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

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

《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是作者在長時間從事Internet教學與套用的基礎上寫成的。《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共12章。《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中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5章,比較全面地介紹了Internet各方面的基礎知識和連人Internet的具體操作方法;第二部分為後7章,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Internet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套用。《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中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和插圖,每章均配有一定數量的練習思考題,便於讀者進行實際操作和練習。《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適用於希望了解和學習Internet的讀者使用。特別適用於作高職高專、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Internet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以作為社會上各種Internet培訓班的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陳強 葉兵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2180074, 730218007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高等院校計算機套用技術規劃教材·Internet套用教程(第3版)》的特點:
堅持面向套用的方向,以套用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
準確定位,合理取捨內容,切合實際需要。
採用“提出問題一解決問題一歸納分析”的新的教學三部曲。
寫法通俗易懂,易於理解,便於教學,容易入門。
品種豐富,涵蓋面廣。包括必修課教材、選修課教材、教學輔導
書、實訓教材、參考書等
著名計算機教育家譚浩強教授親自組織和指導,有經驗的專家和
骨幹教師參與編寫,教材質量高

作者簡介

譚浩強教授,我國著名計算機教育專家,計算機普及和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開拓者之一,現任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他創造了3個世界紀錄:(1)20年來他(及其合作者)共編著出版了140餘部計算機著作,此外主編了300多部計算機書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數量最多的人。(2)他編著和主編的書發行量近5000萬冊,是讀者最多的科技作家。(3)他和別人合作編著的《BASIC語言》發行了1250萬冊,創科技書籍發行量的世界紀錄。他善於用讀者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語言說明複雜的概念。許多人認為他“開創了計算機書籍貼近大眾的新風”,為我國的計算機普及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圖書目錄

第1章 Internet概述
1.1 引言
1.2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和分類
1.2.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2.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 什麼是Internet
1.3.1 從不同的角度理解Internet
1.3.2 Internet的特點

1.4 Internet的起源、形成及發展
1.4.1 ARPAnet網的誕生
1.4.2 NSFnet網的建立
1.4.3 美國國內網際網路的形成
1.4.4 全球範圍Internet的形成和發展
1.4.5 下一代Internet

1.5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
1.5.1 第一代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
1.5.2 中國八大骨幹網
1.5.3 中國研發的下一代Internet核心技術世界領先
1.5.4 中美俄共建“環球科教網路”
1.5.5 中國與歐洲全面啟動下一代Internet研究與建設合作

1.6 Internet的技術管理機構
1.6.1 Internet協會
1.6.2 Internet體系結構委員會

1.7 推動Internet迅速普及的幾項技術
1.7.1 WWW系統
1.7.2 瀏覽器軟體技術的發展
1.7.3 Java程式設計語言的套用

1.8 Internet技術應當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
1.8.1 物理連線問題
1.8.2 通信協定問題
1.8.3 計算機的主機號與域名問題
1.8.4 數據的安全與防病毒問題

1.9 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和主要服務
1.9.1 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
1.9.2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務
思考題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2.1 引言
2.2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信息和數據
2.2.2 信道
2.2.3 信道容量
2.2.4 碼元和碼字
2.2.5 數據通信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2.2.6 頻寬與數據傳輸速率

2.3 數據傳輸類型
2.3.1 基帶傳輸
2.3.2 頻帶傳輸
2.3.3 寬頻傳輸

2.4 數據傳輸方式
2.5 數據交換技術
2.5.1 線路交換
2.5.2 報文交換
2.5.3 分組交換
2.5.4 虛電路與數據報

2.6 差錯檢驗與校正
2.6.1 奇偶校驗
2.6.2 方塊校驗
2.6.3 循環冗餘校驗
思考題

第3章 Internet技術基礎
3.1 引言
3.2 計算機網路的兩級結構
3.2.1 資源子網
3.2.2 通信子網

3.3 計算機網路的分層體系結構模式
3.4 Internet中的網路互聯
3.4.1 區域網路互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4.2 網路互聯的硬體設備
3.4.3 Internet中的網路互聯

3.5 路由器是Internet實現互聯的“標準件”
3.5.1 路由器的使用方式
3.5.2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3.5.3 利用路由器與Internet主幹網進行互聯

