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廊橋

高陽廊橋

高陽廊橋位於有1500年歷史的古鎮許村。初建於元代,由當時的處士許友山所建,為雙孔石墩木橋,明代弘治年間改為石拱橋,嘉靖丁已年(1557)重修是增建了廊橋,清康熙已亥年(1719)再修,基本定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陽廊橋
  • 年代:元代
  • 名稱由來:高陽一詞,在古代蘊含紫氣東來
  • 特點:為雙孔石墩木橋
名稱由來,高陽故事,觀音傳說,遊覽指南,

名稱由來

高陽一詞,在古代蘊含紫氣東來,陽光高照的吉祥,歡樂等意韻。橋上有廊,所以又名高陽廊橋,廊內有七間,兩側各置坐凳,中間和南側設佛座。橋廊設窗,可憑窗觀賞許村四周的綠水青山,牆上和天花板上,彩繪游龍飛鳳,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
高陽廊橋 內景高陽廊橋 內景

高陽故事

高陽橋,從建橋算起,它比由電影《廊橋遺夢》而出名的美國麥康遜的那座廊橋至少要早300多年,就是高陽廊橋上古代人留下的遺蹟舊蹤,也要比美國那座廊橋要豐富精彩得多。 因為高陽橋不僅在崇山峻岭中構架了一條許村通向外界的通道,而且徽商遠行,村中父老妻女在此送親人出遠門,薄酒一杯,依依惜別,苦澀的離愁化為滴滴熱淚融入潺潺的溪水中。
至於橋上佛座設定的觀音菩薩,則是供遠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但願浪跡天涯的親人一路平安,早日功成名就。當然,依窗默對流水,眺望遠山逶迤,更烘托出廊橋上離別的悲情愁緒。離人衣錦還鄉,遊子久別重回故里,村裡的親人們也在這廊橋上拱手相迎。所以,高陽橋是離合橋,有離散的悲涼,也有聚合的歡喜。
世代相沿,高陽廊橋,成了許村的代名詞,在許村人的心中有著特殊的位置。

觀音傳說

高陽橋上設定的觀音菩薩,原是坐北朝南的.傳說小溪里出“”,洪水經常發威,貽害百姓。有一年,小溪漲洪水的前兩天,有人看見一個奇怪的老婦人在橋上焦急地走來走去,口中念念有詞:“
觀音菩薩觀音菩薩
保得了他身,保不住自身,保得了自身,保不了他身,都怨我,都怨我,看不住這畜生。”沒兩天,小溪漲大水,高陽橋上的走廊全被沖毀,觀音菩薩也被沖走,而兩岸的民房卻安然無恙,人們感到很奇怪,於是把前兩天橋上的那個老婦人的舉動聯繫起來,原來,這老婦人便是觀音化身,她焦燥的徘徊,是在考慮保己還是保百姓,最終她選擇了後者。為了感激她捨己為人的壯舉,人們又重修了高陽橋,同時把觀音的神龕換了個位置,讓她坐南朝北,以便好看住小溪里的那個畜生。說來也怪,從此以後,許村便再也不曾出現過那樣大的洪水了。現存的神龕的觀世音菩薩是後來安置的,上有“永鎮安流”匾額一塊,二邊楹額為“南海岸來一瓶甘露,高陽橋渡千載行人。”

遊覽指南

徽州古鎮許村,除了高陽廊橋之外,還有許多牌坊、亭閣、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築遺存,非常值得參觀遊覽。雙節孝坊——徽州最小的牌坊;是為繼妻和小妾立坊。 冰寒玉潔坊——節孝坊; 雙壽承恩坊——全國唯一一座夫妻百歲老人壽坊;(明代) 三朝典翰——汪倫的後代汪德章,出生三日就被封為翰林;香姑到香妃的故事。(明代) 薇省坊——明代布政使許琯的牌坊; 五馬坊——明初抗倭寇儒將許伯升,明代早期建築標誌“哺雞獸”; 大郡伯第坊——精美細膩磚雕著稱;“百葵圖”(明代)大邦伯坊——粗獷豪放、氣勢宏偉著稱;“百象鼻圖”(明代) 高陽廊橋——結構精巧、依然遺夢的元代廊橋;(明代) 大觀亭——明代磚木結構,八角形樓閣式建築,經典建築教材範例;(明代) 觀察第——安徽首家村級歷史博物館 雲溪堂帖——尚存有王安石、董其昌、許國、申時行等名人手跡十五塊碑帖(明代) 大邦伯——氣勢宏偉的明嘉靖建的大祠堂,52隻木象、99根木柱,又稱長壽堂。 (革命聖地:方誌敏紅十軍團的軍部舊址) 許社林宅——明代民宅、經典的木雕蓮花托。 許家澤古居——清末兩淮鹽運使民宅。 儀耘國小——民國初,許家澤建的私立免費國小。 任公釣台——南朝新安太守任昉釣台遺址 明代古橋——青山橋、善德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