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第三中學

高青縣第三中學

高青縣第三中學是在原高青縣常家中學的基礎上,於2007年4月開始改擴建工作,2008年8月底竣工,9月初原木李國中、趙店國中、樊林國中和常家國中整合到高青三中,標誌著高青縣國中進城工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近年來,高青縣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城區建設和改造的力度不斷加大,城區人口迅速增長。而城區中國小規模仍然偏小,難以滿足人民民眾對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同時,面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高青縣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水平亟需進一步提高。高青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確立了“高中段抓整合,國中向縣城集中,農村國中改建鎮中心國小”的布局調整思路,把高青三中建設作為2007年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不斷加快國中進城步伐,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青縣第三中學
  • 簡稱:高青三中
  • 位置:淄博市高青縣田翟路6號
  • 學校屬性:縣級中學
  • 創辦時間:2008年9月
  • 在校人數:3000餘人
承歷史厚重,展時代風采。學校剛成立,就把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培養什麼樣的人、怎么培養等根本性問題提上了議程,組織教職工進行醞釀討論。
高青縣第三中學
新建的高青三中,坐落在黃河河畔,是淄博市距離黃河最近的學校,教師與學生絕大多數來自和成長於黃河之濱的家鄉故土,對黃河有著天然、質樸的親切情感,師生受黃河精神、黃河品格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加之高青縣作為淄博市唯一被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開發區的區縣,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對於高青三中有了更直接更現實的影響。經過反覆討論、認真梳理、精心提煉,站在歷史與現實交匯點的高青三中,勇於擔當,扛起了弘揚黃河文化,培育華夏英才的大旗。把“浸潤黃河文化,奠基幸福人生”作為主體文化和核心理念,以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之相應,把學校願景形象定為“黃河之畔的教育明珠”。依據黃河精神中外柔內剛的品格,把“德成方圓,志行千里”作為校訓。依託黃河凝聚各族兒女,勇往直前的精神,把“和諧奠定立校之本,統籌聚合發展之力,創新成就引領之勢”作為辦學策略。“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個性張揚、知識全面的幸福學子”這一培養目標,更是黃河文化母愛情懷在高青三中的傳承和展現。黃河文化,高青三中人的精神家園
積極踐行“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創新實施“合格+技能”育人新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在保證學生學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前提下,每人至少參加一個社團或興趣小組,至少掌握1—2門特長技能,保證每個學生的天賦和潛能,都得以發揮和施展。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改革,依據“學習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為上自律”原則,把小組由單純的學習合作,拓展到學習、做人等各個方面的合作,將小組打造成學校里學生張揚個性、培養能力、自主管理的最基本單位。
以社團建設為依託,為學生搭建平台,發展特長,展示自我。健全完善學生會、共青團組織,充分發揮學生會、共青團在學生管理和自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黃河之聲”校園廣播電台,創辦《春溪》校刊,開闢校園網站,成立“書人”文學社和“語文人生寫作室”,實施特色班級創建。 開展理財教育、感恩教育,完善文明監督崗、紅旗班委、文明宿舍、溫馨學生公寓評選等制度。
定期舉辦“黃河藝術節”、趣味運動會、“魅力體育、活力校園”等特色主題活動。依託舞蹈隊、美術小組、音樂小組等各類興趣小組,為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提供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動手設計、當場操作、現場比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歷練、展示提高的舞台。
在山東省第二屆中學生創新實驗展示大賽中,參加比賽的7名同學全部獲獎,榮獲“ 淄博市少年科學院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在全縣籃球、桌球比賽中,獲得男子團體冠軍和女子團體亞軍;在全縣“白靈藝術節”比賽中,連年榮獲一等獎。在全市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獲得“淄博市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乙組第一名”,學校的武術團體操代表高青縣參加了淄博市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高青三中,成就幸福人生的搖籃。
把黃河文化中的剛柔相濟運用於制度建設,學校管理原則確定為:“重人文,亦重製度;重決策,更重落實”。以人文關懷激發活力,以制度約束提供保障,和諧共生,相得益彰。
立足學校實際,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放在首位。按照民主程式先後制定了《高青三中教學常規基本要求》、《教代會制度》、《教職工考核方案》、《職稱評聘辦法》、《績效工資方案》、《班主任考評細則》、《管理制度彙編》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完善了制度體系,做到施政有依據,辦事有章法。
