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稼村

高稼村

高稼村(高孖村)位於黎平縣境西北部,是大稼鄉的一個行政村,距縣城76公里,離鄉政府駐地大稼村4公里,坐落在寶塘山東南腳一條形狀似犀牛食槽的長嶺上,左右兩條溪水彎曲環繞,黎平尚重公路沿溪流環繞寨腳而過。東與岑鳳村接壤,南與榮咀交界,西面和西北面與竹山、平途為鄰,北與盤現接邊。

海拔780米,面積約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9.03畝,林地面積9828.5畝。轄10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寨,全村有253戶、1048人,均為侗族,有吳、楊、姜、王、李、石、彭七姓氏,楊、吳二姓占人口總數的90%。“高孖”為侗語稱謂,意即河流之源頭。

基本介紹

  • 地名:高稼村
  • 面積:7.87平方公里
  • 海拔:780米
  • 耕地面積:479.03畝
基本概況,村寨建設,旅遊資源,關於仙女衫,高稼村的故事,紅旗插上高稼村,

基本概況

全村轄1村2寨即扣郎和江邊寨,全村共有十一小組,約2000人左右。全村是少數名族侗族,村寨交流以侗語為主。其中主要以農業人口為主。

村寨建設

村上主要以侗家獨有的吊腳樓民居方式依山傍水而建,高稼國小於2008投入使用並囊括了來自盤現等村寨的少數名族中心國小 ,村上的公路也開通並投入使用,村上的消防水池也基本完善,道路通道的硬化工程也於2011年全部完成。
高稼村

旅遊資源

距鄉所在地4公里,黎尚公路旁。進入高孖寨腳溪口,便見犀牛食槽,兩水清幽有情,彎曲環抱;"映仙花橋"立於左溪石拱橋上,美麗壯觀,熠熠生輝;千步石梯從橋頭依嶺穿寨直達村頭;舉目四望,峰巒起伏不斷,重疊周回,屋背梯田層層疊疊,寬闊無邊;寨內木樓鱗次櫛比,盡展侗族建築風情,古樹鬱鬱蔥蔥,青龍泉井水甘冽爽口,譽滿遐邇;寨後三棵"仙女巨杉"高逾40餘米,已有300多年歷史,屢經蒼桑巨變,今日依舊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高稼村還是侗族故嵐琵琶歌的故鄉,120年前侗族民間歌師楊故嵐創編了大量成組侗歌,並研究琵琶伴唱,開創了北侗琵琶歌的先河,曲調委婉飄灑,悅耳動聽,在黎榕兩縣北侗地區廣為流傳,至今仍久唱不衰。高孖村100多年來在楊故嵐創作精神的薰陶下,相繼有楊秀椿、王仲己等20多名歌師歌手會編歌、唱歌。逢年過節還舉行充滿民族情調身著盛裝的踩歌堂活動,人們愛歌習歌蔚然成風。
高稼村
高稼村

關於仙女衫

高稼村是個侗族聚居的山寨。這裡山多田少,村民世世代代以林為生。山寨左側的坡地上,挺立著三株“美斑王”(侗語,意為“杉木王”),又稱“仙女杉”。2004年8月,經縣林業局和鄉林業站的工作人員測量,這三株仙女杉如今仍在生長中,第一株樹高46.21米,胸徑1.15米;第二株樹高45.09米,胸徑1.1米;第三株樹高43.25米,胸徑1.025米。據傳,這三株巨杉原為人工林木,先祖採伐時因生長旺盛,高大筆直,形如巨傘,便留下作風水樹,護寨樹。據說,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得妄動毫毛,不然神明不容,山民不饒。因此,三株杉樹安然生長了300多年。至於“仙女杉”的來頭,曾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300年前,高稼侗寨有個勤勞的小伙子民叫巴岩,父母雙亡,孤獨一人度日。一年秋天,巴岩牽著他的大黃牯在草坡上放牧,突然一頭大黑牯跑來和大黃牯相鬥,斗得“四角冒火驚雷動,八蹄生風天地搖”。幾個回合下來,黑牯“黔驢技窮”,節節敗退。眼開黑牯被追下懸崖,巴岩即刻向黃牯“吁”幾聲,黃牯便乖乖的向主人走來,不料,黑牯卻以敗為勝,轉過身來把黃牯頂翻在地,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巴岩見勢不妙,一個箭步沖了過去,用粗壯有力的雙手把黑牯的雙角抓住,逼著黑牯就地轉了幾個圈,使之暈頭轉向,倒在地上喘粗氣。
這一切正好被山中走出的三個姑娘看得真真切切,她們無不為巴岩的勇敢所折服。面對手捧山菊微笑而來的三個姑娘,巴岩不慌不忙地擦了一把汗,大大方方地唱了一首即興山歌:“秋風過嶺又過岩,仙姑姐妹何處來?莫笑巴岩無才貌,山上放牛又砍柴。莫笑侗寨人家窮,寶山千座鎖難開。何時尋得金鑰匙,再約姐妹上歌台。”
巴岩興致勃勃地隨著三個姑娘邊笑變唱,唱得百靈啞了,畫眉呆了,小鹿不跑了,就連溪中的魚兒也不遊了,都在靜靜地欣賞這人間難覓的歌聲。這時三村兩寨的青年男女也聞歌而來,都投以羨慕讚美的目光。
就這樣,巴岩和三個姑娘一唱一和,共唱了999首山歌,最後來到了一座黃花遍地的山崗。“仙杉姐”伸手從頭上的盤龍鬢中取下一根銀簪,含情脈脈地送給巴岩。巴岩接過銀簪即刻變成了一把閃亮發光的金鋤.“仙杉姐”深情地說:“巴岩哥啊,你不是尋找金鑰匙的嗎?這就是金鑰匙。你有一顆黃金難買的心,心城就靈,你會成功的。”於是三個姑娘同時唱起地1000首山歌:高高苗嶺無雲彩,彎彎清江沒木排。荒山禿嶺空蕩蕩,無樹無林鎖不開。金鑰銀匙在手上,年年揮鋤把杉栽。滿山杉木滿江排,你我再來登歌台。”
唱完,三個姑娘不見了,在巴岩面前出現了三株高大挺拔的“仙女杉”,樹上結滿了熟透的果子,在秋風搖曳著,仿佛在向他頻頻召喚。巴岩驚喜交加,又情不自禁再次唱起了山歌,果樹隨歌聲紛紛墜落。巴岩撿了一袋又一袋,把它帶回侗寨,又精心培育。第二年春天。苗圃里的杉苗綠油油的硬朗茁壯。巴岩和山民們從此年年育苗,歲歲栽杉,終於將千山萬嶺變成了茫茫杉海,打開了寶山的“大鎖”
高稼村

