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式蛙泳

蛙泳姿勢之一,是由平航式蛙泳派生出來的一種游泳姿勢。由於游進時上體位置高擎故名。

技術特點,發展歷程,

技術特點

其動作除與平航式相仿外,還具有如下特點:
1、推進力主要來源於腿的動作,(游進時,藉助兩腿伸膝再伸髖做向下、向後的快速蹬夾動作,從而產生較大的向上、向前的推進作用,使身體向前移動,並使上體高擎出水面)
2、呼吸與臂的動作配合較平航式早(即在兩腿用力蹬夾、兩臂前伸、臂腿成一直線、身體位置處於最高、向前滑行速度最快時抬頭充分吸氣,兩臂開始划水時低頭憋氣然後再呼氣)
3、游進中身體起伏較大,由於上述動作造成了身體上下起伏,臂腿配合動作也不甚連貫,因而游速不太均勻。

發展歷程

1957年5月1日,我國游泳運動員戚烈雲採用這種獨特的姿勢創造了男子百米蛙泳的世界新成績,從而使我國的蛙泳技術在國際上別具一格。
1957年~1965年間,我國又有不少選手發揮我國運動員體輕、浮力好、兩腿柔韌性好和爆發力強的優勢,運用和發展了這種技術,使我國蛙泳水平相繼躍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
但由於這種姿勢對腿的技術和力量要求甚高,並存在游進中身體姿勢不夠平穩、呼吸時機處於胸廓未充分擴張的不利的生理狀態等缺點,因而在60年代以後逐漸被其它技術所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