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村(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高陽村)

高陽村(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高陽村)

高陽村是藍山縣第一個小康示範村,地處城郊,截至2005年,有11個村民小組,504戶,1963口人的大村,耕地面積1333畝,山林980畝。周邊大村林立,族姓眾多,村情比較複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陽村
  • 行政區類別: 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人口: 1636人
簡介,由來,遺址,高陽故城遺址,陵寺古建築遺址,名人,

簡介

朱台鎮南高陽村位於臨淄區境西北部,距臨淄城區17公里。現有耕地139.2公頃,居民447戶, 1636人。

由來

該村隋朝立村,與高陽故城遺址毗鄰。元朝分為南、北高陽村。明清時期,南高陽屬臨淄縣仁義鄉。1920~1930年屬臨淄縣西七社。1958年2月屬高陽鄉。1958年9月起,先後屬淮陽公社、高陽公社。1984年4月社改制,南高陽屬高陽鄉(後為鎮)。2001年3月,朱台、高陽兩鎮合併為朱台鎮,南高陽隨屬。

遺址

高陽故城遺址

位於南高陽西200米處,1984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臨烏河,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 高陽故城遺址保護碑650米,面積為48.75萬平方米。遺址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存有殘垣,地下建築遺蹟甚多。高陽故城春秋時期是齊國城邑葵丘所在地。
《史記》所載“及瓜而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戍守葵丘,講好來年瓜熟時換防。但第二年瓜熟之後,齊襄公沒有派人接替。連稱、管至父帶熟瓜進獻襄公,提醒“及瓜而代”之諾。然而襄公言而無信,仍派二人守葵丘。是年冬天,齊襄公打獵受傷時,二人聯合公孫無知起事,殺死襄公。公孫無知自立為君。第二年公孫無知到葵丘遊玩,又被葵丘大夫雍稟部下殺死。這個典故驗證了“君無戲言”。

陵寺古建築遺址

村的東南角有金陵寺古建築遺址。據民國9年(1920年)《臨淄縣誌》載:寺院與石佛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現存石佛兩尊,東西排列。面南跏趺坐於束腰蓮花座上,高2米,頭飾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內著僧衲支,赤足。蓮座刻有浮雕力士像。
1962年,村民在石佛前取土挖出石質佛座一塊,龕長36厘米,寬35厘米,刻有“大齊天統元年歲次丁亥四月一日辛丑朔比丘曇進兄弟二人敬造”字樣。1977年,寺院舊址又出土一塊浮雕飛天,其中兩飛天合捧八棱塔,余者各持樂器。經鑑定,屬唐代文物。1984年,金陵寺古建築遺址被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在原址重修了大殿,今為合法佛事活動場所。

名人

北魏時期著名農學家賈思勰,曾在這裡任高陽郡太守。他花費11年時間,寫成了農學名著《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系統、最有價值的農學巨著。全書10卷92篇,11多萬字,引用有關書籍156種,採集農諺歌謠30餘條。內容涉及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包括耕作技術,選種、貯藏,糧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樹木栽培種植,家畜飼養與疾病防治,食品調料製作等。《齊民要術》列舉的許多經驗技術,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記載要早三四百年,對後世農業、農學發展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