鳥嘴形流加大並朝天上揚。鋬漸粗壯,呈絞索形。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至商代的白陶鬹製作更加精美,有的口沿裝飾鋸齒形花邊,鬹上有長方形鏤孔,流外側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居隋切《集韻》均窺切,音規。《說文》三足釜也。有柄喙。
又《集韻》俱為切,音媯。義同。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鑊也。通作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