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果盤

高腳果盤

《高腳果盤》是保羅·塞尚41歲時的作品,它也是保羅·塞尚成就最高、最著名的靜物畫之一。

這件作品中物體的體積感和質量感由於光的反射顫動而更明顯,高腳盤和蘋果被鮮明地突現出來,形成視覺的吸引力,畫中的物象都顯得非常結實、厚重。畫中的一切都有其相互的關係和存在的意義,每個物體都是構成其整體的一個要素,達到高度的精練、簡化,這是塞尚創造的一個純粹的、實在性的畫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腳果盤
  • 全名:高腳盤、玻璃酒杯和蘋果
  • 材質:畫布油彩
  • :46厘米
  • :55厘米
  • 創作年代:約1880年 
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賞析

在這幅畫中,物體成了畫家藉以分析形體和組建結構的媒介。塞尚將它們高度地簡化,並以深色線條勾出輪廓,使其看起來顯得明晰而堅實。為實現畫面有秩序的布局,他有意地歪曲畫中的透視 關係,將水平的桌面畫得仿佛前傾,使桌上的物品得到充分的顯示。他也不在意物象的遠近不同而產生的視覺上的虛實差別,而將畫中物象在清晰度上,處理在同一個平面。這樣既強化了物象的實在性,又可以加強平面上構成的意味。同時,他有意地把那隻果盤的支腳畫得不在正中,雖然盤子看起來有點彆扭,卻有效地使畫面的諸視覺要素有序地聯繫起來而達到相互平衡。那偏向左側的水果盤上部,與左上角背景的一簇葉子相互聯繫,而這簇葉子又與右上角的那簇葉子相呼應。塞尚通過畫中的圖象,在畫上組成了兩道交叉的對角線——其中一條起於左上方的葉子,並通過果盤上部、畫中央的那堆蘋果,直到右下方的小刀和桌布邊結束;另一道雖色彩偏暗,卻也清楚可辨:從右上方的葉子開始,經玻璃杯、中央蘋果堆,一直延伸到左下方的桌角。這兩道斜線在畫的中央交叉,構成了畫面穩固的框架。
在塞尚畫中,整體關係,有如一張網路,所有物象在網路上各得其所。任何細節和局部都不可隨意挪動,否則,整個結構便會失去平衡。對此西方曾有人評論說:“如果試想從17世紀荷蘭的靜物畫中拿一個東西,立即就好象到了你手裡;而如果想從塞尚的靜物畫裡挪動一隻桃子,它就會連帶把整幅畫一起拽下來。”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評論的含義。
應當承認,塞尚有些畫並不這么容易理解。像這幅靜物畫,從畫面上看可能沒有多大成功的希望,它顯得十分的拙劣!水果盤畫得那么笨拙,它的底座甚至還沒有放在當中。
桌子不僅從左向右傾斜,整個畫面看起來仿佛向前傾斜。這幅作品好像是色點的雜湊之物,餐巾看起來仿佛是用錫箔製成的。難怪塞尚的畫最初被嘲笑為可悲的胡塗亂抹。但是不難看出造成外觀笨拙的原因何在。塞尚已經不再把任何傳統畫法看成理所當然的畫法。他已經決心從塗抹開始,仿佛在他以前根本沒有繪畫這回事。塞尚選擇的主題是研究他想解決的一些特殊問題。我們知道他沉迷於色彩跟造型的關係,像蘋果那樣具有鮮艷色彩的圓形實體就是探究這個問題的一個理想的主題。我們知道他對平衡的設計很感興趣,這就是他要把水果盤向左延伸去填補空白的原因所在。因為他想研究在相互關聯的情況下桌子上各個物體的形狀,所以他就把桌子向前傾斜,使它們都能被看到。這個例子大概能夠表明塞尚是怎樣成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他力求獲得深度感,但不犧牲色彩的鮮艷性,力求獲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犧牲深度感,在他這一切奮鬥和探索之中,如果有必要的話,有一點他是準備犧牲的,即傳統的輪廓的“正確性”。他並不是一心要歪曲自然,但是如果能夠幫助他達到嚮往的效果,他是不在乎某個局部細節是否“變形”的。塞尚的靜物之美是得到公認的,其原因就在於他善於確鑿地向我們證明:他的 “變形”觀察比普通人對現實事物的知覺要更真實、更可信和更生動。
塞尚畫靜物一般愛選擇球形(水果)和圓柱形(罐子、瓶子)。《靜物與籃子》一畫即是一例。一位畫家回憶塞尚作畫時說:“他先在陰影部分塗上一筆顏色,然後用第二筆壓住第一筆,把它蓋上,然後再畫第三筆,直到這些顏色像一層層螢幕一樣,既賦與物象顏色,又塑造了物象形體。”在這幅畫上,塞尚完美地體現了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
塞尚創作的個人傾向,主要體現在80至90年代的作品中,其中不僅有風景畫、人物畫,還有靜物畫。塞尚與印象派畫家有截然不同之處,他所以被認為是印象派畫家,在於他對自然所持的寫實態度,即建立在直觀基礎之上的真實描繪。塞尚總是盡力把藝術家面對物象所體驗的個人情感傳給觀眾,他之成為印象派,恐怕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光的重視。
這幅畫中矩形與球體占據了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形狀簡得不能再簡了。但高腳盤和玻璃杯的圓口子在透視中呈現為兩個橢圓,而橢圓形乃是一種能夠激發不同情感的形狀,正如人們可以在哥德式建築令人不安的效果中看到的那樣。它與圓形和直線都難於取得和諧。所以,人們無須驚訝便能發現塞改變了它們的形狀,使其兩端近於圓形。這一變形剝奪了橢圓的優雅和輕盈,卻賦予了它以莊重和厚實的特徵,就像那些球體一樣。

作者簡介

保羅·塞尚(PauICezanne,1839~1906),法國著名畫家,是後期印象主義的主將,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不少思路,其獨特的主觀色彩大大區別於強調客觀色彩感覺的大部分畫家。他的出現使西方傳統寫實主義繪畫體系土崩瓦解。塞尚將畫筆當做認識自然本質、探索自然規律的武器,從而將西方藝術引上了一條以科學研究為主旨的現代形式主義藝術之路。對於塞尚來說,靜物畫就是他策動造型、透透視革命的發源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