高稼村的故事

白匪師長是李明,帶領白匪近萬人,蛟湖一仗一晝夜,紅軍活捉賊李明。”在高稼村,記者見到了86歲的老人李明茂,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黃陂戰役時,他十三歲,對那場戰役記憶猶新,他為記者背誦了這首流傳在黃陂一帶的詩歌。
1933年2月,蔣介石部署第四次“圍剿”,並親任“剿共”軍總司令,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企圖一舉聚殲我中央主力紅軍於南豐、廣昌附近。當時,我紅一方面軍主力正奉命圍攻南豐。為解南豐之圍,蔣介石命其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由南城、金溪等地向南豐開進,並命令第一縱隊急速趕至南豐增援。2月21日和22日,敵第52師和第59師由吉安先後進抵樂安。蛟湖是敵第52師、第59師的必經之地。為粉碎敵人的計畫,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等毅然作出決策,留少數部隊佯攻南豐,紅一軍團、第21軍秘密撤至樂安、宜黃,選擇有利地形,以伏擊戰殲滅敵第52師和第59師。26日,各部隊按部署先後進入預定的伏擊地區——摩羅嶂山區(登仙橋、小龍坪、蛟湖一帶山谷)。27日拂曉,敵第52師以155旅為先頭部隊東進。當時細雨濃霧,10米之外人物難辨,當敵第52師先頭部隊進至登仙橋附近時,紅一軍團立即將敵行軍縱隊攔腰切斷,同時,向敵第52師師部猛攻。經過激戰,紅一軍團將敵第52師師部、第154旅之第309團等部殲滅,敵師長李明身中兩彈被俘獲,當晚因傷重而身亡。敵第155旅第312團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28日8時,紅三軍團發起猛攻,將敵逐次解決,激戰至11時,敵第155旅被全殲。至此,敵第52師被我主力紅軍全殲於摩羅嶂山谷內,這就是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著名的黃陂大捷。

紅旗插上高稼村

“十萬白匪開進來,圍剿蘇區戰場擺,工農紅軍殲白匪,紅旗插上瑤華寨。”今年60歲的余卉華1969年曾接待過《解放軍報》記者的採訪,當時主要一個任務就是帶記者爬瑤華寨,沿著當年紅軍11師攻打瑤華寨的路線進行採訪。
余卉華說,瑤華寨是天然的軍事要塞,巍然聳立在蛟湖村的北方,東西北三面懸崖絕壁,唯有南面一條羊腸小道可通山頂,可謂“自古華山一條路”。當年,敵52師直屬團搶先占領了寨上,用火力封鎖南面的這條路,負隅頑抗。奉命攻下瑤華寨的紅一軍團11師師長、政委找到了村蘇維埃主席,請他找村里熟悉瑤華寨的赤衛隊隊員楊晉民帶路。因為楊晉民打獵、採藥出身,常去瑤華寨。
楊晉民帶領紅軍小分隊直奔瑤華寨。在山下,楊晉民放下竹竿與繩索,向紅軍戰士講解攀登懸崖的方法後,便開始攀登。他將繩索的一端牢牢綁上一塊石頭,然後把竹竿撐到山上的一棵松樹上掉轉回來,他抓住兩根繩索,腳蹬懸崖,迅速往上攀登。他用這種方法攀過了一棵又一棵松樹,高稼村不到半個小時,就登上了山頂。紅軍小分隊100多位戰士效仿楊晉民的方法,依次攀登,一個小時後,全部到達山頂,猶如神兵天將從天而降,敵軍官兵一個個嚇得渾身發抖,乖乖當了俘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