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

《說文》:“鬌,發隋也。從髟,晴省。”徐鍇系傅:“鬌,發墮。從髟,墮省聲。”
(一)chuí《廣韻》直垂切,平支澄。歌部。
毛髮脫落。也指發落頭禿.《說文·髟部》:“鬌,發隋也。”《廣韻·支韻》:“鬌,發落。”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六:“關中俗謂發落頭禿為椎。……《說文解字》云:‘鬌,發墮也。’呂氏《字林》、《玉篇》、《唐韻》並直垂反,今俗呼鬌。音訛,故為椎耳。”又引申為盡,光。《方言》卷十二:“鬌,盡也。”郭璞註:“鬌,毛物漸落去之名。”
(二)duǒ《廣韻》丁果切,上果端。又徒果切。歌部。
①兒童剪髮時留下的一部分頭髮。《玉篇·髟部》:“鬌,小兒翦發為鬌。”《集韻·果韻》:“鬌,剃餘發。”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髟部》:“鬌,本發落之名,因以為吞發不翦者之名。”《禮記·內則》:“三月之末,擇日翦發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鄭玄註:“鬌,所遺發也。”孔穎達疏:“三月翦發所留不翦者謂之鬌。”《金史·濟安傅》:“丁巳,翦鬌,奏告天地宗廟。”清·毛奇齡《李女宗守志記事》:“童子飾鬌。”
②發美。《集韻·果韻》:“脅,發美。”宋·方岳《風流子》:“雲松鸞髻鬌,月襯馬蹄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