賦予制度以人文內涵。學校管理主動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小到值班安排大到職稱評聘,一律公開,保障師生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內容上儘量淡化硬度,多算加法、少算減法,多做隱性考評、少做剛性評價,多激勵、少處罰;措辭上避免使用“禁止”“杜絕”“必須”“不能”等生硬詞語,少用甚至不用違反什麼就怎么扣分、怎么處罰的提法,多用不違反什麼或遵守什麼就如何得分、如何獎勵的提法。
堅持與時俱進,體現以人為本,建立制度制定、修改機制。每項制度的出台,都要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民眾意見,重大改革管理制度的出台,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徵求意見常態化、制度化,堅持每學期進行2次徵求意見活動,通過教代會,對有關制度進行修訂,把制度的修訂過程作為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
積極為師生辦實事好事,工作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時時處處彰顯人文情懷。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教職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體現,關心學校、熱愛學校、建設學校的熱情高漲。高青三中,和諧溫馨的大家庭。
“與黃河一起奔向太陽,共創高青三中輝煌”是學校校歌的主題,也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主旨。以黃河襟懷坦蕩、大愛無疆的陽光心態和百折不回奔向太陽的陽光精神,打造“陽光”教師團隊。開展“陽光、愛心、責任”為主要內容的師德教風建設,對教職工進行多種形式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教育。堅持一年一度“師德教風建設活動月”和師德標兵、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評選活動,舉辦“學師德、鑄師魂”演講比賽,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紀律與自由、民主與集中、得與失、作為與地位的關係,在工作中感受快樂、體會成功、享受幸福,營造寬鬆和諧的人文氛圍,打造一支陽光樂觀、有責任、有愛心的教師團隊。
以百折不回奔向太陽的黃河精神,和多色彩、穿透力強的陽光品質,鍛造業務精湛的教師團隊。實施“青藍工程”和“名師帶動”戰略,著力打造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改革評價機制,創建適合教師專業特色的發展性評價體系,鼓勵教師拔尖、成名。走出去,請進來,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台,組織200多人次到北京、天津、青島、河南、濰坊等地進行高層次的學習培訓,與臨淄高陽中學和我縣花溝國中等縣內外名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同課異構活動,積極爭取承辦省市級優質課評選等各類教學教研活動。舉辦“新課改背景下的師生角色定位”專題研討會,成立 “三中論壇”和“名師工作室”,開設“教師發展搏客”。開展教改精品課、骨幹教師掛牌課、青年教師錘鍊課、全體教師提升課、同課異構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展示、提高的舞台。
凸顯特色,提升優勢,實施教研、教改特色亮點專題攻關,著力打造名師和骨幹教師隊伍。積極探索集體備課的新方法新路子,形成了個人備課形成“個案”、集體研討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結合實際形成“復案”、教後反思形成“補案”的“五案”流程集體備課新模式,《中國教育報》對這一“五案”流程集體備課新模式進行了報導。
立足“生本教育”,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教改課題專項攻關,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構建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被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確定為“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積極做好“十二五”規劃教改課題申報立項工作,一項省級教研課題和一項國家級教改課題通過立項。
1人在省級優質課評選中獲獎,16人在市級優質課評選中獲獎,25人在縣級優質課評選中獲獎,3人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5人被評為縣級學科帶頭人,100人次在市縣級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260餘篇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在省市縣各級報刊發表交流。2項教改課題,通過國家和省級立項。高青三中,灑滿陽光的沃土。
按照“形神兼備,綠色人文”思想,積極做好黃河文載體的開發建設。深化“小組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改革,依託導學案,制定了《關於學科教學滲透黃河文化的實施意見》,結合學科特點,滲透黃河文化,體現學校特色,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黃河文化課程化。
啟動了校本課程《黃河文化》開發、編寫工程,主要包括與黃河有關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神話傳說、精神寓意、品格象徵、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融入黃三角以及歌頌讚美黃河的詩詞歌賦等內容,重點突出精神寓意和品格象徵,突出融入黃三角,打造黃河之畔教育明珠的高青三中特色和高青三中品牌,現已成書使用。
圍繞“浸潤黃河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著力打造潤物細無聲的物質文化。教學樓有黃河文化長廊;辦公樓有體現愛心、責任、博大、寬容等黃河精神的內容;宿舍樓展現黃河精神溫馨和諧的母親情懷;室內集中展示“和融共進、行健搏新”的黃河精神。校徽、校服、校樹、校花、校歌及標準字標準色處處彰顯“溫馨、和諧、陽光、幸福、綠色”的黃河文化氛圍。高青三中,黃河文化孕育的綠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