3.6 分組交換技術
3.6.1 計算機網路系統共享底層傳輸線路
3.6.2“分組交換”技術的發明和實驗成功

3.7 TCFP/IP是Internet的核心協定
3.7.1 TCP/IP協定的分層模式及組成
3.7.2 IP協定
3.7.3 TCP協定
3.7.4 用戶數據報協定

3.8 Internet使用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3.8.1 客戶機/伺服器計算模式
3.8.2 客戶機與伺服器
思考題

第4章 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管理
4.1引言
4.2 Internet的地址管理
4.2.1 地址的意義及構成
4.2.2 IP位址表示方法
4.2.3 IP位址管理
4.2.4 地址解析
4.2.5 下一代IP位址

4.3 Internet域名系統
4.3.1 域名系統與主機命名
4.3.2 層次型域名系統命名機制及管理
4.3.3 Internet域名系統的規定與管理
4.3.4 域名解析

4.4 中國網際網路的域名規定
4.4.1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成立
4.4.2 中國網際網路域名體系規定
思考題

第5章 連入Internet的具體操作
5.1 引言
5.2 連入lnternet方式的分類
5.2.1 專線連線
5.2.2 電話撥號連線
5.2.3 區域網路連入Internet

5.3 電話撥號連入Internet
5.3.1 電話撥號方式下的終端仿真訪問
5.3.2 電話撥號方式下的TCP/IP協定訪問
5.3.3 TCP/lP訪問的兩種接口協定
5.3.4 TCP/IP訪問的優越性

5.4 使用rT~~odem通過電話撥號連線方式的硬體配置
5.4.1 計算機的配置
5.4.2 數據機

5.5 在Windows 2000下連入Internet的軟體安裝和設定
5.5.1 安裝rnodem的驅動程式並進行設定
5.5.2 安裝“網路和撥號連線”
5.5.3 設定IP位址和域名伺服器
思考題

第6章 WWW及其瀏覽
6.1 引言
6.2 WWW的由來和發展
6.3 WWW的一些基本概念
6.3.1 超文本與超媒體
6.3.2 超文本標記語言
6.3.3 超文本傳輸協定
6.3.4 主頁

6.4 WWW的套用
6.4.1 WWW運行機制——客戶機/伺服器
6.4.2 WWW瀏覽器
6.4.3 統一資源定位器
6.5 Internet Explorer 6.0及其WWW瀏覽方法
第7章 電子郵件
第8章 Internet新聞組
第9章 檔案傳送與下載
第10章 遠程登錄與BBS
第11章 搜尋引擎及其套用
第12章 網路電話及其套用~

序言

進入21世紀,計算機成為人類常用的現代工具,每一個有文化的人都應當了解計算機,學會使用計算機來處理各種的事務。
學習計算機知識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側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原理入手,注重理論和概念;另一種是側重於套用的學習,從實際入手,注重掌握其套用的方法和技能。不同的人應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對多數人來說,計算機是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的,應當以套用為目的、以套用為出發點。對於套用生人才來說,顯然應當採用後一種學習方法,根據當前和今後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圍繞套用進行學習。
學習計算機套用知識,並不排斥學習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要處理好這二者的關係。在學習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一種是金字塔模型,亦稱為建築模型,強調基礎寬厚,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打好基礎以後再聯繫實際套用;另一種是生物模型,植物並不是先長好樹根再長樹幹,長好樹幹才長樹冠,而是樹根、樹幹和樹冠同步生長的。對計算機套用性人才教育來說,應該採用生物模型,隨著套用的發展,不斷學習和擴展有關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孤立地、無目的地學習理論知識。
傳統的理論課程採用以下的三部曲:提出概念一解釋概念一舉例說明,這適合前面第一種側重知識的學習方法。對於側重套用的學習者,我們提倡新的三部曲:提出問題一解決問題一歸納分析。傳統的方法是:先理論後實際,先抽象後具體,先一般後個別。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從實際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零散到系統。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減少了初學者在學習上的困難。這種教學方法更適合於套用型人才。
檢查學習好壞的標準,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會用不會用”,學習的目的主要在於套用。因此希望讀者一定要重視實踐環節,多上機練習,千萬不要滿足於“上課能聽懂、教材能看懂”。有些問題,別人講半天也不明白,自己一上機就清楚了。教材中有些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不一定在課堂上由老師講授,而可以指定學生通過上機掌握這些內容。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啟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