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陶

鬱陶

鬱陶,漢語辭彙。

拼音:yù táo

古人解釋“鬱陶”一詞頗多紛歧,王念孫《廣雅疏證》參會眾說,指出“鬱陶”兼憂、喜二義,“大抵喜憂不能舒,結而為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鬱陶
  • 拼音:yù táo
  • 釋義:內心憂悶不樂而外似喜樂之貌
  • 出處:《書·五子之歌
詞目,拼音,引證釋義,古人解釋,相關詞語,套用,用典,

詞目

鬱陶

拼音

yù táo

引證釋義

《爾雅.釋詁》曰:鬱陶繇喜也。按:繇音憂。郁,憂也;陶,喜也。
1、憂思積聚貌。
《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孔 傳:“鬱陶,言哀思也。” 陸德明 釋文:“鬱陶,憂思也。”
《孟子·萬章上》:“象曰:‘鬱陶思君爾。’”
《楚辭·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王逸 註:“憤念蓄積盈胸臆也。”
《史記·五帝本紀》:“舜往見之。鄂不,曰:‘我思舜正鬱陶!’”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鬱陶增思,寤寐永嘆。”
清 姚士陛 《月夜泊慈水》詩:“舟泊聞宵柝,鄉心正鬱陶。”
俞鍔 《島南雜詩》:“蠻蠻蕭雨正鬱陶,挑燈夜半讀《離騷》。”
2、引申為凝聚貌。
杜甫 《大雨》詩:“上天回哀眷,朱夏雲鬱陶。”
3、形容喜而未暢。
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思陶” 漢 鄭玄 註:“陶,鬱陶也。” 孔穎達 疏:“鬱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南朝謝朓《直中書省》詩:“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蕩。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虛中 《贈秀才》詩:“誰解伊人趣,村沽對鬱陶。”
湯顯祖 《紫簫記·遊仙》:“春心鬱陶,春色嬌嬈,花前雁後同驩笑。”
4、猶鬱燠。暑氣蒸郁。
初學記》卷三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何太陽之赫曦,乃鬱陶以興熱。”

古人解釋

《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正義》曰:“鬱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古人解釋“鬱陶”一詞頗多紛歧,王念孫《廣雅疏證》參會眾說,指出“鬱陶”兼憂、喜二義,“大抵喜憂不能舒,結而為思”,故喜意未暢謂之鬱陶,憂思憤盈亦謂之鬱陶,暑氣蘊隆亦謂之鬱陶。事雖不同,而同為鬱積之義。按王說極是。“憂”、“喜”本可互相轉化,故“鬱陶”既可訓為“憂思”,又可訓為“喜樂”。
《性自命出》簡說:“凡至樂必悲”,“哀、樂,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遠。”
《禮記·樂記》說:“樂勝則流”,《禮記·曲禮》說“樂不可極”,說的都是“憂悲”與“喜樂”之間的辯證關係。中古漢語中“傷心腸斷”或用為“歡快”意,“哀”或用為“歡欣快樂”意,也是這一觀念的反映。

相關詞語

鬱陶思君

套用

勸忍百箴·欺之忍》
鬱陶思君,象之欺舜。校之烹魚,子產遽信。
趙高指鹿,延齡羨餘。以愚其君,只以自愚。丹書之惡,斧鉞之誅。
不忍絲髮欺君。欺君,臣子之大罪。二子之言,千古明誨。
人固可欺,其如天何!暗室屋漏,鬼神森羅。作偽心勞,成少敗多。
鳥雀至微,尚不可欺。機心一動,未彈先飛。人心叵測,對面九疑。欺罔逝陷,君子先知。設遁邪淫,情見乎辭。噫,可不忍歟!

用典

孟子·萬章上》:“象曰:‘鬱陶思君爾。’
鬱陶、繇,喜也。(《孟子》曰:“鬱陶思君。”《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即繇也。古今字耳。○繇音由。)
[疏]“鬱陶、繇,喜也”。
○釋曰:皆謂歡悅。鬱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注“《孟子》”至“字耳”。
○釋曰:雲“《孟子》曰:鬱陶思君”者,案《孟子》云:“象往入舜官,舜在床琴。曰:‘鬱陶思君爾。’忸怩。”
趙氏注云:“象見舜生在床鼓琴,愕然,反辭曰:‘我鬱陶思君,故來。’爾,辭也。忸怩而慚,是其情也。”
《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者,下《檀弓》文。鄭注云:“陶,鬱陶也。詠,嘔也。猶當為搖聲之誤也。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雲“猶即繇也,古今字耳”者,言《禮記》“猶”即此經“繇”也,古今字異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