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鎮

高石鎮,城鎮名稱,威遠縣高石鎮地處四川盆地威遠縣城東北部,東鄰資中縣陳家鎮,南與本縣龍會鎮相鄰,西與本縣山王鎮鋪子灣鎮接壤,北緊鄰本縣黃荊溝鎮和資中縣宋家鎮。距威遠縣城12公里,資威鐵路,內威榮高速公路,S207省道,球馬路,龍高路穿鎮而過,自古以來就是威遠縣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石鎮
  • 外文名稱:Gaosh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
  • 電話區號:0832
  • 車牌代碼:川K
基本資料,歷史沿革,地理交通情況,行政區劃,經濟情況,展望未來,人口數據,

基本資料

政府駐地:
高石場
下轄地區:
20個村,2個居委會
行政代碼:
511024
郵政區碼:
642464
電話區號:
0832
幅員面積:
54.15k㎡(截至2010-10-31)
轄區人口:
42744人(截至2010-10-31)
車牌代碼:
川K

歷史沿革

高石鎮的前身是高石場,隸屬威遠縣龍會區。解放前叫高石場,解放後曾叫高石公社、高石鄉,自撤區並社後才正式叫威遠縣高石鎮。
高石鎮初級中學近年來教學質量名列全縣榜首高石鎮初級中學近年來教學質量名列全縣榜首
在很早以前,還沒有高石場,威遠都還不是一個縣。從資州(資中)到榮州(榮縣),經過宋家鋪出來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大路由長堰塘經過卡房店、大堰塘、童家寺、王家橋到威遠,但要遠一點。另一條小路由黃婆坳經過止馬鋪、花椒坡到威遠。小路雖小點但要近四、五里路。走大路的客商常常要在卡房店夜宿,走小路的客商往往又需在黃婆坳夜宿。
傳說黃婆坳(現稱黃坪坳)上的黃婆開的是一個“黑店”。若她兩口子看見哪個客商有錢財,就會想法給你下蒙汗藥,麻翻後就把你殺了,並做成人肉包子賣給其他客商吃,人骨頭就丟在豹子溝。因此,過往的人一般只要不是很急都不願走小路而臨願轉一點走大路,走小路的就是一些膽大的或不知道內情的人。
後來,有個姓李的人在此住店,發現了其中端倪,就約上他家弟兄四人裝扮成富商來到黃婆坳住店。偷偷換掉了為他們下的蒙汗藥,假裝被麻翻,趁他兩口子動手之機,四兄弟一齊動手搞掉了這個黑店。於是,他們弟兄就在向威遠方向轉來點的山坳里(大約在現在曾孝先處)另外開了一個店,後人稱作老茶店。這以後,從此經過的客商就越來越多,他們弟兄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不久,又有兩家人來挨著修房子做生意,生意也仍然很好。逐漸,這裡的店房在增加,人也在增加,便形成了一個場。因為這些房子都在山嶺上,是條河的發源地,地勢很高,原名高石嘴,人們就給它取名高石場。
美麗的高石鎮美麗的高石鎮

地理交通情況

資威鐵路: 資威鐵路(資中—威遠泥河):北起成渝鐵路資中站,西南止於威遠縣泥河站,長 30.5公里。1959~1960年建,自建成之日為境內工業發展提供了穩固的物流保障。
內威榮高速威遠路段:2011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建設,全長35km,在境內止馬村設有互通立交。
S207(資威快速通道)威遠路段:全長14km(一級柏油路面5km(花城路),二級柏油路面9km(花椒坡—高石鎮)。
球馬路,龍高路穿境而過,境內鄉村公路發達。以上共同構成了鎮域經濟交通網狀結構。

行政區劃

高石鎮下轄村:
陳家村
藕塘村
劉家村
石牛村
禾豐村
九里村
童家村
大灣村
傘嶺村
小灣村
石牌村
止馬村
升子村
泡桐村
蘭田村
農建村
群建村
勝豐村
興旺村
和平村
威遠縣高石鎮管轄原高石鄉、民新鄉、農建鄉的20個村以及高石場、達木河兩個社區居委會,全鎮面積54.7平方公里,總人口14000餘人。

經濟情況

農業
全鎮有檸檬2800畝,年出欄生豬達4萬頭,優質糧油種植面積達18000畝。近年建成了朝新果業和金色檸檬建設兩個高標準的檸檬示範園,宏源生物公司被確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全鎮有養雞大戶7戶,養豬大戶6戶,種植大戶6戶。建立了竹筍、蠶桑、檸檬等專業協會。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工業
高石鎮是四川省內江市首批20個工業強鎮之一。2011年,全鎮GDP實現82773萬元,同比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4.25萬元,同比增長31.3%;完成企業總產值23.47億元,同比增長49.3%;實現工業增加值6.45億元,同比增長36.3%;固定資產投入1.22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20.46億元,同比增長44.2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76萬元,超任務376萬元;農業產值實現9030萬元;農業增加值增速達6.9%;全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11億元。外貿出口127.1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6元,較上年增加734元。2011年,榮獲首批全國婦聯基層組織示範村鎮、全省城鄉環境優美示範鄉鎮、全市糧油生產先進集體、全市農村能源建設示範鎮、全市村民自治鄉鎮、全縣城鄉環境治理先進單位、全縣安全生產先進單位。2011年,獲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二等獎。

展望未來

做好“夯農業基礎、建工業強鎮、謀和諧農村、建一流隊伍”四篇文章。到2010年,全鎮工業實現“一二五”的發展格局,即有一個年產值達5億元、兩個3000萬元和五個500萬元的規模企業。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營造出風正心齊事業興的良好局面。

人口數據

該鎮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2744
22444
20300
家庭戶戶數
11199
家庭戶總人口(總)
38843
家庭戶男
20173
家庭戶女
18670
0-14歲(總)
8862
0-14歲男
4571
0-14歲女
4291
15-64歲(總)
30457
15-64歲男
16278
15-64歲女
14179
65歲及以上(總)
3425
65歲及以上男
1595
65歲及以上女
18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77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