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蛾

鬧蛾

鬧蛾亦稱“夜蛾”、“蛾兒”,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用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然後用色彩畫上須子、翅紋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鬧蛾
  • 作用:頭飾
  • 形態:花、蟲、草
  • 出處:《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自歲莫正旦,鹹頭戴鬧蛾,乃烏金紙裁成,畫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 清 王夫之 《雜物贊·活的兒》:“以烏金紙剪為蛺蝶,朱粉點染,以小銅絲纏綴針上,旁施柏葉。迎春,元日,冶遊者插之巾帽,宋 柳永 詞所謂‘鬧蛾兒’也,或亦謂之‘鬧嚷嚷’。” 清陳維崧 《望江南·歲暮雜憶》詞之一:“人鬭南唐 金葉子,街飛 北宋 鬧蛾兒。”。
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婦女戴之,以應時節,蓋取蛾兒戲火之意。至明代,仍很流行,“鬧嚷嚷”即其遺制。宋范成大《菩薩蠻》詞:“留取縷金幡,夜蛾相併看。”宋康與之《瑞鶴仙》詞:“花影亂,笑聲喧。鬧蛾滿路,成團打塊,簇著冠兒斗轉。”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蟬貂袖(宋刻’貉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