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經絡學

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經絡學

《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經絡學》是1984年11月1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鼎 。《經絡學(供針灸專業用)》以引用古代有關經絡文獻為主,結合近代研究資料擇要分別敘述。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經絡學
  • 作者李鼎 
  • ISBN:9787532302253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4-11-0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書中“經絡概論”一章,對經絡理論的起源、形成和發展作了概括的論述;在“手足太陰與陽明”、“手足少陰與太陽”、“手足厥陰與少陽”各章中,以十二經脈為主,將絡脈、經別、經筋的記載隨經一起介紹,以經帶絡,使之成為較完整的概念;“奇經八脈”一章,集中介紹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陽蹻脈、陰陽維脈的內容,並說明其與十二經的關係;“經絡的分部關係和運用”一章,論述根結、標本、經絡分部、六經辨證、藥物歸經等內容,以便於臨床運用;“經絡現象及其現代研究”一章,介紹近代有關經絡現象的調查研究概況和各種見解。

目錄

1.經絡概論
1.1 經絡概念的起源
1.1.1 血氣、脈、經絡
1.1.2 對氣血運行的認識
1.2 理論系統的形成
1.2.1 經絡的命名
1.2.2 經絡與臟腑的關係
1.2.3 經絡與自然界的關係
1.2.4 經絡系統的主要內容
1.3 經絡系統的概貌
1.3.1 十二經脈
1.3.2 奇經八脈
1.3.3 十二經別
1.3.4 十五絡脈
1.3.5 十二經筋
1.3.6 十二皮部
1.4 經絡的功能
1.4.1 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1.4.2 抗禦病邪,反映症候
1.4.3 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1.5 臨床運用和發展
1.5.1 分經辨證
1.5.2 循經考穴
1.5.3 子午流注
1.5.4 藥物歸經
1.5.5 歷代關於經絡的著述
2.手足太陰與陽明
2.1 手太陰
2.1.1 手太陰肺經
2.1.2 手太陰絡脈
2.1.3 手太陰經別
2.1.4 手太陰經筋
2.2 手陽明
2.2.1 手陽明大腸經
2.2.2 手陽明絡脈
2.2.3 手陽明經別
2.2.4 手陽明經筋
2.3 足陽明
2.3.1 足陽明胃經
2.3.2 足陽明絡脈
2.3.3 足陽明經別
2.3.4 足陽明經筋
2.4 足太陰
2.4.1 足太陰脾經
2.4.2 足太陰絡脈
2.4.3 足太陰經別
2.4.4 足太陰經筋
3.手足少陰與太陽
3.1 手少陰
3.1.1 手少陰心經
3.1.2 手少陰絡脈
3.1.3 手少陰經別
3.1.4 手少陰經筋
3.2 手太陽
3.2.1 手太陽小腸經
3.2.2 手太陽絡脈
3.2.3 手太陽經別
3.2.4 手太陽經筋
3.3 足太陽
3.3.1 足太陽膀胱經
3.3.2 足太陽絡脈
3.3.3 足太陽經別
3.3.4 足太陽經筋
3.4 足少陰
3.4.1 足少陰腎經
3.4.2 足少陰絡脈
3.4.3 足少陰經別
3.4.4 足少陰經筋
4.手足厥陰與少陽
4.1 手厥陰
4.1.1 手厥陰心包經
4.1.2 手厥陰絡脈
4.1.3 手厥陰經別
4.1.4 手厥陰經筋
4.2 手少陽
4.2.1 手少陽三焦經
4.2.2 手少陽絡脈
4.2.3 手少陽經別
4.2.4 手少陽經筋
4.3 足少陽
4.3.1 足少陽膽經
4.3.2 足少陽絡脈
4.3.3 足少陽經別
4.3.4 足少陽經筋
4.4 足厥陰
4.4.1 足厥陰肝經
4.4.2 足厥陰絡脈
4.4.3 足厥陰經別
4.4.4 足厥陰經筋
5.奇經八脈
5.1 督脈
5.1.1 分布部位
5.1.2 功能與病證
5.2 任脈
5.2.1 分布部位
5.2.2 功能與病證
5.3 沖脈
5.3.1 分布部位
5.3.2 功能與病證
5.4 帶脈
5.4.1 分布部位
5.4.2 功能與病證
5.5 陽蹄、陰蹄
5.5.1 分布部位
5.5.2 功能與病證
5.6 陽維、陰維
5.6.1 分布部位:
5.6.2 功能與病證
5.7 奇經八脈的綜合作用
5.7.1 溝通、聯絡作用
5.7.2 統率、主導作用
5.7.3 滲灌、調節作用
6.經絡的分部關係和運用
6.1 根結、標本與氣街
6.1.1 根結與根、溜、注、入
6.1.2 標本與氣街
6.1.3 四海
6.2 經絡分部
6.2.1 頭面部
6.2.2 頸項咽喉部
6.2.3 胸脅腰背部
6.2.4 腹部
6.3 六經辨證與關、闔、樞
6.3.1 六經辨證
6.3.2 關、闔、樞
6.4 藥物歸經
6.4.1 十二經用藥
6.4.2 奇經八脈用藥
7.經絡現象及其現代研究
7.1 經絡現象的基本特徵
7.1.1 循經感傳現象的調查
7.1.2 循經感傳現象的特點
7.2 經絡現象的近代研究
7.2.1 研究概況
7.2.2 關於循經感傳出現率
7.2.3 今後努力方向
7.3 對經絡的各種見解
7.3.1 經絡與生物電
7.3.2 經絡與脈管
7.3.3 經絡與神經節段
7.3.4 經絡與中樞神經
7.3.5 第三平衡論
7.3.6 控制論與經絡
7.4 國外對經絡研究的概況
7.4.1 神經論
7.4.2 肌肉論
7.4.3 特殊結構論
7.4.4 整體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